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崖湾及碧岩镇的变迁

红崖湾及碧岩镇的变迁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红崖湾及碧岩镇的变迁许顺武  汪和平红崖湾,是碧岩镇万沟村的一个山村小社,只有十几户人家。红崖湾的变迁,是历史性的变迁,它集中反映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所拥有的无穷智慧和胆识,红崖湾的变迁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它的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带头实行包产到户。红崖湾的变化只是碧岩镇发展变化的缩影。

红崖湾及碧岩镇的变迁

许顺武  汪和平

红崖湾,是碧岩镇万沟村的一个山村小社,只有十几户人家。公社化以来,这里一直贫困,没给国家缴过一斤粮,农民群众“穿着黄衣裳,吃着救济粮,喝着拉运水,住着茅草屋,睡着无席炕”。由于困难,队里的相当一部分人出外要饭打工,基本生产根本无法进行,也没有人敢当生产队长,只好家家轮流当。1978年秋季,在时任陇西县委书记张自强同志的默许下,碧岩公社书记袁志茂将红崖湾生产队的500亩土地秘密划分到户耕种。第二年秋收后,红崖湾人将打碾的第一场庄稼一次性交清了公购粮,人均口粮破天荒地上千斤了。红崖湾人第一次在不靠政府救济的情况下吃饱了肚子。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沐浴着党的好政策,红崖湾继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洋芋种植、草畜养殖和劳务输出业。2008年,红崖湾有15户62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740元,共有电话15部、电视15台、农用三轮车8辆、摩托车7辆、水窖16眼。红崖湾的变迁雄辩地说明,只要有党的好政策、有勤劳朴实的广大群众、有时刻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干部,再贫困的地区也能够发展、也能够告别贫困,也一定能够走向富裕。

红崖湾的变迁,是历史性的变迁,它集中反映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困难面前所拥有的无穷智慧和胆识,红崖湾的变迁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它的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带头实行包产到户。我们要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歌,也要为取得成就而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的探索者而歌。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78岁高龄的张自强老人重访红崖湾,深入农户走访,向庄稼人嘘寒问暖,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共同商讨红崖湾发展大计。他向我们镇村干部反复叮嘱: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他语重心长地叮嘱,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这也更加坚定了镇党委和镇政府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决心。

红崖湾的变化只是碧岩镇发展变化的缩影。

碧岩镇地处陇西县西南部,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气候湿润,交通便利,“西五”公路纵贯全境,通讯便捷,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畅通。全镇镇域面积77.5平方公里,辖11村59社4372户20279人,耕地面积51202亩。近年来,碧岩镇党委、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抓项目、增收抓调整、保证抓班子”的总体要求和“洋芋富镇、药材兴镇、劳务活镇、畜牧强镇”的发展路子,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效益拉动”的办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培育形成中药材、玉米、劳务、畜牧四大支柱产业。

中药材种植向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产业链条不断拉长,进一步向加工和营销延伸,农民群众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中药材产业已形成“生产—加工—贩运”一体化格局,年收入达2000万元以上,户均5000元,是带动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香饽饽”。

立足全镇水草丰富的资源优势,按照“项目带动、协会推动、农户联动”的工作思路和“投一还一,滚动发展”的办法,先后建成了龙川、王庄两个肉羊养殖基地和龙川、王庄、科羊、碧岩、珠帘、庞坪、塄岸等7个肉牛养殖基地。全镇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凸显。“十一五”末,全镇养殖专业村将达到6个、专业社达到20个,良种肉牛达到2000头以上、奶牛达到200头以上、小尾寒羊达到10000只,畜牧强镇的目标基本实现,成为全县最大的畜牧养殖和肉制品加工基地。

洋芋产业是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多管齐下,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格局,昔日不起眼的“土蛋蛋”变成农民增收的“金蛋蛋”。

把劳务输转工作作为培养农民创业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大抓特抓。镇政府逐年加大对纺织缝纫工、保安和拾花等工种的培训力度,开展有组织订单式输出,常年户均输出1人以上,创收5000元以上。鼓了钱袋富脑袋,劳务产业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半壁江山。

切实走好生态农业发展路子。从2005年开始,镇上全面实施封山禁牧政策,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加大林地建设和对天然林的保护力度,黄哩村天然林场,占地面积1700亩,成为全县林业生态工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碧水珠帘是原陇西外八景之一,位于碧岩镇珠帘村,如珠般碧水自悬崖滴落,形成“碧水珠帘”的壮观景象,旁边雄伟壮丽的古典庙宇辉映成趣。该处地下水源和地表自流水储量丰富,镇党委、镇政府准备将此处沟坝地充分利用起来,建设以观光型鱼塘为主的碧水珠帘生态观光农业园。建成后,将对碧岩镇乃至全县的生态观光农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发展沼气能够显著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2005年以来,碧岩镇把沼气生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紧紧围绕“生态增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推进沼气生态农业建设,切实走好以沼气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路子,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今后,勤劳、淳朴的碧岩人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碧岩合作开发,深入推进以沼气能源建设为主的生态农业建设,全力打造富强和谐新碧岩,共建“碧岩秀镇”美好家园。

(作者分别系碧岩镇党委书记、政府镇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