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增工业功能区

新增工业功能区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增工业功能区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一、开发进展情况目前整个董家口区域累计完成投资约116亿元,其中港区完成投资约88亿元,产业区完成投资约28亿元。结合港区规划,2009年下半年启动董家口港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年12月通过青岛市城规委审定。2011年1月结合西海岸经济区规划进一步开展董家口港城总体规划专家论证。

新增工业功能区

胶南董家口重化工业功能区

一、开发进展情况

目前整个董家口区域累计完成投资约116亿元,其中港区完成投资约88亿元,产业区完成投资约28亿元。

(一)规划编制基本完成

完成了临港产业区产业规划、起步区控规,港区总体规划、港区控规。结合港区规划,2009年下半年启动董家口港城总体规划修编,2010年12月通过青岛市城规委审定。2011年1月结合西海岸经济区规划进一步开展董家口港城总体规划专家论证。

(二)产业区基础配套逐步完善

累计投入9亿元资金实施产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目前起步区已初步实现水、电、路、燃气、通讯等“五通一平”,基本满足项目入驻和建设需求。

1.道路工程方面。总投资10.57亿元的滨海公路南段工程、3000万元的泊贡路(建港运输通道)、2亿元的中心路南段、1.5亿元的横河东路西路已建成通车。投资5500万元的中心路北段已完成开工准备,子信路、疏港路、疏港铁路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2.在供水及水利工程方面。完成了投资1500万元的港区临时供水工程、投资1亿元的白马河下游水源建设及防洪工程、投资300万元的起步区临时供水工程、投资9700万元的横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66亿元的白马河供水工程规划及土地手续已完成,相关开工准备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3.其他配套工程方面。完成了总投资2.24亿元的220千伏输变电站、投资6000万元的大山张石场、投资1.2亿元的起步区回填、投资1500万元的中心商务区道路水系、起步区临时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起步区基本具备了项目入驻条件。

(三)招商和项目推进成效明显

目前已入驻和拟入驻项目共计11个,其中在建项目2个,拟开工项目4个,签约及在谈项目5个,项目投资总额突破500亿元。总投资10.2亿元的信泰怡和科技园项目一期2万平方米车间已完工,1.3亿元的配套生产设备已完成安装调试,计划近期试生产。一期投资27.8亿元的海晶化工项目已于2月6日正式开工建设,澳斯顿建材、海力加新材料、工业装备技术服务等项目已基本完成开工准备,一季度可正式开工。总投资31亿元的青岛碱业丁辛醇项目已完成部分手续,计划今年年底正式开工。青钢搬迁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平面设计和手续报批等工作,计划明年上半年前开工建设。另外,今年新储备了五矿氧化铝、信汇科技、浦项不锈钢、青岛石化搬迁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财税贡献好的优质临港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四)建港服务保障扎实开展

一是稳妥实施陆域海域征迁补偿,2009年以来共清点项目26个,清点海域7.6万亩,陆域3万亩,兑付资金12.7亿元,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二是建立绿色建港通道,累计拨付700多万元专项资金加强道路养护管理,共为港区运送土石方1600多万方,保证建港石料需求。三是全力保障港区项目推进。港区已入驻和拟入驻项目23个,投资额达700亿元,其中青岛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华能5+3.5万吨级通用码头、中石化LNG项目、大唐码头、荷兰孚宝、北方石油、贡口湾船业等项目由胶南市引进。目前青岛港、华能各有两个泊位已建成运营,中心路、防波堤、一关三检、保税物流园等基础配套全面推进。四是狠抓区域执法管理,积极组织执法部门开展陆域海域联合执法共100多次,努力营造良好的开发环境。

二、2012年工作思路

抢抓青岛市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建设重大机遇,以推动产业区出形象、见成效为核心目标,全力加快临港产业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力争起步区初具规模,商务区全面开工,中心路以西区域正式启动,为全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打基础做贡献。

(一)完善配套,满足项目建设投产需求

按照配套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筹措约4亿元资金完善临港产业区配套条件。

1.道路方面。投资2400万元完成中心路北段工程。完成疏港路、疏港铁路产业区段土路基工程,启动总投资1.2亿元的子信路产业区段道路工程(含投资6000万元的子信路大桥),力争年内完成投资4000万元。投资4500万元完成横河东岸绿化带工程,进一步提升产业区形象。

2.中心商务区方面。加快中心商务区建设,启动蓝领公寓建设,招商开发综合写字楼和商务酒店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完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解决产业区首批项目商务办公需求。

3.水利工程方面。积极对接加快推进白马河供水工程,在完成项目规划、土地报批的基础上,尽快完成项目立项等开工准备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年内完工。

4.其他配套方面。加快热电联产配套工程推进,争取与产业区海晶化工等首批项目同步建成。积极与青岛指挥部对接,启动综合管廊、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加强与供电部门沟通,在满足产业区开工项目临时用电的基础上,落实园区长远供电规划方案,争取上半年正式实施,满足项目投产需求。

(二)狠抓招商,推动产业区出形象见成效

以跟踪服务为抓手,强化督促调度,年内力争起步区5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3~4个项目投产运营。

1.在建项目促投产。推动信泰怡和科技园项目一期投产运营,年内产值达到3.2亿元,同时投资4亿元完成20万平方米的厂房、办公楼、研发中心等建筑工程,并完成相关设备采购安装,年底前具备全面投产条件。督促一期投资27.8亿元的海晶化工项目加快建设,投资2亿元完成一期10万平方米厂房建设,投资13亿元完成第一批设备采购,年内完成投资15亿元,为2013年投产抢占先机。

2.签约项目促开工。推动总投资6200万美元的澳斯顿建材项目3月份正式开工,年内完成2万平方米厂房、5000平方米办公楼和1.5万平方米原料堆场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亿元。推动总投资2.6亿元的海力加新材料项目完成厂房和办公楼共3.7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其中设备投入8000万元,基建投入6000万元。推动投资1.2亿元的工业装备技术服务项目上半年完成厂房和办公楼共1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并正式投产。督促青钢搬迁一期工程尽快启动正式开工。

3.在谈项目促签约。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力争五矿氧化铝、信汇科技、浦项不锈钢、青岛石化、青岛碱业等在谈大项目尽快确定选址方案,落户产业区。与此同时,强化招大引强和项目储备力度,按照产业区发展规划,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大型国企央企,洽谈引进一批国家乃至世界级优质大项目,为产业区长远发展做好项目储备,为建设“世界先进、国内一流、全省唯一”的临港循环经济示范区和重化工业基地迈出坚实步伐。

(三)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港区快建设早运营

全力做好港城总规编制,征迁补偿,疏港路、疏港铁路、子信路、防波堤等基础设施工程,服务保障华能、青岛港、贡口湾船业、中石化L NG、大唐等港区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港区尽快建成,早日运营。

(胶南市发展和改革局)

胶州市产业新区

一、产业新区2011年总体发展情况

胶州市产业新区地处胶州湾西北岸、胶州市东南部,总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北起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南至洋河,西接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至黄岛段,东接大沽河入海口沿线。核心区面积45平方公里,位于洋河以北,营里路以南。2011年,科学谋划,高标定位,各项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

截至目前,产业新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60亿元,完成了长江路、黄海路、黄河路等“七横四纵两环”道路工程及沿线管网铺设,供电、给水、供热、燃气、通讯等管线铺设加速推进,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配套站点建成,热源厂,给水加压站,燃气储气站、加油站、通信基站、公交停车场等建设有序进行。双积路、海湾大桥胶州连接线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全面突破,环湾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河入海口岸线保护工程通过国务院批准,主堤基础工程即将合拢。如意湖、金湖岸线景观建设全面展开,景区风貌初步展现。创业大厦工程加速开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二)全面启动项目建设,蓝色制造业先导区日益凸显

产业新区在招商过程中坚持以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核心,通过招引基地型、总部型“大高新”项目,孵化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探索并形成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科学成长模式。成为环胶州湾区域一个重要的高端产业聚集、优质要素聚合、功能优势突出的发展宝地。

1.以华创风能公司和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风电产业园初具规模。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是胶州市首家上市企业,公司现有总资产17.97亿元,为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青岛东方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胶州市产业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风力发电设备及其配件生产基地,项目占地581亩,项目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钢结构30万吨,年产值30亿元。主要生产包括风力发电塔筒、电厂钢结构、火炬塔、大型输送管道、压力容器等各类钢结构产品。目前项目一期8万平方米的厂房已经完成设备安装并投入生产,二期15万平方米的厂房开工建设。大唐华创风能有限公司是大唐集团旗下科技板块的骨干企业,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的研发能力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享有整机设计、整机组装、控制系统制造三大核心技术,能够独立研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容量风机,整体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是我国兆瓦级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中最具竞争实力的企业之一。大唐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在胶州市产业新区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年生产1000套风力发电机机头生产线,包括发电机等风电设备制造、相关配件生产及风力设备研发为一体的专业化风能设备生产基地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预计项目建成后3年内,将形成150万千瓦整机制造能力,达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实现年创利税6亿元。

2.以新加坡亚星集团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破题发展。新加坡亚星集团公司在胶州市产业新区投资建设的亚星(胶州)信息产业园,总投资预计20亿美元,信息产业园占地面积约437亩,计划五年内引进世界级服务外包企业,着力打造包括呼叫中心、网络设计中心、动漫设计中心、软件开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于一体的信息产业大厦创业培训中心、信息产业等相关配套设施,使亚星(胶州)信息产业园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前新加坡亚星(胶州)信息园项目已完成公司注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正在进行中。

胶州市产业新区总体规划

二、产业新区重点工作措施

自启动以来,产业新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景观形象日益凸显,项目建设进程加速推进,建设进程中创新创造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规划引领,控规覆盖寻求效益最大化

产业新区规划始终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为指导,力求与周边地区的保护与发展相协调,注重创新和效益最大化,在坚持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的规划原则下,先后聘请多家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公司完成了产业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景观规划、道路及管网综合设计,为产业新区下一步具体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目前已经实现了控规全覆盖,为“打造蓝色产业集聚高地,建设现代宜居滨海新区”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二)创新方法,因地制宜解决建设新困难

1.BT融资,突破资金瓶颈。产业新区采用BT模式积极吸收利用社会资金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突破资金瓶颈,快速组织配套,抢先一步建设高质量的载体平台,在区域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在产业新区,采用BT和BOT形式建设的工程涉及路网、管线、桥涵、绿化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完善产业新区城市功能、聚集人气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2.软路基工艺,夯实建设基础。产业新区地处大沽河下游入海口,属于大沽河、胶莱河沿岸冲积平原,海陆连接,地势低洼,地基土有较厚软土存在,在盐田和滩涂上建设存在极大困难,产业新区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开创了软路基施工工艺,采用换填处理、粉喷桩处理、高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强夯堆载预压、高真空软基处理等先进技术先后应用到道路建设当中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工期,节省了投资,避免了浪费。

3.排盐除碱,打造绿色新区。产业新区盐碱地含盐量较高,大多为不毛之地,为改善绿化环境面貌,苗木栽植需要在技术上进行创新,经过试验和探索,运用渗管排盐、种植土抬高及换填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园林苗木生长所需的土壤厚度,创新出排盐除碱法提高苗木成活率。目前已完成如意湖沿岸、跃进河滨河区及道路沿线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形成了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综合绿化系统。

(三)明确定位,健全机制招引大项目

1.瞄准目标项目,时不我待抓信息。信息是项目的源泉。产业新区招商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敏锐的头脑,时刻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和产业发展动态,研究分析未来增长型产业和项目。积极主动加强对外联络,从上级相关业务部门挖掘信息,从相关行业协会、发达地区企业协会寻找信息。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有搬迁或新建意向的重要项目上门拜访。整理在谈项目,建立项目数据库,做好项目信息的跟踪储备。实行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项目联席会议,商讨研究项目推进办法。

2.制定入园标准,一丝不苟抓准入。参照国家级工业园区项目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投入产出比、税收贡献率、环保等指标要求,制定《产业新区项目准入标准》。成立项目评估领导小组,加强对签约前项目的评估筛选。对目前产业新区所有签约和在谈项目全部进行筛选评估,符合项目准入标准和评估标准的项目进入促建程序抓紧促建,不符合项目准入标准或评估标准的项目至周边镇办。

3.扩充招商力量,全力以赴抓服务。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机制,组建项目综合服务机构,实行一个部门跟踪到底,专门协助项目办理工商注册、规划、土地、立项、建设等各项手续,协调解决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行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项目联席会议,商讨研究项目推进办法。

三、产业新区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产业新区将科学调整规划,高位对接青岛市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和大沽河治理等战略性规划,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围绕“一纵一横”(即:长江路纵向产业长廊、滨河区横向服务业楼宇群)进行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积极构建蓝色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新区在胶州市“一区一港一带”海陆统筹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格局中的核心支撑作用。

(一)明确产业导向,实施定向招商

充分发挥产业新区区位、交通、土地资源供给、基础设施配套等优势,紧密对接全市产业规划,按照打造未来5~8年青岛市大项目最重要的承载平台、胶州实现经济倍增的产业平台的目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产业新区双积路以西区域,建立以实体经济为基础、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在未来5~8年内引进项目投入300亿元,实现年工业总产值700亿元。重点引进行业龙头项目、旗舰型项目、基地型项目、重点搬迁项目、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等项目。在如意湖沿岸,发展制造业研发、企业总部等业态。在双积路以东区域,充分利用金湖2.4平方公里水域和6公里海岸线优势,整体包装,定向招商,着力引进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依托金湖南北两岸重要腹地,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等项目,提升优化产业层次和产业结构,引领创新发展之城建设。

(二)加大促建力度,助推项目建设

扎实推进签约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签约项目的引擎带动作用和规模集聚效应,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蓝色产业体系。以大唐华创风能产业园项目、东方风力发电设备项目等项目为中心打造长江路纵向产业长廊;以新加坡亚星(胶州)信息产业园、麦塔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青岛创意设计中心”、大唐华创风能项目总部中心为核心打造滨河区横向产业楼宇群。

(三)完善配套条件,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1.优化空间布局。完成黄海路西延道路和华创项目西侧道路建设,实现产业新区与胶州市新老城区有效连接。推进双积路、胶州湾大桥连接线等环湾交通体系建设,实现产业新区与西海岸经济新区、高新区以及青岛主城区高效联通。

2.完善九通一平。在现有13条道路的基础上,将路网、管网向新区东部和北部推进,形成完善的道路管网系统。加速推进道路沿线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建设。铺设配套管线。布局建设供水加压站、热源厂、燃气加压站等各类专业站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推进景观建设。一是打造行政景观轴线。不断完善行政景观轴线的配套,积极推进创业大厦主体结构封顶,开始创业中心区景观建设,在如意湖两岸形成环境优美的科技研发区和区域性的生产生活服务区。二是打造T型滨海旅游景观线。加快完成如意湖景观工程及湖区旅游休闲、娱乐、接待等功能项目建设,依托金湖进行整体包装,定向招商,打造世界一流的亲水景观岸线,精心打造胶州湾三河入海口岸线保护工程景观,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项目承载能力。

(胶州市产业新区管理委员会)

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

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是青岛市新增6个重点工业功能区之一,主要承接国内外化工项目和青岛市老城区化工企业转移,重点发展盐化工、硅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和化学专用品,建成青岛市重要的化工基地。化工基地自2008年新年伊始开始酝酿筹建,青岛市于2008年7月正式确定将新河化工产业基地列为青岛六大新增工业功能区之一,2009年2月成立化工基地管委会,2009年5月基地管委会正式挂牌办公,2009年7月21日正式开园建设。2010年6月30日启动区5平方公里具备项目落户条件,2011年6月启动区初步实现“九通一平”,具备了项目投产条件,基本拉起了青岛市外迁企业转移和区域性化工产业聚集的青岛化工新城雏形,拉起了现代化产业园区的主体框架。

一、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一)加快原15平方公里总规和启动区控规编制

化工基地1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青岛市发改委于2008年9月牵头编制。为缩短编制时间,加快规划编制进度,迅速启动园区建设,2009年2月化工基地管委会成立后,积极协调各单位提高编制效率,全力提速各项规划编制工作,防洪、环评等两个规划原需要两个多月,实际完成仅用了1个月,为提前完成总体规划和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赢得了极为宝贵的时间,最终使两个规划于2009年6月底完成,平度市政府于2009年7月7日批复实施。

(二)总规修编和发展区控规编制

为建设国家一流的专业化工园区,打造青岛西北工业新城,在实际推进中,化工基地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将总体规划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作为青岛西北工业新城的起步区,中长期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目前,25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和发展区控制性规划正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编制,预计2012年年底前完成。

(三)加快推进胶东特色水城(生活服务区)规划编制

2010年,根据化工基地行政办公、定向招商的实际需要,化工基地决定在荣乌高速以南、胶莱河以东、双山河以北,S603以西合围区域8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胶东特色水城。作为生活配套区,在充分利用胶莱河和现有水系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基础设施一流、人居环境优良、社会保障健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特色城镇。生活服务区规划由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编制,将于2012年年底完成。

二、超前组织开工

2009年7月,新河化工基地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后,为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上尽快启动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有形象进展,破解正值汛期、公开招投标周期长等问题,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决定采取代建制的方式由北京北控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代建施工,同时,采取交叉作业、压茬进行的方式,完成了道路及管网、绿化、景观等工程施工设计、占地补偿、土地清表、施工和监理单位招投标等工作,在规划文本交付后短短20天内就完成了工程开工前的所有准备工作,超前组织了开工,为园区提前具备项目落户条件奠定了基础。

三、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新河化工基地自2009年7月2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6月30日启动区5平方公里具备落户条件,2011年6月具备项目投产条件,创造了在3个星期完成开工准备、100天完成12公里主干道路路基修筑、三个“百日会战”实现了5平方公里启动区具备项目落户条件的奇迹,兑现了向青岛市委市政府作出的承诺,得到了青平两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称赞化工基地造就了难能可贵的“新河速度”。目前,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启动区已实现了土地平整和通路、水、电、污水、雨水、天然气、电信、有线电视及用天然气进行蒸汽转化的“九通一平”,总长11公里的发展区道路、生活服务区和物流商贸区已开工建设。

(一)基础设施工程

积极克服工程量大、工期紧、地质条件差等困难,发扬“5+2”、“白加黑”连续作战的精神,严格落实时间、任务、责任“三位一体”责任制,采取时间倒逼机制,快速推进各项工程建设。

1.道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采取先用大石块回填,强夯机夯实,风化砂找平,再铺设51厘米水泥结构层,最后实施12厘米沥青混凝土罩油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目前,化工基地启动区道路完成首层罩油26公里,二次罩油11公里,10月底前全部完成道路罩油工程;规划环线16公里道路路基和结构层已完成、沥青罩油完成4.4公里;完成人行道铺装18.9公里、3.3万平方米。

2.绿化。在绿化施工过程,针对化工基地盐碱化程度高的特点,采取铺设土工布防碱过滤、碎石层隔碱、排碱管排碱和更换浅土层、种植耐碱绿化苗木等五道工序进行建设,确保了绿化成活率。目前,已种植绿化苗木186177株,绿化面积22.5万平方米。

3.管网。在推进道路施工的同时,进行各种配套管网敷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敷设供水管道19.5公里,具备供原水能力;敷设污水管网19公里;敷设天然气管道20公里;电信、有线电视、宽带IP网络等弱电管网已全部到位。

4.供电。张舍(110千伏变电站)—新河(35千伏变电站)供电线改造和35千伏变电站扩容改造工程已完成,供电能力达到1.5万千伏安,高压输电铁塔施工已完成,满足了落户项目用电需求。投资6000万元的110千伏变电站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坚持道路建设与供水、污水、天然气、热电、污泥处置等基础实施项目建设同步实施,不断完善园区承载功能,优化投资环境,吸引项目落户。

1.污水处理厂。采取BOT特许经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定由青岛嘉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建设。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一期日处理污水能力2万吨。目前,主体工程竣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接水运营。

2.水厂。由青岛鹏昊水务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港元建设,从潍坊峡山水库引水向化工基地供水,设计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目前,已具备供原水能力。

3.天然气。由青岛埃维燃气平度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美元建设,从中海油天然气公司莱州站接入,设计日供气能力60万立方米。目前,启动区内已具备供气能力。

4.热电联产。由青岛海湾集团投资4亿元建设,一期投资1.36亿元,6月份开工建设,明年6月投入运营,热电联产能力为蒸汽每年75万吨,发电7200万千瓦时。

5.污泥处置项目。由青岛辉恒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投产后污泥处置规模为100吨/天,年产值3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

四、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在坚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的基础上,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主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基础设施与项目建设协同发展的良好效果,园区经济发展成效初步显现,正快速成为平度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一个新的、最富活力的增长极。2011年,共引进过亿元项目24个,总投资111.5亿元,完成内资到位14.98亿元、外资到位154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20.33亿元。

(一)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政策

出台了《青岛新河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招商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设定了项目注册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强度等三方面的准入条件,充分兼顾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合理确定并有序提高土地价格,依法严把环境保护关口,严格控制投资强度,不断提高入驻企业质量,提升园区生态水平,杜绝了圈地情况的发生和高污染企业的落户,保证每一个落户项目的质量和应有的经济效益。

(二)实行全方位招商

瞄准世界500强、国字号、青字号大企业,不断加大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力度;做好大项目信息的收集工作,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化工产业聚焦2010”高峰会议、上海定向招商会、北京定向招商会、德国巴伐利亚化学产业集群年会等会议,不断挖掘大项目信息源;积极走出去招商,2011年9月赴美国与美国雅保公司和美国亨斯迈集团进行项目洽谈,着力引进跨国化工项目;做好重点区域的招商工作,加大对海湾集团下属企业的跟踪,做好天柱化肥、东岳泡花碱、海洋化工等搬迁企业落户工作;做好服务促进,加大跟踪力度,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三)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按照“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要求,采取了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分管领导靠上指挥、明确项目施工进度、每日到场三数(数设备、数人员、数物料)、每周调度工程进度、每月集中开会总结等方式,实施全程跟踪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集有关单位通过现场办公加以协调解决,督促施工单位确保建设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和总投资2亿元的管道天然气项目主体工程已竣工,即将运营;总投资2亿元的奥盖克化工已开始生产氨基苯磺酸钠、硫酸镁、氢氧化镁等三个产品;投资11亿元的双桃精细化工一期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投资1200万美元的天然气项目已竣工并具备供气能力。

五、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为打造青岛市化工产业聚集区,根据化工基地发展情况和实际要求,立足于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按照“梯度分布、专业集聚、整体联动,分层次、分功能逐步由点及线到面梯次进行建设”的原则,拓展了园区面积,优化了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强吸引力,推动园区更好更快发展。一是将原规划环路修建位置由北胶莱河、泽河河堤以外100米处调整为利用北胶莱河、泽河河堤修建环路,将原规划的北环路北移620米、生态湿地进一步北移,既降低了建设成本、节约了资金,又增加了工业用地面积2500余亩,而且使环路成为一条景观大道、生态湿地面积略有增加;二是在空间布局上将一期2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分为4个部分:胶莱河、泽河、淄阳河三河合围区域共10平方公里,作为化学工业区,主要布局化工产业;荣乌高速以南区域为8平方公里,作为生活配套区,主要建设特色水城;淄阳河以南至S320区域约4平方公里,作为物流商贸区,主要建设国际物流城;荣乌高速以北至S320区域约3平方公里,作为相关产业区,主要布局配套产业和新河镇传统草制品、工艺品等产业。同时,在25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以南部分村庄,作为企业的高档休闲区,主要建设休闲景观和会所。

六、化工基地未来发展蓝图

按照生态化工科技产业基地—综合性产业基地—产业新城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化工基地未来发展蓝图(“一轴两翼多组团”),以目前的开发建设(25平方公里)为基础,进一步规划以泽河为轴心,以新河、灰埠两大产业区为“两翼”,打造“多组团”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优势突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文明的青岛西北产业新城(100平方公里),力争使新河化工基地开发建设走在青岛市新增六大工业功能区的前列,走在平度市“一线三区”建设的前列,积极争创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总体布局为“一轴两翼多组团”:“一轴”:以泽河为中心,通过生态、景观、文化建设,打造贯穿南北的生态景观轴;“两翼”:以化学工业、商贸物流为主的新河产业聚集区;以机械制造、矿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灰埠产业聚集区;“多组团”:打造化工产业基地、商贸物流区、工艺品和草制品工贸区、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矿产品深加工区、科技研发基地、胶莱农业文化区、东西部生活配套区等组团发展。

七、“生态化工”景观体系建设思路

为突出生态特色,真正把化工基地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成为绿色化工园区和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新“城”。一是坚持环保优先,把好园区规划环评关,把生态环境建设和环保设施配套放在优先位置,投资1.5亿元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走生态化工、绿色化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充分利用胶莱河、泽河、淄阳河、生态湿地和基地沿路排水明渠,通过绿化和景观营造,最终形成串联生活服务区(特色水镇)—胶莱河—淄阳河—泽河—排水明渠—生态湿地一体化的生态水系景观;三是建设胶东特色水城(生活服务区),在充分利用胶莱河和现有水系资源的基础上,以水为脉,以城为体,建设基础设施一流、人居环境优良、社会保障健全的“生态水城”、“文化水城”、“活力水城”和“魅力水城”,成为现代化城镇的示范区和人居工程的样板区;首期启动区占地面积300亩,总投资12亿元,现已开工建设,2012年年底前竣工;四是沿胶莱河、泽河河堤打造长16公里的环形景观大道;五是沿园区内道路两侧实施密植,注重绿化效果,充分展示生态化工的形象。

八、创新体制机制,凝聚“新河精神”,创造“新河速度”

为实现化工基地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加快推进基地建设和项目落地,化工基地借鉴其他园区的做法,进一步理顺了财政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软环境建设和机关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建立了管委会内部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使管委会的各项工作快速走上正轨。

(一)财政体制

经平度市政府批准,化工基地设立一级财政,明确了财政收支、债务、资金使用、土地出让金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体制,为后期开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二)管理体制

根据化工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经青岛市委、市政府批准,进一步调整了内设机构和编制,内设机构由“一办两部”调整为“一办三局”,编制由12人调整为36人,使基地管理步上快车道。

(三)运行机制

创新设计基地VIS标识,形成了“争创一流、只争朝夕、团结奋进”的“新河精神”和“有正气、有大气、有骨气,有爱心,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团队精神。

九、科学破解制约,推动园区发展

(一)生活区建设用地规划合理

经过多次争取,在化工基地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部分生活区土地性质为一般农田的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为启动生活区建设提供了土地保证。

(二)海青铁路在基地设置货运站

为解决化工基地入驻企业运输问题,基地管委最先考虑从大莱龙铁路海天站或灰埠站接出铁路专用线,经多次对接省地方铁路局未果后,针对2010年开工建设的海青铁路穿过化工基地的实际,多次主动对接铁路部门和设计单位,最终争取海青铁路在此设立货运站及货场,为化工基地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威泰化工有限公司整体搬迁

威泰化工公司原厂址位于化工基地规划建设的生活服务区内。为尽快启动生活区建设,经多次谈判,基地管委采取土地置换和合理补偿的方式,将其整体搬迁至启动区北端。这样,既能优化生活区生态环境,又能促使威泰公司通过规划建设新厂区,从而与美国雅保公司进行深入合作,为化工基地新增一家总投资2000万美元的合资化工企业。

(四)积极破解制约,推进胶东特色水城和银畅国际物流城建设

积极对上争取,梯次推进基本农田向一般农田、一般农田向建设用地调整,弹性用地向刚性用地调整,使化工基地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依托现有土地总体利用规划,推进特色水城占地300亩首期启动区建设,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园,适时启动镇驻地改造工程。加快推进银畅国际物流城首期建设,待土地问题解决后,全面启动国际物流城五大中心和铁路专用线建设。

(五)基地1号主干道路贯通(公铁立交)

基地1号线与大莱龙铁路相交处是化工基地的交通要道,根据国际惯例,公铁相交一般采取平交和立交两种方式,化工基地经多次与铁路部门对接协调,铁路部门的最终答复是要求建设上跨立交并预留8米净高,导致了工程投资过亿元、工期超1年且海青铁路设置的货运站疏解线无法跨越此桥。经多次协调未果后,化工基地经结合大莱龙铁路拟北移实施复线改造的情况,决定放弃上跨,创造性的实施公铁相交下穿作业,将1号线从淄阳河桥洞处下穿,净高5米以满足大型设备运输需要。目前,工程已完工,既解决了公铁相交的关键性制约,又节省了1.5亿元投资,提前1年实现了基地1号主干道路贯通。

(六)规划环路建设更加合理

将原规划环路修建位置由北胶莱河、泽河河堤以外100米处调整为利用北胶莱河、泽河河堤修建环路,将原规划的北环路北移620米、生态湿地进一步北移,既降低了建设成本、节约了资金,又增加了工业用地面积2500余亩,而且使环路成为一条景观大道、生态湿地面积略有增加。

(平度新河化工基地经济发展与招商局)

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

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是青岛市船舶及配套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业功能区,规划总面积18.4平方公里,其中船舶制造基地用地面积4平方公里、研发基地及生活配套区用地面积2.4平方公里、配套工业园区用地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大型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游艇制造产业,船用发动机、船用电机电器、舾装设备等船用配套产业。发展目标是“打造全国一流造船基地,培育壮大临港产业,加快形成田横半岛临港新城”。

2012年,即墨市将完善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促进扬帆船舶制造项目建成下水全省首艘20.5万吨级货轮,力争年内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同步推进配套项目引进建设,尽快形成上下游衔接的造船产业集群。

一、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情况

功能区基础实施配套工程总投资2.7亿元,实施了东部供水主管道二期工程,铺设温泉至王村供水主管道20.4公里,王村至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供水主管道13.2公里,在王村镇建设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的加压站1座。实施了田横输变电工程,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座,架设店集至功能区同塔双回110千伏线路38公里,满足了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用电用水需求。高标准实施了女岛疏港公路、滨海公路连接线、田新线等交通路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功能区的交通状况,构筑了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体系。

二、重点项目引进建设情况

青岛扬帆船舶制造项目于2008年10月落户船舶工业功能区,目前,项目已进入全面投产运营阶段。项目总投资24亿元,占地面积1200亩,主要生产散货船、海洋工程支持船、2万吨以下多用途船(散货船)。目前已累计投入16亿元,完成船体车间、舾装码头、涂装厂房、综合实验楼和船坞建设等工程,首制船去年底顺利下水。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各类船舶150万载重吨的能力,年产值可达60亿元,安置劳动力4000余人,将成为核心产品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管理科学、效率一流的现代化造船企业。新签定了总造价39亿元的8艘20.5万吨级货轮合同,首批已于2010年6月份开建,刷新了省内最大吨位船舶制造记录,目前在建的各类船舶达到11艘。

三、2012年发展思路

2012年,即墨市将依托女岛船舶功能区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主动承接日韩造船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力争三到五年内,造船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科学考察船、破冰船、海洋调查船等工程船、特种船为发展重点,推动船用发动机、船用锅炉、动力定位系统等通用和专用海洋工程配套设备项目引进与建设,壮大曲轴、传动部件、船用机械等配套产业,形成上下游衔接、结构合理的造船产业集群。引进国内外船舶研发机构,加快建设船舶设计、新材料研究的支撑平台。

发挥扬帆造船的产业聚集效应和龙头作用,有针对性的吸引船用发动机、船用锅炉、物流服务等配套企业落户,带动女岛船舶功能区加快形成造船及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青岛扬帆造船按期履行造船合同。指导船舶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保持生产连续性。同时对落户功能区的船舶制造配套企业在信贷融资方面加以扶持。

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利用女岛船舶功能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发挥扬帆造船和即墨东部蓝色硅谷的产业聚集效用,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吸引有实力、产业前景好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来功能区落户,优化功能区产业结构。

(即墨市发展和改革局)

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

青岛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是青岛市委、市政府2008年规划新增的六个工业功能区之一,是青岛市确定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的唯一专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功能区位于乌威高速公路和烟青一级路交汇处,依托功能区中央的综合服务中心和烟青一级路经济发展轴,分为整车区和零部件区两个发展片区。

一、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情况

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拟投资3.62亿元,采用BT方式进行建设。规划新建道路11条,沿路配套建设排水、给水、绿化、亮化、供电、供热、燃气、弱电联合管道等设施。工程于2009年10月1日开工,总工期20个月。目前,功能区配套工程已投入资金2.6亿元。已完成华泉路、华泉一路、华泉二路、华泉三路、王蓝路、石泉一路、石泉二路、石泉三路、二号路共11条道路沥青铺设,硬化道路面积26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线8万米,自来水管线1.8万米,燃气管道5.1公里,供热管道10公里,通讯线路16公里,供电线路5公里,铺设人行道板8.5万平方米,道路绿化26万平方米。建设自来水加压站一座。功能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益完善,区域承载能力迅速提升。

二、重点项目引进建设情况

青岛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已落户项目35个,总投资额122亿元。目前9个项目已投产,14个项目在建,其中10个项目主体框架完成,5个项目新开工,已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主要产品涵盖了整车装配、改装车、发动机系统、汽车底盘系统、汽车内外饰、汽车电器、汽车车身、汽车灯具、数控机械等多个方面,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三、2012年发展思路

2012年,即墨市将依托汽车工业功能区的基础优势和产业优势,整合周边区域资源,编制完善功能区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专项规划,集中引进建设整车、专用车、变速箱等重点项目,发展物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年内确保骨干企业全面开工,商务、居住等公共服务设施启动建设,打造功能完善、布局科学的汽车产业新城。

汽车功能区将加快一汽商用车基地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为落户企业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力争早日打造成一个集科研、生产、展览、商贸于一体的多功能多元化新型产业园区。

(一)重点发展方向

1.着力引进汽车电子类企业。汽车电子产业近年发展迅速,尤其是高档轿车、客车中应用广泛,占全车的比重越来越高,甚至超出全车成本50%。汽车电子产业是汽车工业新兴的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发展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二是发展车载信息系统。如汽车导航系统、汽车通讯、电子地图、GSM接收设备等。三是汽车安全系统。如安全气囊、电动安全带、报警防盗设备、防撞雷达、倒车雷达、轮胎安全监测仪、行车记录仪等。

2.着力引进新型能源类企业。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目前基本确定为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在“十二五”期间,依托青岛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的强势发展,积极引进开发和应用燃料电池、乙醇汽油、天然气和氢燃料技术类企业,发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使之成为汽车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3.着力保障园区落户企业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强化服务,努力创造优良投资环境,对每个落户项目都指派两名项目跟进服务人员,全程跟踪负责,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提供一站式代办服务。2012年将突出抓好一汽商用车基地年产10万辆中重型卡车一期工程,建设13.4万平方米厂房,2013年7月建成投产,实现以整车制造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捷能汽轮机项目建设6万平方米发电机厂房和汽轮机生产区,加快整体搬迁升级进度,带动发展涵盖汽轮机、发电机、锅炉三大主机设备的动力产业集群。

4.以汽车产业为龙头,发展衍生经济,形成集群优势,支撑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在做大做强汽车产业的同时,要发挥其产业特点,结合本市实际,拉动机械、电子、科研设计等上游行业的发展,推动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专业维修、汽车回收、配件市场、二手车市场、汽车租赁、汽车保险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拉伸产业链,形成上中下产业共同发展的集群优势。在不断壮大关联产业的同时,支撑促进青岛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主要保障措施

1.突出抓好产业招商。突出产业重点,围绕即墨市汽车工业产业链缺失部分开展招商,以产业链策划招商项目,争取引进国内外汽车大企业到即墨市投资建设,引进品牌、引进技术、引进管理、引进资金,实现即墨市汽车产业较短时期内的快速发展,完善汽车工业产业链、技术链和产品链。鼓励以商招商。发挥现有企业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入配套企业,实现就近配套。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山东省、青岛市在财政、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强金融、企业和政府三方的协调,对发展前景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给予金融政策支持。

3.强化专业人才引进。加大力度引进一批熟悉整车及零部件专业的管理型人才、营销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积极依托青岛市或者国内的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开设相关专业或培训班,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各层次人才,培养一支包括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在内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和人才保障。

4.组建行业协会,提供交流平台。一是要支持和引导汽车企业申请加入全国和山东省的汽车行业协会,依靠协会的作用,按照行业标准、行业规则,组织和协调好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诸如价格、信息、技术、产业协作等方面的问题,避免汽配企业间的无序竞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间的分工协作、创造条件让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商品展销会、交易会、技术需求洽谈会,提升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即墨市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供行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加强行业协作和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管理,促进即墨市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网站,及时发布行业信息动态,为企业服好务。

5.落实环保、节能、清洁生产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节能降耗,开展节能和环保等认证。

(即墨市发展和改革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