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小企业从关系信任向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转型研究

中小企业从关系信任向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转型研究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中小企业从关系信任向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转型研究信任是经济社会的根本基石,也是社会资本的本质属性和重要衡量指标。因此,以构建企业社会信任网络为重点,尽快实现从关系信任向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

第一节 中小企业从关系信任向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转型研究

信任(trust)是经济社会的根本基石,也是社会资本的本质属性和重要衡量指标。Durlauf(2002)认为社会资本就是基于网络过程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个人、组织之间的信任。在社会资本的三维度(Nahapietand Ghoshal,1998)和二维度划分(Landry、Amara and Lamari,2002)中,均将信任列为其关键要素。在企业社会资本中,涵盖了关系信任(relational trust)和社会信任(social trust)两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信任模式。关系信任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之上的个人信任(personal trust)或特殊信任(particularistic trust),如在中小企业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基于“五缘”(血缘、亲缘、地缘、行缘和学缘)和“五同”(同宗、同姓、同乡、同学和同好)的人际间信任关系。社会信任虽以关系信任为基础,但并非关系信任的自然延伸,而是社会诸多人际、组织信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凝聚的群体意识网络的集中反映,它比关系信任更具理性、社会性和网络特征(白春阳,2006)。

企业社会信任网络作为企业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态,则是一个以企业为中心,基于社会信任模式的多层次网络结构。目前,Mayer、Davis和Schoorman(1995)、Das和Teng(2001)、李敏(2005)、陈立旭(2005,2007)、张杰和刘东(2005)、何显明和何建华(2006)、任志安(2007)等中外学者,已从企业社会资本视角,对企业信任机制、信任网络等问题开展研究,但总体而言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中小企业信任转型问题的研究则更为少见。已有研究大多分散于企业社会资本、社会信任或信任网络的某个层面,缺少一个整合性理论体系,且对社会信任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关注,企业社会信任网络的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机制和构建对策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传统文化和制度缺位等原因,社会信任及其网络体系目前尚未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普及。在中小企业的崛起阶段,关系信任构成了企业社会资本的本质属性,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有效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合作、交易成本,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和快速成长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如浙江“块状经济”所内涵的企业(产业)集群这一初级类型的企业网络形式,也正是建立在关系信任这一基础之上。但与此同时,关系信任所具有的天然封闭性和排他性,限制了信任合作机制与信用体系在全社会的普及,并导致了建立于这一信任基础之上的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呈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或路径锁定特征。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时代的来临,以及市场复杂性约束增加和竞争环境的快速动态变化,关系信任越来越成为中小企业实施区域拓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发展战略的阻碍因素。因此,以构建企业社会信任网络为重点,尽快实现从关系信任向社会信任的社会资本转型,已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