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指标体系设计

指标体系设计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2 指标体系设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文献提出了不少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本节根据城市发展、公共经济等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成果,兼顾到指标数据的统计可获得性,设计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转型指标体系。图1-1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转型指标体系结构图综合指标意在全面反映和综合评价城市发展转型的整体状况。

1.2.2 指标体系设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文献提出了不少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本节根据城市发展、公共经济等有关理论,借鉴国内外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成果,兼顾到指标数据的统计可获得性,设计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转型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一个综合指标(一级指标)和五个模块(二级指标)构成(参见图1-1)。

图1-1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转型指标体系结构图

综合指标意在全面反映和综合评价城市发展转型的整体状况。二级指标分别为转型增长、民生质量、社会共享、环境改善、创新发展等五个模块,设想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创新、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公共福利与生活改善等方面,来刻画城市发展转型的进展。其中,转型增长指标意在衡量经济增长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协调程度,使得我们可以较好地评价各个城市经济增长方面的“质”与“量”;民生质量指标意在反映城市在发展转型中对于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各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度有着较好的体现;社会共享指标意在评价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程度,反映发展转型进程中政府与社会为广大民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必要的社会福利,以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现实状况;环境改善指标意在测度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与重视程度,评价城市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的进展以及反映转型发展带来生态环境改善的情况;创新发展指标意在反映城市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产出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状况。

根据可持续发展、公共经济等相关理论,基于指标之间相对独立性的要求,尽量减少统计数据可得性的约束,针对五个二级指标需要反映发展转型的内容,具体设计相应的三级指标。

转型增长主要需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对资源消耗的减少等方面,该模块具体由六项三级指标组成,包括反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反映经济结构的服务业所占比重,反映生产效率的第二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增加值产出);以及反映资源消耗的土地使用集约率和单位GDP能耗。

民生质量和社会共享主要需要体现居民收入、生活质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城镇化发展等,这两个模块共设计了九项指标,包括综合性社会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反映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人均受教育年限、万人拥有卫生机构病床数等三项指标;反映居民收入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比例等三项指标;反映城市化发展的城镇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两项指标。

环境模块需要体现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环境治理、城市绿化等,由于在环境方面城市统计指标不一致,我们采用了一般城市统计资料都包括的一些指标,具体包括反映城市绿化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反映政府在环境治理投入的环保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与环境治理的单位产值“三废”综合排放指数、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四项指标。

创新发展模块需要体现的科技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我们采用反映科技投入产出的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万人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申请占专利申请的比重;反映人力资源的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以及反映技术进步的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等五项指标。具体参见表1-1。

表1-1 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转型指标体系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