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理论

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理论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股和第一大股东的存在却可以有效抑制公司的多元化行为以维持企业的财务绩效。

6.1 研究的结论

(1)公司治理通过战略管理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并且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作为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专业化或多元化经营是公司总体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公司治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关键中间变量,它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资源的配置方向,进而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尽管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的资源禀赋是影响公司战略制定的重要变量,但是,管理者的行为动机却是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先决条件,管理者的行为受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共同约束。长期以来,公司战略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却忽略了这一点。本书的研究结果显示:管理自由度与企业的多元化正相关,并与企业的财务绩效负相关;对管理者行为不仅要研究行为扭曲的结果,更应该将研究转移到管理者扭曲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限制管理者的过度自由上来。

(2)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与多元化水平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而市场绩效却与多元化水平正相关。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背离是中国股市投机过度的必然结果,“全流通”、“一股独大”、“国家股低效”以及多元化的“丰富题材”等市场信息在此过程中更是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就中国上市公司总体而言,股权治理仍然是影响管理者行为动机和战略制定的重要因素。债权治理、董事会治理、管理者持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效率是非常有限的,它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市场的“失灵”的必然存在,外部资本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人才市场的治理并不能解决两权分离时的代理问题,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治理是必不可少的,改进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治理效率应是当务之急。

(4)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全流通”、“国家股低效”和“一股独大”等话题历来是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实证研究证实:尽管“全流通”是大势所趋,在缺乏对上市公司行为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流通股比例高的企业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自由度较大,有从事多元化经营的强烈动机,并导致企业财务绩效下降,流通股比例与企业财务绩效负相关。这正说明在现阶段,“全流通”并非是解决上市公司问题的灵丹妙药。国家股和第一大股东的存在却可以有效抑制公司的多元化行为以维持企业的财务绩效。从现实角度看,对于国家股的低效现象,可以通过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全盘非国有化”或“企业集团式非国有化”都不是解决问题的理想办法;解决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问题并不能一蹴而就,目前应更好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建立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采用渐近式的改革,逐步趋近总目标,也不失为较为稳妥、现实和为市场接受的办法。对于中国上市公司,对管理者持股是好是坏下断言为时尚早。

(5)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上市公司的多元化行为,进而影响其绩效。长江三角洲地区企业的多元化水平和财务绩效都显著好于其他区域,这说明在良好的运营环境中,多元化经营是可以创造价值的,并非天生就有“缺陷”。

(6)行业的竞争环境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重要推动力,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多元化行为和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在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强的行业,企业多元化水平低,多选择相关多元化;而在核心业务盈利水平低的行业,企业多选择无关多元化以改变经营绩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