首页 百科知识 复旦学院在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复旦学院在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复旦学院在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学生对复旦学院的反映,经济学院团学联组织对经济学院2005级学生进行调研,调研按问卷设计、召开座谈、发放问卷、回收统计和分析等环节的工作组成。从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复旦学院在前进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在复旦学院与不同专业交流程度较好。

二、复旦学院在前进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学生对复旦学院的反映,经济学院团学联组织对经济学院2005级学生进行调研,调研按问卷设计、召开座谈、发放问卷、回收统计和分析等环节的工作组成。由于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的是2005级的400多位同学,因此设计问卷的工作主要有几位2005级的同学参与,并邀请了2005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20多位同学进行了小型的座谈会,谈谈他们遇到的问题并请他们对问卷提出一些意见进行修改。共发放问卷160份,其中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发放40份,财政学和保险学各20份;回收到有效问卷131份,回收率为81.89%。

从调查问卷中,不难发现复旦学院在前进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学生对复旦学院和专业学院的认识方面

在对复旦学院和专业学院的认可度方面,63.4%同学倾向于选择专业学院,远多于选择复旦学院的人数(占36.6%)。

而在选择专业学院的被调查者中,绩点处于中间50%的又占大多数。而绩点处于两端的同学们中,都存在选择复旦学院的多于选择专业学院的人数,但差距不明显(见表4-2)。

表4-2 按绩点排名对复旦学院和专业学院的选择

在问及选择复旦学院的原因时,超过四分之三的同学认为复旦学院创造了一个给他们认识更多不同专业同学的机会,其次认为这样能够更易于适应大学生活(11.8%),最后同样人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通识教育和打下坚实的文理基础(各占5.9%)。而选择专业学院的同学中,有67.1%的同学青睐于能及早地与同专业同学及专业方向的老师交流,更早地接触自己专业的内容。

(二)在人际交流方面

同学们普遍反映在复旦学院中与同专业的老师、同学交流不多,与其他专业的交流比较多,而在寝室关系上,复旦学院的氛围也不如专业院系。

1.在复旦学院中,不同专业同学的交流程度比较高

问卷统计发现:在复旦学院期间不同专业的交流程度,在所有有效的130个被调查者中,有34人认为很好(占26.2%),另外有41人选择比较好(占31.5%),两者相加的百分比达到了57.7%,有37位同学认为一般(占28.5%),认为尚可的学生有15位(占11.5%),而认为很少的同学有三位(占2.3%)(见表4-3)。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在复旦学院与不同专业交流程度较好。

进入专业学院后,交流程度明显改变。在124份有效问卷中,回答很好的只有4人(占3.2%),认为比较好的有12人(占9.7%),两者相加只占总数的12.9%,明显少于复旦学院。有43人认为一般(占34.7%),所占比例最高。认为尚可的有39人(占31.5%),剩下26人认为交流很少(占21.0%)(见表4-3)。

表4-3 不同专业同学的交流程度相比

从数据中可看出,进入专业学院后,同学们与不同专业的交流大幅减少,认为交流程度很好、比较好、一般的比例由86.2%削减到47.6%,不到一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进入专业学院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与其他专业同学的接触都减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同学们开阔视野,相互交流起了阻碍作用。

2.复旦学院使同学们感觉远离专业,专业归属感不强

由于复旦学院实行通识教育,专业的概念被弱化,表现在125份有效问卷中,有16位同学认为归属感很少(占12.8%),认为尚可的有59位,(占47.2%),而认为一般的同学有34位(占27.2%)。只有12.8%的同学认为比较好或很好,其中认为很好的有9人,认为比较好的有7人(见表4-4)。

表4-4 专业归属感比较

进入专业学院后,由于正式开始了专业学习,与同专业同学交流明显增多。数据显示,回答很好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有49人(占39.2%),认为比较好的同学有46位(占36.8%),认为一般的同学也有27位(占21.6%)。而相比之下,回答很少的同学仅有2名,回答尚可的同学也仅有6位,两者之和是6.4%,连十分之一也不到,可见进入专业学院后,同学们有足够的机会与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同学们对自己专业的学习和了解。

同学们可以利用复旦学院提供的和不同专业同学共处的机会,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学到更多的知识。和不同的人接触,会对思维有开拓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3.复旦学院在为同学建立与教授或导师的交流中还缺少对策

在所有参与调查者中,有55人表示与教授和导师交流程度很少(占44%),有26人表示尚可(占20.8%),有19人认为一般(占15.2%),有24人认为比较好(占19.2%),认为很好的只有1人(占0.8%)(见表4-5)。由此可看出,同学们普遍认为在复旦学院与导师教授交流较少,不能满足需求。

其实每个星期二下午,复旦学院都有导师接待日,一些退休或者有空的老师都会坐镇办公室,但遗憾的是,每次前去咨询的同学寥寥无几。

相对而言,在专业学院,情况有所改善。认为很少或几乎没有的同学所占比例由44%下降到32.8%,认为较好或很好的同学所占比例也从20%上升到25.6%。这种进步与专业学院严格的专业管理有关。但不能忽视的是,交流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大部分同学认为现有的交流程度仍有待改善。

表4-5 建立与教授或导师的交流比较

(三)学习方面

远离专业的学习让同学们感到不适应和迷惘,这是导致同学们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进入专业学习后,学习压力陡然增加,也让“闲散”了一年的同学们感到难以接受。

学习压力是动力的另一种体现。在通识教育期间,同学们感到压力小也就意味着同学们所获得的学习动力也比较有限。调查问卷“学习压力指数”统计,在有效的130份问卷中,有15人选择很小(占11.5%),选择尚可的有24人(占18.5%),而选择一般的人最多,有67位(占51.5%),超过半数。选择比较好的有21人(占16.0%),而选择很大的只3人(占2.3%)。这说明在复旦学院同学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压力不是特别大,大部分人感觉一般。

而在专业学院,选择比较大和很大的人数明显上升。而选择其他几项的人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选择很少和尚可的同学所占比例由30.0%下降到16.9%。由此可知,进入专业学院后,学习上的压力增加了(见表4-6)。

表4-6 学习压力指数比较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入专业学院后,更加强调专业课的学习;(2)平时与同专业的同学联系密切,相互竞争,增大了压力;(3)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同学日益成熟,对自己的前途等也有了更为清醒地认识,因此压力更大。压力大并不一定是坏事,在一定程度上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进同学们的学习和成长。但对压力过大的同学,应该及时引导,必要时需要化解压力。

(四)工作方面

复旦学院的团学联和专业院系的团学联是完全分离的,从调研中发现,同学们对复旦学院团学联工作热情并不高涨,而对专业院系团学联的工作则比较认可。

同学们更青睐于专业院系团学联的工作,参加学生工作及活动的热情也更为高涨。

在这个问题上,以选择一般、尚可和比较好地认为多。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一般,选择很低的有19人(占14.75%),而选择很高的只有4人(占3.28%)(见表4-7)。

相比之下,进入专业学院后,选择一般的比例由36.89%上升到44.96%,选择很低、尚可的人数都有下跌。而选择很高的同学所占比例由3.28%上升到6.2%。这说明,同学们参加学生工作的热情指数上升了,对待学生工作更有积极性。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参加学生工作热情不够,对这部分同学应该积极鼓励,给他们提供机会参与学生工作。

表4-7 参与学生工作队热情指数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