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能源技术经济基本理论的初步探索

关于能源技术经济基本理论的初步探索

时间:2022-06-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能源技术经济基本理论的初步探索石廷藩为生产、生活提供燃料和动力的能源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物质要素,属于基础产业。(一)当前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概况近10年来,广西开展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这几年,广西经济理论界也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

关于能源技术经济基本理论的初步探索

石廷藩

为生产、生活提供燃料和动力的能源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物质要素,属于基础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明确把能源列为战略重点之一,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大大加强了基础产业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为开展能源技术经济研究指明了方向,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下面是对近10年来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的简要回顾和发展趋势的展望。

(一)当前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概况

近10年来,广西开展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从1979~1984年,以提高思想认识为主,开展一般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能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这一论点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能源意识,激发了发展能源的紧迫感。随之,全国各地逐步掀起学习和研究能源理论的热烈气氛,接着国家和部分省区相继成立能源研究会,广泛开展能源理论研究活动;1982年我国和联合国开发署联合成立了北京能源训练中心,在清华大学连续办了4期能源培训班,培养了大批人才,能源理论研究蔚然成风,一批又一批学术研究水平较高的能源论著,如徐寿波的《能源技术经济学》《综合能源学若干理论问题》,吴仲华的《从能源科学技术看能源危机和出路》以及译著《动力经济学》《能源系统模型办法和分析评价》等等,相继出版。这几年,广西经济理论界也发表了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先后撰写了《关于综合开发能源的几个技术经济问题》《按经济的自然单元,联合开发桂、黔边区的煤炭和水力资源》《论广西山区资源的综合开发》等,能源理论学术交流逐步开展起来了。当然,这一阶段广西着重是进行一般能源技术经济理论和应用、开发技术的探讨,认识较肤浅。1985~1990年为逐步深化研究阶段,全国和各省区都在开展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国家还颁发了产业政策要点,对能源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时期。广西经济理论界、科技界都参阅了《2000年的中国》《2000年中国的能源研究报告》、其他有关经济发展战略专著及国家产业政策要点,先后研究编写本地区的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技术政策。这几年,我们先后研究编写区科委的《广西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广西能源技术政策研究报告》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评审小组的《广西能源近期发展战略与新世纪开发前景研究》等3个软科学课题,首次较全面地提出广西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技术政策;合著并撰写了《2000年的广西》《广西工业结构和发展战略研究》《广西改革与发展十年回顾和2000年展望》和《广西南宁地市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等4部专著的能源工业部分,均已正式出版。此外,还撰写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战略与能源对策》《广西能源开发前景与缓解对策研究》等论文,参与区内外的学术交流;有些论著,如《广西能源技术政策研究报告》已在区煤炭系统试行,对加强企业的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初步取得一些成效。这说明我区已完成的能源技术经济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可行性。当然,就整个来看,这一阶段能源技术经济研究仍停留在一般能源理论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上,结合对能源技术经济基本理论和能源预测方法的探索较少,不能不使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难以较快地提高研究的水平,这也是我区今后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能源技术经济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和涉及的前沿观点

(1)能源系统理论。能源是包括资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储存、输送、分配和利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资源与勘探是发展能源工业的物质基础,为能源的开发、生产服务,开发、生产是中心环节,分配和利用,达到最终消费是目的。因而,必须把能源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即通过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优的组合方案,使能源系统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能源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这是能源技术经济的主要研究对象。近10年来,广西能源系统研究比较重视资源勘探、可行性报告和设计等前期性工作,通过抓基础环节带动其他环节的研究,使能源系统研究取得较大的突破。如红水河流域的梯级开发,在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进行大量的资源勘察、可行性研究和部分大中型水电站设计,这就为“六五”、“七五”期间顺利转入大化、岩滩、天生桥二级等大型电站的建设施工和龙滩、天生桥一级的施工准备,提供了资料依据,取得了掌握流域开发的主动权。可见,从基础环节的研究抓起,带动其他子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能源系统理论研究有所突破而大大前进了一步,这有利于推进包括能源勘探、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在内的能源系统理论研究的深化。

(2)能源结构理论。能源结构采取的形式,主要取决于资源的条件、市场需求和技术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在类型上,分资源结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还有电力、煤炭、石油及其内部结构等。能源资源分布是不平衡的,有能源富集区,自给自余;有一般能源区,可基本自给或略有调进;有能源贫乏区,主要靠调进,平衡能源供求关系。广西总的来说是属于能源贫乏区,电力可逐步做到自给,但枯水期仍有缺电现象;煤炭只能部分自给,石油基本全部靠调进,对外依赖性大;加上技术、经济落后,产品单耗高、浪费大,能源短缺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我国的广东和上海等省市虽然能源资源贫乏,但技术较先进,经济实力雄厚,可以发展进口替代,解决能源问题,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广西能源短缺,除资源和技术等原因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存在结构性矛盾,而导致供求失调,总量失衡。在资源结构上,广西水力具有一定优势,而开发率只达25%左右;煤炭资源量少质差,即使强力开采,最高年产量也只有1500万吨左右,到20世纪末只能解决近一半的需要量;石油有一定远景,面资源尚待勘探评价。广西资源不足,严重缺煤,是客观存在;而长期以来所形成以煤为主的消费结构,这一格局,预测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是难以改变的。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煤炭缺口将愈来愈大,成为广西能源矛盾的焦点,也是无可回避的事实。缓解广西能源的紧缺问题,关键在于调整和优化结构。一方面从本地区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出发,大力开发水电,通过改造工艺和发展替代能源,尽可能以电代煤、代油,提高电力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重;积极开采利用本区煤炭;努力争取国家增加石油勘探投资,为早日建设大型炼油厂提供油源,从而增加一次能源产量,进一步改善能源生产结构,增加能源有效供应。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省能型特别是省煤、省油型产品,节约能源消耗,建立省能型的消耗结构,以较少的能源消耗,生产较多的适用社会产品。可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建立有广西特色的能源结构模型,化解结构性矛盾,是增加有效供应缓解能源短缺的根本途径,也是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3)能源预测理论。预测理论是通过应用历史资料和数据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结合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对能源技术经济评价、能量平衡和能源发展目标测算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能源是一个系统工程,错综复杂,不仅受到能源资源结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约束,且受到国家产业政策、价格体系和市场需求量变化的影响。因此,对能源的发展预测,不能应用单一的预测模型,而应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模型对各种变量因素进行预测,才能得出较符合客观情况的数据。由于历史统计资料不全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区对能源预测多应用工农业增长对应法、综合能耗增长法、能源单耗降低率法等直观推断法,也有应用投入产出法和部门分析法等进行能源的需求预测,而应用概率论和数据统计法甚少。因而,对错综复杂长期的能源系统规划,远景的电力系统的负荷方式和煤炭产销的运转方式等预测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预测目标与客观现实往往存在不小差距。为此,应用现代预测理论和方法,探索符合广西情况的能源预测模型,是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面临的又一个紧迫的任务,也是提高能源科研水平的关键。

(4)能源弹性理论。能源工业建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投资多,建设周期长。一个大型项目从资源勘探、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到建设投产,一般需要10~12年,中小型项目也得要5~7年,才能为生产建设提供能源,这就要求能源建设有一个提前期,即能源建设速度要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这种速比关系,叫做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是资金密集、建设周期长的基础产业,需略超前于经济建设,保持一定的弹性度,才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这就是所以要对能源建设实行投资倾斜政策的理论依据之一。从多年的实践经验看,凡是重视能源投入,能源弹性系数在1以上,经济发展的就比较快;反之就会因为能源滞后而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当然,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节能技术和省能型产品的开发、单位产品耗能量的降低,而随之紧缩。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将以能源翻一番,实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广西大致也是如此。它意味着消费弹性系数只能保持在0.5左右,这就要相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证实现2000年的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慢能源建设速度,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能源建设与经济发展仍应保持高于1以上的速比弹性。这是能源技术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前沿观点,需要深入进行探讨,为能源建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5)流域经济理论。流域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以流域为单元,对流域的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规划,联合开发,以期达到最佳的综合效益。流经滇、黔、桂的红水河域,水力充沛,年总流量仅次于长江,相当于黄河的3倍;沿岸有丰富的矿产、森林和农业资源。各种资源开发又具有内在的经济联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客观地形成独特的经济自然单元。从这一特点出发,1986年我们在开展广西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关于建设红水河流域经济开发区的建议和实行类似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以加快流域经济的开发,并在理论方面从几个侧面作了一些探讨。在纵向上,从本地区的资源条件出发,实行流域的电力、灌溉、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生态的综合开发,充分发挥水资源多种功能的综合效益。在横向上,实行电铝、电锡、电煤和桂黔协作等方式的联合经营,建设各具特色的能源工业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森林工业基地、糖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发展水利灌溉、水产养殖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区域分工上,中上游区,可建立以电力企业集团(含来宾、柳州火电厂)和电铝、电锡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柳(州)、河(池)经济区;下游以建立农业经济区、蔗糖企业集团、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团主体的西江走廊经济区。加速红水河流域经济的开发,使流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这对于振兴广西以及华南、西南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在实践中将不断充实和完善流域经济的理论。

(三)今后能源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技术经济理论研究要适应能源长远建设的需要,瞻前顾后,从长计议。从今后经济与能源发展前景来看,继续探索能源的基本理论、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为能源建设决策提供指导原则和理论依据,具有导向作用,将是今后国内、区内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的趋势。

能源系统基本理论。从上面对广西能源问题的分析,造成能源严重短缺,除资源因素外,主要是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能源系统、能源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不协调。能源价格偏低,能源浪费严重,能源系统效率低,加剧了能源短缺,而导致总量失衡,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能源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重大的现实问题,须从理论上给予回答。今后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的研究,应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产业政策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应用系统工程原理、能源技术经济学理论和管理科学,开展一系列基本理论的研究。重点研究的课题,一是从广西区情出发,探讨和提出调整各个时期地区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理论依据,建立有广西特色的能源结构模型;二是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研究协调好包括开发、生产、输送、储存、加工转换和利用的各个环节及其内部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能源系统效率;三是结合能源供求预测研究,为本地区能源总量及煤炭、电力、石油和其他能源的供求与平衡提供理论依据及缓解能源供求矛盾的对策;四是在改革中,配合整个价格体系改革,逐步理顺能源价格,使价格大致接近价值等理论范畴。通过这些能源重大问题研究,为能源系统的协调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提供理论依据。

地区能源开发战略研究,是指导能源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远景方案,因而,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在总结第一步战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是研究制定与我国第二、第三步战略目标相适应的2000年和21世纪中叶的能源发展战略,分期分批进行能源建设,使之与我国、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特别是广西的能源资源有限,现探明煤炭仅22亿吨,按目前开采规模,预计可采100年左右;水力资源可开发的近1600万千瓦,预计到2015年前后大中型电站将基本建设完毕;石油储量采期也不会太长。随着经济的发展,预测进入21世纪初期,常规能源资源开发日趋枯竭,而需求量急剧增加,我国、我区能源供应将进入更加紧张的时期,形势逼人。从现在起,我们在研究制定第二、第三步战略中,即应着手研究核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和酒精、桉油等替代能源开发的理论和应用技术,逐步开展建设前期工作,特别是加快核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为常规能源逐步向新能源转换提供理论依据和施工准备,建立能源新的平衡结构。否则,将可能面临较严重的能源危机,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地区能源政策研究。现代能源工业建设,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依据,且需要政策和法规导向,逐步使能源建设、生产和利用规范化、法制化,因而,当前对能源政策的研究应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这是能源技术经济理论研究深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广西能源政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只有能源技术政策已提交研究报告,尚未批转施行;能源经济政策尚未制定。因此,迅速开展政策理论研究,对建立和健全广西的能源政策,十分必要。只有在政策导向上加强引导和监督,才能确保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产品系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地方能源工业的发展。

(本文原载于2008年《广西社会科学研究览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