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形势下宁波外贸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宁波外贸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宁波外贸运行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宁波外贸转型升级步伐,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态势,促进宁波经济又好又稳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2.国内经济减速、部分产业转移加快对宁波外贸构成现实挑战,推动转型升级是宁波加快培育外向产业新优势的迫切要求。

新形势下宁波外贸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宁波是一座外贸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外贸是宁波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动力,近年来宁波经济外贸依存度均超过100%,外贸的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宁波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宁波外贸运行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宁波外贸转型升级步伐,保持外贸稳定增长态势,促进宁波经济又好又稳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一、宁波外贸发展困难与趋势

1.国际金融危机延续、局部升级对宁波外贸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转型升级是宁波外贸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形势的战略举措。宁波经济外向度高,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尤其对处于国际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美国、欧盟等市场的依赖程度更深,使得宁波外贸稳定持续增长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与全国、全省相比也处于更为不利的局面,迫切需要宁波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形势,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为长期应对严峻复杂局面作好战略性准备,争取赢得下一轮外贸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

2.国内经济减速、部分产业转移加快对宁波外贸构成现实挑战,推动转型升级是宁波加快培育外向产业新优势的迫切要求。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中速增长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势,宁波外贸发展环境趋于严峻,进出口面临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同时下降的双重挤压,出口产业基础有所削弱,年度进口可能出现“入世”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加快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破解内外市场需求不足难题迫在眉睫。同时,近年来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周边低成本国家转移,而宁波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除向国外转移外,还向省内、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纺织服装、轻工机电类产品制造和出口外流现象日趋明显,而新兴产业培育尚未到位,宁波部分出口业务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迫切需要宁波加快外贸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拓展外贸新领域,形成外贸新的增长点。此外,国内各城市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宁波外贸转型升级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

3.粗放式发展方式与现实困难的矛盾日益突出,推动转型升级是宁波进入外贸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在严峻经济形势下,粗放式发展的问题暴露更加充分,与国内日益紧张的资源要素供给、不断提高的节能环保要求、持续上升的综合经营成本等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宁波外贸稳定发展愈发难以为继。同时,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宁波外贸规模虽然仍居前列,但增幅相对落后,长此以往不利于保持领先地位。为此,宁波必须加快转变粗放式、扩张式的外贸增长方式,进入内涵式、更加科学的发展轨道,不断增强外贸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的能力,才能把握机遇、克难求进、走在前列,实现外贸长期稳定较快发展。

二、宁波外贸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在保持外贸平稳增长的同时,不断优化外贸结构,增强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核心竞争力,提升宁波主要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效益,促进外贸又好又稳发展,努力创建服务全国、在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6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1500亿美元。外贸结构明显优化,高能级外贸主体队伍明显扩大,高附加值、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明显增加,进口比重明显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增速快于货物贸易增速。同时,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初具形态,建成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贸易平台和出口产业集聚区,口岸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增值功能显著增强,口岸进出口额达3200亿美元。

三、宁波外贸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一)从千军万马向“精兵强将”转变,加快提高外贸主体能级

自外贸自营以来,宁波依托民营经济、块状产业等优势,实施“人海战术”,形成了“民营企业千军万马做外贸”的独特格局,并在粗放式、劳动密集型的外贸发展阶段中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在国际市场长期低迷、贸易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宁波外贸企业传统优势弱化,迫切需要改变发展战略,提升企业经营能级,树立国际竞争新优势。

1.加快培育外贸龙头企业。深入实施“扶优促强”战略,引导、推动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提高企业进出口产业链整合能力、出口产品研发能力和进出口议价能力,增强核心竞争优势。鼓励外贸企业组建内外对接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网络,收购境外优质资源,创新企业经营模式,逐步向渠道型、供应链管理型、总部型企业转型提升,培育一批全球布局、全球化经营的本土型跨国企业,推动更多外贸企业进入全国外贸百强行列,进出口总值超亿美元企业突破180家,争取产生50亿美元、百亿美元级别的外贸龙头企业。引导外贸龙头企业将研发、营销、投资、财务等核心环节留在宁波,积极发展“宁波总部+市外制造基地”的模式。积极推广贝发集团等外贸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外贸企业向研发设计、制造加工、品牌经营、销售、物流等产品环节延伸,支持供应链管理型外贸企业跨行业、跨区域整合和调配出口资源,到2016年,全市供应链管理型出口企业达到100家。支持外贸企业在国内外上市,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强化龙头企业的外贸产业组织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广慈溪进出口公司“工贸合作”等模式,促进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出口。实施重点外贸企业梯队培育机制,在宁波各主要进出口行业中选择若干家优势企业,加强重点联系、指导和扶持。有效开展百强外贸企业“面对面”交流服务活动,定期发布全市外贸108强企业排行榜,激发外贸企业比学赶超积极性。

2.积极扶持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千军万马”战略,重点增强中小微外贸企业发展活力,推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向“专、精、特、优”等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成长性良好的外贸“瞪羚企业”、“单打冠军”和“小巨人”。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守住主业,实施差异化经营,加大研发、人才等投入,精心培育拳头产品,创建细分市场、单个产业环节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加强对内销规模大、出口比重低的大中型制造企业的帮扶促进工作,促使其外贸业务尽快做大做强。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与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依托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经营水平。积极开展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中小微外贸企业专项帮扶行动,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难题,指导中小微外贸企业科学发展。

3.高度重视招商引贸工作。高度重视外商投资企业对宁波外贸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出口导向型、总部型外商投资企业,重点引进一批低碳、节能、环保领域的生产性外商投资出口大企业和采购总部、订单中心、结算中心等贸易型、功能型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使宁波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进一步增强宁波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加强对央企、国内外贸500强企业的招引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具有重点商品进出口资质的央属、省属企业,有效扩大宁波进出口产品经营范围,支持宁波企业与央企、省企在进出口经营资质、渠道、品牌等方面加强合作、借船出海。积极引进一批境内外会展、营销、物流等专业型、商务型外贸企业,增强宁波外贸综合服务功能。

(二)从过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和新兴市场并举转变,积极建设内外对接营销体系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因购买力强、市场规范而受到宁波出口企业的青睐,但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爆发,对发达经济体的冲击远远大于新兴经济体,新兴经济体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减轻对欧美日发达国家市场依赖,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深入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创新市场开拓方式,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是宁波外贸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1.加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继续深耕欧美日等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发新的细化市场和中高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逐步提高新兴市场在宁波出口中的比重,力争到2016年,对欧美日港以外市场出口份额占全市出口总额一半以上。综合考虑市场规模、战略地位等因素,重点开拓市场规模大、潜力大的“金砖国家”和拥有“零关税”优惠政策的自贸区市场(除中国香港外),将“金砖国家”和自贸区市场(除中国香港外)份额提升作为外贸结构优化考评指标,并加大对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检贸协作,增强宁波外贸企业开拓自贸区市场意识,指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区市场原产地关税优惠政策,扩大自贸区市场进出口业务。及时总结、推广宁波外贸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成功案例和经验,加强新兴市场开拓信息服务。

2.努力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方式。着力改变参展接单这一传统出口方式,在稳定订单外贸的同时,向深度营销方式转变,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提高直销外贸比重,积极建设境外直销服务网络,直接向国际市场、终端客户找需求、接订单,努力从国际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向价格的制定者转变,不断增强国际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积极推动企业赴境外设立各类贸易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网点,组建自主性的国际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鼓励宁波外贸企业与境外零售企业加强合作,借助成熟零售网络扩大产品直销规模,到2016年,全市境外营销网点突破1800家。鼓励出口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加快建设一批外贸电子商务平台,支持企业自建网站,加强网上展示促销,拓宽国际市场促销渠道。

3.积极建设境内外贸易平台。加强境外营销平台建设,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设立地区性营销基地、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或商品市场,在服务自身的同时,也为宁波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平台和窗口,支持贝宁中心常年展、澳大利亚墨尔本中国名牌商品展示分拨中心、阿联酋“凤城”等境外重点贸易平台项目建设和发展。加强宁波重点贸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建设,集聚一批国际贸易和会展企业总部,扩大常年展、临时展、网络展对外影响,打造成为全市国际贸易和会展总部基地。充分发挥宁波保税区、梅山保税港区、栎社保税物流中心等特殊海关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积极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的进口产品交易市场集群,重点打造塑料化工原料、有色金属、稀贵金属、钢材、中高档消费品等特色商品进口交易平台。推进宁波保税区、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优势互补,联合建设国际贸易示范区。支持浙台(象山石浦)经贸合作区建设,扩大对台贸易。支持梅山保税港区创建自由贸易区,提升国际贸易功能。推动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出口网、网上消博会、世贸通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扩大宁波产品出口网上交易规模。大力推进宁波涉外会展产业发展,提高消博会、服博会、电博会、新加坡展等重点展会办展水平,培育和引进一批优秀会展主体和涉外知名会展,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会展集群。

(三)从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转变,着力建设外贸产业集聚区

出口产业及产品竞争力是外贸的坚实基础。在国际市场需求紧缩、出口综合成本优势弱化、制造产业外迁加快的形势下,宁波迫切需要改变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端产品为主、低附加值的出口产品格局,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价值含量,积极培育新兴出口产业和竞争新优势,使宁波成为国内重要的出口产品研发制造中心。

1.加快培育质量、标准、品牌新优势。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战略,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宁波出口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出口产品从低成本、低附加值、低价格、低效益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提升,竞争模式从同质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稳定传统产品出口规模,鼓励传统产业开发高端出口产品,增强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大力培育新兴出口产业,引导外贸企业研发、扩大高、精、尖产品出口,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出口比重,到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鼓励外贸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出口行业话语权。深入实施“品牌强贸”战略,完善国际、国家、省、市、县五级品牌推进体系,鼓励出口企业通过自创、收购、租赁、合作等多种方式扩大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鼓励培育行业出口品牌、区域出口品牌,鼓励中小出口企业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扩大品牌产品出口,支持出口企业到发达国家创建和使用工业品、中间产品品牌,到发展中国家创建和使用消费品品牌,有效提升宁波出口产品国际形象。

2.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国际化。结合宁波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行动纲要,积极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术、设计创意、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4+4+4”产业国际化,选择一批重点产业及行业制定出口发展规划和增促政策措施,加强对成长性好的重点行业出口的分类指导,有效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快培育支撑宁波新一轮出口发展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

3.积极建设出口产业集聚区。稳步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出口基地体系建设,提升出口产业综合竞争力。根据宁波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依托省、市级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和建设一批农渔产品、轻工产品、纺织服装、文具、机电产品、医药化工、新型材料、新型能源、软件动漫等重点行业专业型出口基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培育一批综合型出口基地;依托生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企业型出口基地。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集聚发展。支持和丰创意园区等一批外贸设计园区(中心)发展,争创国家级外贸设计中心。继续推进北仑新区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建设。推进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引导和鼓励宁波技术成熟、产能过剩行业到境外开展装配生产,扩大海外生产规模,带动宁波零部件、中间产品、技术、服务出口。

(四)从货物出口为主向进出并举、货服并举转变,努力提高外贸协调发展水平

“入世”以来,货物出口高速增长造就了宁波外贸规模优势和大市地位,但这种优势和地位的基础并不稳固,结构性缺陷明显,与当前公认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在巩固宁波货物出口规模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外贸发展协调性和结构竞争力,是当前宁波建设外贸强市的战略要务。

1.大力发展进口贸易。加强进口主体和载体培育,形成一批进口规模较大、内销渠道通畅、在国内外拥有一定定价权和广泛影响力的进口企业和进口市场,不断强化宁波进口贸易发展基础,逐步使宁波成为国内重要的进口口岸。积极优化进口产品结构,在扩大大宗商品、重要原材料产品进口的同时,鼓励增加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国内紧缺资源、节能减排环保产品进口,鼓励开展机床、船舶等大型设备融资租赁进口业务,为宁波产业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增加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农产品和消费品进口。加强进口企业队伍培育,培育一批进口贸易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进口贸易“孵化器”,帮助中小企业开展进口业务。积极建设进口贸易集聚区,支持宁波保税区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支持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开设进口商品常年展示交易区,促进梅山保税港区、栎社保税物流中心扩大特色产品进口。努力争取煤炭等更多进口商品经营资质,为宁波民营企业破解进口经营壁垒。积极向国家申报活体植物、汽车整车等更多特定商品进口口岸,扩大宁波进口商品范围。支持宁波企业开发境外资源供应国内市场。

2.鼓励拓展多类贸易方式。在巩固宁波一般贸易优势的同时,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宁波传统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效益,逐步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制造、物流、营销等环节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宁波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功能优势和仓储条件,扩大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等贸易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离岸贸易、租赁贸易等业务,拓宽外贸渠道,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3.加快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在促进货物进出口的同时,加快拓展国际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发展物流、工业设计、软件运营服务、动漫研发、行业解决方案等服务外包业态,着力培育若干个企业集聚、主业突出、出口规模较大、配套环境较优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领军型服务外包出口龙头企业,重视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国际资质认证等工作,加快提升宁波服务外包产业水平。积极扩大文化创意、动漫影视、教育培训等文化产业及产品出口,积极培育和引进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鼓励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加大旅游项目对外招商和旅游产品对外宣传力度,促进运输物流出口服务,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不断夯实国际服务贸易基础,加强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分析,进一步建立健全宁波国际服务贸易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

四、加快宁波外贸转型升级的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外贸工作组织体系。加强外贸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充分发挥市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领导小组的作用,完善市县两级外贸组织工作体系,统筹推动宁波外贸转型升级,及时协调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宁波外贸转型升级的工作目标、规划布局和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各地、各部门外贸转型升级主要任务,加强工作进度督查。加强进出口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调查研究、业务增促、贸易破壁、人才培训、政策宣讲、企业维权和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健全外贸发展科学考评机制,重点围绕提升外贸企业能级、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增强出口竞争力、创新贸易方式等方面,逐步研究和推出方便操作的量化考评指标,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指标在外贸考评体系中的权重,加大对外贸转型升级先进地区和企业的激励力度。

(二)强化政策保障。加强政策创新,主动调整外贸政策结构,政策重点从支持规模扩张向稳增长、调结构并举转变,加大对外贸产业及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着力在外贸龙头企业培育、出口新品研发、自主出口品牌创建、境外自主营销、新兴市场拓展、进出口贸易平台培育、服务贸易发展、进出口风险防控等方面强化政策扶持,不断增强外贸增促政策的针对性,保持转型升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加强外经贸、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合作,统筹各级、各部门政策资源,增强外贸增促政策的统一性和协调性。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争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政策先行先试。。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外贸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宁波信息、融资、研发设计、法律、人才、审批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充实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效率,努力为全市外贸企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外贸公共服务智慧化、信息化建设,善于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服务成效。积极提升外贸业务便利化水平。加强全市涉贸部门联动,充分发挥关贸、检贸、财贸、税贸、银贸、旅贸等协作机制的作用,加强与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品牌管理、文化等部门的合作,增强口岸通关、信息共享、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协同性,进一步提高宁波外贸政务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全面营造有利于外贸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宁波市外经贸局:俞丹桦 顾立群 韩隽 方永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