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制造业竞争力与中国

制造业竞争力与中国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将为中国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也具备了承接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初步条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实证研究部分中,缺少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和采样意义典型的中国;中国目前也没有用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标准对自己的全部制造业进行评价,以确定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第二章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制造业竞争力与中国

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竞争范围发生了四个方面不同的变化:细分范围、产业范围和纵向范围三个方面是缩小的,地理范围是扩大的。和企业一样,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国家的竞争范围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地理范围扩大了,每个国家都将面对全球市场;产业范围缩小了,各国的产业结构将更加专业化;纵向范围也缩小了,各国将更加依赖于商品交换。在李嘉图时代就被发现的比较优势原理——各国专门生产自己最有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国家交换——在信息经济时代将更加显著地发挥作用。波特教授所总结的企业战略本质“歧异、取舍与整合”对国家也完全适用,其含义就是比较优势原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必须找出自己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优势产业,将所有资源配置向其倾斜并放弃劣势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找准自己的定位

产业选择和取舍战略对中国这一地域背景又是格外必要,因为未来20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三次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将为中国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也具备了承接制造业中心转移的初步条件。同时,加入WTO后,中国现有的产业体系将在更大程度上与国际分工联系在一起,有优势的产业得到更快发展,一般性产业基本维持现状,处于劣势的产业则可能收缩。有进有退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入世题中应有之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实证研究部分中,缺少对世界经济影响重大和采样意义典型的中国;中国目前也没有用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标准对自己的全部制造业进行评价,以确定自己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现存的研究领域空白,加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