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化经营——访靖西县地州乡党委书记周求实·本刊记者 苏树远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提出“1234610”农村工作思路后,我区各地都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做文章。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实现产业化经营——访靖西县地州乡党委书记周求实

·本刊记者 苏树远

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提出“1234610”农村工作思路后,我区各地都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做文章。平坦地区、沿海地区、基础较好的地区都做出了成绩,创出了经验。地处边远的山区如何做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篇文章?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在靖西县计划局领导陪同下,在该县一些乡镇进行采访,该县的地州乡给了一个满意的回答。

地州乡党委书记周求实是一位从县政府机关调来的成熟稳重而富有活力的年轻干部,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和我们到他们乡被誉为“广西第一片”的6000亩坡豆片烤烟生产基地参观。一路上只见茫茫一片金黄色的烤烟随风招展,周围石山脚下,错落有致地矗立着无数袅袅冒烟的烤烟炉,农民们有的在田里摘烟叶,有的在烤烟炉旁烤烟,好一派丰收繁忙喜庆的景象。周书记边走边向我们介绍地州乡的情况。

地州乡位于靖西县城南部,与中越国境线上的中国龙邦口岸相距18公里,属边防二线乡镇,总人口2.83万人,总面积183.5公里。由于地处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加上受战争影响,历来经济发展缓慢。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本着如何提高边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大局着想,认真贯彻关于抓好“三农”工作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1234610”工作思路,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农村稳定、农业增效的目标,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促进边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稳定。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比上年增长208元,财政总收入183.6万元,其中农业特产税占75.2%,2000年,被自治区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同年,被自治区科技厅授予“科普示范基地”。坡豆6000亩连片的烤烟生产被誉为“广西第一片”,曾被列为全国“兴边富民”现场会的现场参观点之一,受到来自全国14个省市领导的好评。

记者:所见所闻,你们的成绩确实显著。你们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

周书记:我们地州乡一半是石山区,一半是丘陵地区,耕地面积2.6万亩,其中水田1.7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全乡人民放开手脚,按照传统的耕作制进行精耕细作,实现了吃饱有余粮的生活要求,但用钱问题仍较困难。如何解决农民有钱花的问题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以烟姜果茶为主导,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精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提出“烟、姜、瓜、茶、菜”的调整思路。在宜烟的田块,改变过去“田玉米+水稻”的传统耕作方法,推广“烟稻轮作”;在丘陵地带种植生姜、佛手瓜、茶叶等,提高土地产出率;在不宜烟的低洼冬闲田,种植蔬菜,解决冬闲田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这些调整,面积每年都有扩大,形成规模经营,目前已占全乡土地的85%以上。利用30213国道这条过境公路,集中收购外销,每年的各个季节,都有本地、外地老板到村屯联系购买外运,使销路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你们大量发展烟叶生产,进行产业化经营?

周书记:这几年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我们是抓了烤烟生产这个支柱产业,使得生产面积有较大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益。1997年,全乡只种植1711亩,当年交售干烟4896.98担。1999年全乡种植2504亩,烟农收入253.27万元,创特产税51万元,相当于上年全乡财政总收入;2000年,全乡扩种到6119亩,收购干烟1.4万担,烟农收入503.65万元,户均收入4425元,人均收入895.74元,创特产税107万元;2001年扩大面积到8553亩,共交干烟13万担,烟农收入720万元,创特产税130万元,仅此一项,就等于未种植烟前全乡3年的财政总收入,使地州乡的税收跃居全县前茅,由原先的财政补贴乡变为上解最多的乡镇。今年扩种到11130亩,预计产量3万担,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大关,创特产税200万元左右。回顾几年的工作实践,促使我们大量发展烟叶生产,形成今年的产业化经营,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地州乡具备发展优质烟叶所需的自然条件。我们地州乡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与全国有名的生产优质烟叶的玉溪地区具备相似的自然条件:夏长冬短、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生产出来的烟叶质量外观好,经青州烟草研究所化验分析,评定为近似云南烟叶,颇具地方特色,既具有南方烟叶之优,又具云南烟叶之美,受到各地烟厂的青睐,这是基础条件。二是有很好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机遇。1996年10月,由国家烟草专家冯国棋、黄德清两位专家组成的百色地区烤烟生产高级技术顾问,致力于烤烟技术攻关,并亲自到我们地州乡坡豆片抓点搞示范树样板,给今天地州乡烟叶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机遇。当年,新上任坡豆街党支部书记的黄满高(现为新靖镇党委副书记)带领本屯16个农户试种100亩,并获得成功,在专家们的技术指导下推广“烟稻轮作”耕作制,实现“钱粮双收”目标,为调整产业结构打通了道路。后来逐步扩大到福留、古文两个村。另一个发展机遇是:近两年来,我们抓住了国家“北烟南移”和广西“东烟西移”的烟叶生产战略调整这个机遇,下大力气,扩大生产规模,在抓好老烟区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烟区,形成以老带新、新老并进的发展格局。除此之外,我们党委、政府把烟叶生产列为地州乡扶贫攻坚和富民兴边的工作来抓,加上县委县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建立各种激励机制以及烟草部门大力扶持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乡烟叶生产的发展。

记者: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做法如何,政府提供什么服务?

周书记:烟叶属国家专卖行列,形成今天的产业化经营,主要靠烟草部门、政府、烟农三方面的共同努力。1996年到2001年,我们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由烟草部门货款解决烟农生产用肥等物资资金,由乡政府以特产税等财政资金承贷承还,烟农的家庭财产进行担保抵押借贷,烟叶收购时回收贷款,同时,三方建立了很好的利益分配体制、产前投入体制和技术保证体制,有效地促进了烟叶生产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及烟草行业政策的调整,从今年开始,靖西县与柳州卷烟厂建立了合作伙伴,采取了“工厂+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无论哪种生产模式,乡政府提供的服务是一致的,即为烟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产前主要与烟草部门或烟厂代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抵押物资贷款、烤烟用房的建设款,给烟农发放烟用化肥及各种物资使用,进行烤房建设进度的跟踪调查;产中就是加强技术指导,根据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种问题,组织烟农进行培训、田间管理的督促检查;产后主要组织烟农交售烟叶,加强烟叶收购秩序的管理和收购级价的协调,配合烟草扣贷。总之,作为乡政府,从烟叶生产的宣传发动到育苗、移栽,大田管理到烘烤、收购,一年12个月,就有9个多月跟烟打交通,没有节假日,天天走回头地块,跑村屯,钻烤房,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见到我们乡政府的干部在场。

记者:请谈谈产业化经营后,给农民带来的增收、生活提高的情况。

周书记:产业化经营给农民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烤烟生产周期短,只有6个月,而且家家户户都能种,不与粮争地,再推行“烟稻轮作”,实现粮钱双丰收,是我们石山区扶贫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短、平、快有效途径。生产实践证明,在正常年景下,只要按科技种植,一户一年种10亩,收入就是1万多元,可以实现脱贫致富。坡豆街1996年开始种烟,几年来,生产、生活条件有很大变化,去年全街种烟1097亩,总收入133.7万元,户均收入5370元,人均纯收入1194元。几年来,仅靠烤烟收入这一项,农民收入大大提高,新建平顶楼房86幢,购置农机具52台,新买摩托车130辆,彩色电视机138台;润远村是我乡烟叶生产发展较慢的村之一,2000年开始种烟,去年全村种烟1074亩,总产值达120.4万元,是该村改革开放以来年收入最高的一年,是种玉米收入的8倍,特别是该村的润屯,全屯种烟86户,面积340亩,总产值达45万元,为全乡当年种烟收入最多的屯,户均收入5250元,人均收入1167元,当年就有21户拆掉旧房,建水泥平顶房,新增家用电器及农机器具不计其数。

记者:下步如何把产业化经营工作做大做强?

周书记:根据近几年来靖西县烟叶的外调情况看,我们所生产的烟叶很有市场潜力及竞争力。外地的烟厂要求我们大量供应烟叶,并不惜重金致力建设优质烤烟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在我们区内,广西烟草为实现第二次创业这个举措,把具有实力雄厚的柳州卷烟厂引进我县,建立“柳靖优质烟叶基地”,今年,我们县包括我们乡已进入了厂办基地新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这种以企业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集种植加工、产供销、农科教于一体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很适合我们生产发展的需要,既消除烟农后顾之忧,又有利于烟厂有稳定的数量原料来源,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供销利益矛盾。为克服这些矛盾,作为我们最基础的“第一车间”,就要以厂为家,接受烟厂的生产安排及技术指导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开发名特优烤烟,为烟厂提供足够数量优质原料,这样才能立足于市场。为顺应烟叶市场这些变化,我们今后的烟叶生产发展方向,是首先立足做强,然后再做大,这是我们近几年来的生产实际所决定的。目前,所做的工作很多,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要改变行政工作与科技普及相脱节的问题,克服过去政府包发动,单纯依靠烟草技术人员做技术推广的做法,形成人人抓科技、普及科技的氛围。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推广体系,特别是户籍管理员的管护办法的落实,真正形成乡有技术指导站,村有技术指导组,屯有技术辅导员和科技示范户,切实把科技服务延伸到屯到户。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把开发地方特色优质烟叶一整套生产技术规范培训。特别是新烟区生产技术的指导更为重要。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扶助,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包括改良土壤、水利配套、烟路交通、烤房建设等,为生产技术规范的贯彻落实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本文原载于《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第8期和《中国当代思想宝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