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国年金保险收益保底利率

美国年金保险收益保底利率

时间:2022-06-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2.1 国内文献综述国内研究美国企业年金投资与监管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专著主要是林羿的《美国企业养老金的监督与管理》,该书详尽地分析了美国企业年金监管的体制、模式、结构及方式方法,并为我国政府进行企业年金监管提出了若干看法和建议。

1.2.1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美国企业年金投资与监管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以美国企业年金投资与监管为研究对象。专著主要是林羿的《美国企业养老金的监督与管理》(2006),该书详尽地分析了美国企业年金监管的体制、模式、结构及方式方法,并为我国政府进行企业年金监管提出了若干看法和建议。

进行这方面专题研究的主要有:唐棣华(2004)通过对美国《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研究,提出了按信托模式运作我国企业年金,本着公开、透明和严格的监管原则,对经办机构实行高起点市场准入制度的构想;王雪(2005)主要评介了美国企业年金的监管模式、监管的主体机构及监管的主要内容;叶春、陈龙(2006)归纳了美国企业年金监管的独到之处,提出了一些加强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思路;郑秉文、黄念(2006)通过分析美国养老金待遇担保公司的运作、问题及近年来的财政危机,剖析了美国企业年金担保制度的制度性缺陷。另外,郑秉文、齐传君(2008)详细分析了美国“分权式”企业年金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周志凯(2009)研究了美国私营养老金体系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和表现;张倜、赵兵(2010)着重探讨了美国政府对企业年金监管和控制的两部重要联邦法规《国家税收法》和《雇员收入保障法》;崔陈晨(2011)基于中美各自国情,对两国企业年金运行模式及监管体系分别进行梳理、分析和优劣比较;陈星(2011)对美国DC型企业年金计划投资管理模式、资产配置、投资绩效及投资工具创新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提出了相关建议;同年,陈星基于虚拟经济理论的视角,对美国DB和DC型计划近60年来的投资运营展开比较,剖析其经验教训;张浩、邓振春(2012)侧重分析了美国企业年金资产保障机制与投资管理特点;陈星(2012)进一步研究了美国虚拟经济发展带给企业年金投资理念、决策的变化,以及企业年金投资与金融危机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第二,研究美国养老基金或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包含企业年金的投资与监管。专著有王洪春、卢海元的《美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与借鉴》(2006),该书详细评介了包括私营退休基金在内的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法及管理制度。论文包括:王经训(1996)介绍了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原则;李珍、杨玲(2001)探讨了美国养老基金制度安排与经济增长互动的关系,认为私人养老基金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繁荣起了助推器的作用;崔少敏(2001)阐述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与管理的主要特点;龚健虎(2002)介绍了美国养老基金内部与外部监管的要求、投资规则及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葛延风(2003)动态地研究了美国的养老金制度,对养老第二、第三支柱具体组织过程中的市场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郑木清(2006)总结了美国养老基金信息披露监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林羿(2007)指出美国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关系,适合市场经济与本国文化的养老金制度,加之国家立法的支持,能减轻经济萧条的副作用(12);郑秉文(2009)指出金融危机中美国企业养老金的巨大损失是高回报投资策略的必然反映;朱文生(2010)主要评介在金融危机结束之后,美国养老金投资管理所出现的若干新趋势;董登新(2011)以2011年的数据分析美国养老金市场的规模与结构,说明私人养老金总资产超过美国国内股票总市值,强力支撑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穆启国等(2012)划分了美国居民养老的四种计划类型,并指出当前美国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明显偏好股票;俞靓(2012)认为美国养老金在金融危机期间损失比例低于资本市场调整幅度,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养老金遵循先保值再增值,重视长期投资与分散投资的原则。

第三,研究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及其改革,包括年金基金的投资与监管。此类专著有两部:一是林羿的《美国的私有退休金体制》(2002),该书全面地论述了美国私有退休金制度的发展与现状,系统探讨了私有退休金制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取向,详细介绍了私有退休金制度的相关税收办法、计划的披露与报告要求以及投资运营等;二是李春玲的《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变迁研究》(2007),该书主要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和方法揭示美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规律,当阐述中介组织在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时,对于美国企业年金信托投资发展与监管模式变化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另外,撰文进行研究的主要有:林羿(2001)概述了1875—1974年美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与运营的发展历程;同年,林羿还研究了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种类、资产的投资管理及运营、如何实施监管来保障计划参与者的利益,认为美国企业年金成功发展的原因是健全的法律制度、有效的税收制度及成熟的金融市场;刘均(2002)分析了美国DB和DC型企业年金计划投资运营的特点;黄勤(2003)重点阐述了美国企业年金的信托管理制度;李烨红(2006)对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信息披露与报告要求进行了评介;路锦非、魏星(2009)定量分析了影响美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因素,认为影响养老金资产积累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林羿(2009)运用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等机构的调查统计数据,剖析金融危机冲击下DB和DC型计划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变化,认为DC型计划将成为美国养老金体系中的中流砥柱;李志伟(2012)分析了401(k)计划的发展情况及投资运营的特点。

第四,研究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发展,并就投资与监管进行国际比较。这方面著述较多,报告和专著主要有: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课题组(2002),杨燕绥(2003),邓大松、刘昌平(2004),刘云龙、傅安平(2004),殷俊(2005),林义、彭雪梅、胡秋明(2006),刘子兰(2007),崔少敏等(2007),郭琳(2008),这些研究成果涉及了美国企业年金税收政策、信托制管理方式、“审慎人”监管模式、监管机构以及年金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投资运营等内容。

论文主要有:郑秉文(2004)研究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若干英语国家的信托年金制度,阐明了信托型企业年金投资决策的基本信条;童文胜(2005)总结了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创新经验,提出在工业社会特别需要比较完备的企业年金制度体系和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提供支撑;王延中、龚贻生、段家喜(2005)简要分析了美国企业年金市场财政、税务及专业监管主体的协同监管;巴曙松、陈华良(2006)研究表明美国明确采用风险监管理念进行养老金监管,表现出强调交流式监管的趋势;郑秉文(2006)以诸多美国案例论述了政府控制企业年金投资的种种弊端,提出克服中国企业年金治理危机与完善养老金监管的政策建议;郑秉文(2011)针对当前媒体疾呼建立“中国版401k”计划即企业年金进行澄清,对比了中美企业年金计划的投资及其法规制度;杨长汉(2011)通过比较20世纪80年代初与21世纪初美国企业年金投资股票的具体比例,认为年金基金资产配置的总趋势是股票投资比例显著提高。

以上专家学者的著述在探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及其发展时,都将投资与监管作为制度内容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进行国际比较往往不仅限于美国,而是通过对多个典型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模式、运营方式、监管体制等内容的评介,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设提供理论及经验的借鉴。但是,由于各篇著述写作时间不同、题旨不同,对美国企业年金投资与监管研究的力度、深度不尽相同,取材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也不尽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