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欧美工业园区建设实践经验

欧美工业园区建设实践经验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欧美工业园区建设实践经验一、硅谷科技园(一)硅谷科技园发展简况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临太平洋的一块80多公里长的条状平坦谷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50万,其中40%为亚裔,10%为南美和西班牙移民。专业化程度随着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在这一产业专门化和市场细分化过程中,硅谷形成了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企业关系。

第一节 欧美工业园区建设实践经验

一、硅谷科技

(一)硅谷科技园发展简况

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面临太平洋的一块80多公里长的条状平坦谷地,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50万,其中40%为亚裔,10%为南美和西班牙移民。硅谷原来是一个以种植杏树为主的农业地区,到20世纪初,技术创新开创了历史先河,50年代,在斯坦福工业园创立高技术产业基础(1951年决定建园,1955年园内有7家公司);60年代,富有创新精神的微电子公司成长起来;70年代,有了自己的社会网络、产业基础、金融服务等创新环境;80年代,计算机工业占支配地位,产业结构走向国际化,新一轮创新公司迅速发展;90年代,成为世界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

硅谷是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在这块科技园区,共有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上千个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到1989年,它集中了约33万名高级技术人员,其中自然科学和工学博士6000多名。据说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亚洲人占60%,其中又以华人居多。硅谷具有雄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科研力量,而斯坦福、加大伯克利等世界一流大学则是这些资源的宝库、人才培养的基地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器。目前,硅谷有大大小小的技术公司上万家,其中60%是以信息为主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40%是服务性第三产业,包括金融、风险投资公司等。在这些公司中,世界最著名的高技术公司有10多家,如惠普、网景雅虎英特尔思科等。同时,它还培养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家,如比尔·盖茨。1998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约为24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的3%左右,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1/4左右,也就是说这块小地方创造出相当于我国3亿人创造的产值。

(二)硅谷科技园发展成功的经验

硅谷科技园发展成功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硅谷的创业者在同学、同事、以前的雇主和雇员等关系基础上,形成了相互信任与密切合作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这种关系网维护着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与信息共享,为信息交流构建了一个重要平台。Fairchild(仙童)半导体公司是硅谷企业的祖先,因为硅谷目前的多数企业都是从仙童“家族”的“谱系”中衍生出来的,这些不断衍生出来的新企业仍保持着对原企业和仙童公司的尊敬和认同,相互之间则建立起一种准家族式的忠诚与合作。

(2)既合作又竞争的企业关系。在硅谷企业集群内部,互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同时具有密切的合作关系,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的建立与前面提到的硅谷的非正式的合作文化以及企业从合作收益上的考虑有关,同时也与硅谷的高度分工的产业结构有关。在硅谷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细分化。新建企业或现有企业之间大多专门化于特定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从而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形成了产业的分工合作结构。专业化程度随着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在这一产业专门化和市场细分化过程中,硅谷形成了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企业关系。一个企业既要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也需要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相互合作以谋取合作收益,没有一个企业能在这一环境中孤立存在。此外,围绕制造业也出现了一系列服务产业,如市场调研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中小企业,它们为制造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在密切合作的同时,硅谷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由于企业的地位是由技术、市场份额、创新方面的优势所决定的,企业都努力抢先于竞争对手将新技术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竞争推动企业不断创新,而创新则需要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因为创新依赖于信息、技术和经验的获取。硅谷企业集群的竞争就是在这种动态发展的竞争与合作的企业关系中得到持续增强。

(3)独特的硅谷文化。①硅谷人具有勇于冒险、不断创新的创业精神。一方面,区内的创业者努力创办新公司,甘冒创业失败之风险,而不满足于在大公司一步一步地发展;另一方面,冒险的创业精神也体现在硅谷内劳动力在区内公司间的高流动率,公司雇员在一家公司的工作时间大约为两年,区域内这种独特的创业精神,促使了新公司不断从原有公司中衍生分立出来,也对硅谷的持久创新注入了活力。②硅谷拥有宽容失败的环境。硅谷的创业者在失败时没有羞辱感,而人们对于失败者往往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硅谷的创业者认为,他们创业的动机更多来自于挑战新技术,因此,他们勇于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坦然面对失败。硅谷所特有的技术环境和风险资本的集中为失败者重新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金融支持。据统计,美国现有的6000家风险投资公司大约50%在硅谷,1997年,美国风险投资总额的29%集中在硅谷,风险投资额占全部信息技术投资的37%,而区域内的斯坦福大学也积极参与风险投资,定期将一部分外界的捐款投入到风险投资活动中去。③硅谷内各行为主体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文化和精神。区域内的合作文化渗透在区域内的各个角落,既包括老企业给予新企业的鼓励和建议以及资金上的支持,也包括各公司工程师之间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公司内部各层次人员之间所保持的非正式但却经常的联系与合作。技术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使得企业之间的面对面协作更为方便与迅速。合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度是很高的,例如,当某企业的原料供应发生短缺时,同行业企业可及时提供帮助,但不需双方签订正式合同,双方的合作靠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非正式契约维持。

正是由于硅谷内特殊的合作文化氛围,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易于自发地进行合作。这种文化所具有的强烈的渗透性和在区域内的迅速扩散,确保了知识在不同公司之间和相关产业之间,从一般技术人员到高级工程师之间的通畅流动。区域内人们之间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使信息在区域内快速传递,有利于区域的发展,适应当今世界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

(4)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密切合作。硅谷区域内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研究机构和众多智力人才的地理集中,对硅谷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硅谷发展初期,大部分公司是在斯坦福工业园周围集聚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的。而在发展过程中,大学与企业密切合作,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并且帮助其培训人才,以应付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更重要的是,大学、科研人员、风险投资家直接投资办企业,据统计,硅谷目前一半的销售收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衍生公司。

斯坦福大学除致力于创新活动外,还积极参与同本地产业的合作。斯坦福大学还通过制定产业联盟计划促进研究人员、院系之间以及大学与外部公司之间的合作,从而拓展大学在创新与发展中的作用。此外,各种智力人才的地理集中降低了企业招聘人才的搜寻成本并有利于促进创新。1975年,硅谷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为116671人,1992年增加到249259人。

(三)硅谷发展的启示

当前,佛山市正借助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产业强市、现代化大城市和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虽然这些科技园、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条件与硅谷存在较大差别,但从硅谷的飞速发展过程中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1)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创业与创业公司是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硅谷,创业是一种风气。创业与创业公司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基础,而人和想法是创业的两个最初的基本要素,创业者必须具备企业家素质和企业家精神,才能把握企业发展所要求的所有信息,开创出前所未有的事业。

(2)持续创新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论断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了创新对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创业维艰,守成不易,硅谷成功之处在于持续创新。在瞬息万变的激烈竞争中,以往有效的东西时常在一夜之间变得过时,以后未必会同样奏效,持续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所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业者只有时时勇于突破现状,持续创新,才能应对和通过市场不同阶段的严峻考验,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否则,缺乏这种能力就意味着缺乏保持持续成功的竞争力和基础,昙花一现,最后由于落伍而被淘汰。

(3)建立一种自由的、完善的创业体系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保证。从硅谷的成功中可以看到硅谷不是计划造出来的,也不可能产生于僵化的体制,只有一种自由的完善的创业体制及非常分散的决策过程才能创造出硅谷这样的奇迹。这种自由的创业体制建立,更重要的是要真正认识政府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的作用。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相对来说都是高科技产业。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考察,越是高科技越是要政府来管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这是由高科技具有不确定性因素大、风险大的重要特点决定的。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中,政府应该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调动和保护创业者积极性,如放宽政策、明确产权、允许技术入股、允许企业转让、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支持海外与国内的高科技合作,等等。

(4)充分发挥开发区中心及边缘地带人才优势是实现高新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产业的高知识含量要求大量的高、中级人才密集于区内,这就决定了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区内和边缘地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即斯坦福的师生和校友创办的企业)的产值就占硅谷产值的50%~60%。因此,佛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要制定和完善其发展规划,让一大批一流大学入区,同时给予优惠的条件和制定较宽松的人才流动法规,吸引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加快区内外人流、信息流、技术流的流动,促进区内创新活动的协同效应的发挥和保证持续创新的实现。

(5)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民间风险投资。在硅谷,建立创业基金和进行风险投资等,都是民间风险公司自己运作的事,无需政府包办。同样,为之服务的投资银行、融资市场和各种基金机构也都是非政府民间组织。这一套对我国甚至佛山市目前来说还十分欠缺,必须迈开这一步。我们可以从高新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入手,积极发展非政府创办的风险投资公司、二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和规范各类非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形成灵活多样的投入和退出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英国科学园区

英国是西欧建立科学工业园区最早的国家之一,1970年,剑桥大学创办了英国第一个科学园——剑桥科学园。70年代以后,英国在创建以研究开发为特征的剑桥大学科学园的同时,还相继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的科学工业园区。80年代中期,英国的46所大学创办了近20个科学园,目前已发展到43个。英国建立的科学园主要是为了加强大学与工业界的关系,而不是为了营利。英国建立的科学工业区主要有两类:一是以研究为主的科学工业园区,除剑桥大学科学园和赫利奥特瓦大学科学园外,比较著名的还有艾斯顿科学园和沃里克大学科学园,后两者带有孵化的性质,向客户提供灵活的风险投资、技术评价、技术咨询、市场评价、研究与开发设施和综合服务管理设施;二是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科学工业园区,如已成为英国和欧洲电子工业基地的苏格兰硅谷和兼具研究、开发、生产活动的M4号高速公路走廊。

英国的科学工业园,不论其规模大小,一般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①大学与企业之间自发的横向联系非常密切;②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缩短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③知识信息和市场紧密结合,加速科研成果转移。现在,剑桥科学园已成为欧洲最成功的科学园区,苏格兰硅谷和伦敦以西M4号走廊成为英国闻名于世的两个最大的高技术集聚区域。

(一)剑桥科学园与剑桥现象

具有几百年学术研究传统的剑桥大学为英国科学工业园区的先行者。剑桥郡位于英国东南部,伦敦东北50英里处,历史上是兴旺的农业区。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初,大量的高技术小公司在剑桥集聚,1970年,剑桥大学圣三一学院建立了占地53公顷的科学园。剑桥科学园的宗旨是:①将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相结合;②同租户公司的研究人员或当地的研究机构磋商确定轻、小、薄的工业产品生产;③开展社会活动中心、专利代理人和风险资本家认为适合科学园的一些从属性活动。剑桥科学园分阶段兴建,租用率逐年增加。科学园可以方便地向高技术公司提供面积为744~93000平方米的场地。1984年开办了设有大厅、酒吧和洽谈室的圣三一活动中心,以便雇主与租户公司之间广泛接触。为保持校园清净环境,科学园规定园内只许搞应用研究、试制轻型工业品和进行相应的辅助活动。剑桥科学园是一个规模较小但非常多样化的高技术密集区,它通过附近大学和新建立的工业园发展起来。英国的风险资本产业也为新创办公司和技术公司提供了极大的金融支持。据统计,目前该区有1200家高技术公司,其中75%的公司为独立的公司,25%为子公司或附属公司,就业员工3500人。该区以研究与开发为主,集中了大量的高技术公司,主要是计算机软件、科学仪器和电子工业,还有日渐增多的生物技术、医药化学、空间技术等方面的公司。

高技术小公司在剑桥地区大量集聚和衍生的现象被称为剑桥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剑桥科学园和剑桥现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剑桥科学园的高技术公司只占剑桥地区高技术公司的10%~15%。英国的剑桥现象发生于创建科学园之前,剑桥科学园是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形式而建的,科学园为剑桥大学和工业联系提供了良好条件。剑桥科学园已成为剑桥高技术集聚区域成功的重要标志和欧洲最重要的高技术中心。

剑桥现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大量高技术企业集聚在剑桥附近:①这些公司大多数在计算机软硬件、科学仪器、电信、研究与开发和科学咨询、生命科学等领域;②主要从事小批量高价值的生产,其大规模生产已转包区外;③这些公司大多数是不足30人的小公司;④主要是本地的独立的公司;⑤大多数是70年代以后建立的年轻公司;⑥这些公司出生率高而死亡率低;⑦多数公司是个别人从原有公司和其他地方组织(包括大学)分离出来而创建的。二是英国的和国际的公司,包括高技术产业以及金融、商业服务公司,对在该地区建立分公司越来越感兴趣。三是在剑桥现象的发生过程中,大学起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

剑桥现象的形成和剑桥科学园的成功源于以下因素:

(1)技术基础。早在1981年,由霍雷斯·达尔文(著名生物学家查理斯·达尔文之子)创办了剑桥科学仪器公司,开始专为剑桥大学设计制造教学用仪器,而后扩大到制造教学设备和工业仪表。1986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总工W.G.派创办了派公司,专门从事设计制造科研与教学用实验设备,并为卢瑟福、阿德林和贝尔纳等著名科学家设计制造专用科学仪器。可以说,这两个公司为剑桥地区高技术公司的大批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2)科学优势。剑桥大学创办于1209年,是国际著名的大学城,达尔文、牛顿等著名科学家都曾在剑桥大学学习或任教。该校的卡文迪什实验室曾经培养出30余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在原子结构、晶体结构、雷达、电信、电子技术分子生物学、辐射天文学分析等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剑桥大学的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所处的科学优势,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许多高技术小公司就是从剑桥大学各院系衍生出来的,如西普数据公司、分光小系统公司、剑桥作用系统公司就是分别从计算机实验室、物理系卡文迪什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分立出来的。此外,剑桥地区高技术公司占1/3的大学生雇员70%来自剑桥大学,一半以上的高技术公司与剑桥大学保持联系,而其中又有90%与剑桥大学各院系直接挂钩。

(3)创业氛围。剑桥现象的出现是与两次著名的政策性报告(1950年的“霍尔福特报告”和1969年的“莫特报告”)分不开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剑桥大学是一种院系松散的联合体,其中31所学院都是行政独立的机构,加之它们在教学和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自如灵活的政策,如实行独特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创办自己的公司或教师在校外兼职、教师科学技术的知识产权归教师个人等。在这方面,剑桥与英国很多其他大学传统的、僵化的校规是不大相同的,如牛津大学对于教员从事学术活动的时间就有严格的规定。

(4)风险资本。20世纪70年代末,巴克莱银行进入剑桥,成为高技术风险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随后,又有多家国内外银行和房地产大型开发公司进入剑桥开业,为高技术小企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金融环境。

(5)地理交通。剑桥地区以前没有重工业,自然环境优美,长期以农业和低水平的服务业为主,这为高技术新公司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劳动力市场。M1高速公路、A60和A1公路连接剑桥与伦敦,A45双行道公路连接剑桥与东海岸港口弗利克斯托和哈里奇,使剑桥地区对外交通大大改善。

(二)苏格兰“硅谷”地区

苏格兰硅谷位于苏格兰中部地区,包括爱丁堡和格斯哥两市以及其间的高速公路地带,该地区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的研究与开发及其制造业设施电子公司的衍生公司和美国公司建立的分厂而发展起来。这个地区覆盖了从格拉斯哥西南部到爱丁堡东北部100英里的区域,它由400多个美国电子分厂和日本半导体公司以及少量的本土公司组成。该地区最初依靠大公司投资,后来在研究与开发、产品和市场开发方面实施补贴促进了该地区的发展。该地区集聚了大量电子生产企业和相关的科研开发和销售公司,以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业为主。科研开发主要集中在爱丁堡北部,其次是爱丁堡西部地区的利文斯顿,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苏格兰最大工业城市格拉斯哥市以及它与爱丁堡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地带。该地区历史上是英国的老工业基地,如今已成为英国乃至欧洲的电子工业生产基地,集中了国防、电报电话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等电子工业。

该地区号称欧洲电子业的精华地带,电脑、半导体、软件和电信设备等在此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再加上其地理位置为长约100英里的工商业走廊,其功能也与美国硅谷近似,因而被称为“欧洲硅谷”。苏格兰硅谷之誉并非浪得虚名,全球10大电脑厂商就有8家在此设厂,包括IBM、HP、OKI、Compaq、Digital、Sun、NCR以及Apricot、半导体大厂NEC、Motorola、希捷、休斯、三星、美国国家半导体等也落户于此。欧洲40%的自有品牌电脑的制造厂商以及13%的半导体产量来自苏格兰。

苏格兰硅谷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因素:①雄厚的工业基础。苏格兰硅谷历史上是英国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多种工业发明如蒸汽机、电报、电话及自行车等都源于此地区。20世纪50年代英国法兰蒂国防工程公司、马可尼太空和国防系统公司、拉可国防微波电子系统公司等在该地区建立电子工厂,在国防军事订货的影响下,形成该地区的电子生产技术基础。②浓厚的学术氛围。仅在苏格兰境内就有54所大学,13家技术学院,世界第一所技术学院即是在苏格兰成立。苏格兰的大学与学院都积极和工业界维持密切关系。苏格兰的大学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如人工智能、光电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对该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位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更是英国资讯科技的领导研究中心,并且名列世界十大电脑科学研究中心之一。日本NEC在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中心是英国大学引进外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典范。③良好的创业氛围。英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实行减税和奖励投资政策,并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政府为创办新兴工业提供开发资金,并且对在此地的投资者给予相应补助。为吸引外资,规定对企业实行减免税收、减少行政干预和实施自由港政策,在自由港内,商业活动不受海关的任何约束。1975年苏格兰还专门设立了发展局,负责高技术产业规划和产业服务,致力于发展与工业界的联系。英国最大的希斯罗机场和该地区苏格兰机场以及该地区发达的公路网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

三、法国科学园

法国于196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维尼斯附近筹建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经过20年的建设和积累,该科学城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随即,1976年提出、1983年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1984年以来,法国先后在马塞、里昂、图卢兹等地陆续建立了各种类型的高技术园区。目前,法国建立了45座颇具规模的高科技园区,分布在法国各地。许多世界级的高科技公司看重法国的研究开发能力,纷纷在法国科技园区设置据点。现把法国几个主要的科学园区的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一)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

1969年,巴黎矿业学校校长皮尔·拉非特教授建议在法国东南部的维尼斯附近创建科技城,很快就得到一些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当地有关方面的支持。他们成立“索非亚·安蒂波利斯协会”,着手筹建“索非亚·安蒂波利斯国际智慧、科学与技术城”。在“国家工业应用研究成果促进局”和维尼斯地区“工业化办公室”的帮助下,协会与地区工商联合会共同成立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利益集团”,由这个集团向里昂贷款,在离维尼斯城16公里处的索非亚·安蒂波利斯买下125公顷土地,由协会组织,着手修建基础设施,然后划出出售土地,根据有关房屋建筑和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定,自建办公室和实验室。1974年,由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组成的“混合集团”接管了科技城的土地建筑工作,指定地区商会负责地盘出售等商业性事务,同时给科技城增加了1200公顷土地作为森林保护区,最后,科技城总面积已扩大到2400公顷。

科技城组织机构有:①索非亚·安蒂波利斯基金会。基金会是在索非亚·安蒂波利斯协会的基础上于1984年建立的,其宗旨是致力于把科技城办成科研、教育、企业三者相结合的高技术中心,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尽快出成果、出人才。其主要职能有:举办高水平的科技培训班;组织科技和经济预测报告讨论会;促进研究人员和地区人员合作采取新行动;发挥国际智密区俱乐部所在地作用,加强与其他科技城的联系。②索非亚·安蒂波利斯接待中心大部分按成本收费。其主要职能有:出租办公用地;提供接待室、会议室、放映厅;信件收发、电话总机服务;打字、归档;财会和行政服务;电话传真、电传、电话终端和复印业务;法律、专利、商务咨询;协助投资者和财政部门联系;免费提供科技咨询。③新兴企业培植中心。它是由接待中心派生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新兴企业提供必要条件,是新兴企业的“孵化器”。其主要职能有:对产品提出技术改进建议;协助企业起草发展方案筹集资金;提供财会法律方面的顾问;为企业提供廉价办公用地。④国际智密区俱乐部,成员有30个。其宗旨是:发展俱乐部成员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向政界和企业界表明科技城和智密区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⑤在国际范围内为进入科技城和智密区的机构提供方便。

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很优越,位于法国蓝色海岸之滨,是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有维尼斯国际机场,与法国国内大中城市及欧洲各国空中联系方便。但开始时这里的科技和基础几乎是空白,除了维尼斯大学外,周围没有其他高校和工业。在科技城建立以后,有巴黎矿业学校、维尼斯地区商会、电信学校、法国石油研究院、国家科研中心以及一些私营公司到科技城,但总体上科技优势不明显,后来为此又组建“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欧洲技术研究所”,希望形成多学科、高水平、国际性的科学技术中心。现在科技城有1000多家高科技厂商,其中包括200多家信息和通信技术公司、50多家卫生设备公司、64家研究和教育机构及617家服务性公司等,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1.6万多名工程师集聚在此。可以说,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是欧洲最负盛名的科技园区之一。

(二)法兰西岛科学城

该科学城是自然逐步形成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在萨克莱建立了研究中心及其附属企业。随后,巴黎第十一大学(理工类)迁至奥赛,国家科研中心在吉夫学维持建立实验室,汤姆逊公司在戈尔伯维尔建立研究开发中心,紧接着,又有高等光学学校、综合工科学校、高等电气学校、高等商业学校、中央工业学校以及法国电力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等进入这一地区。因此,这个地区初步形成了科研、教学和工业联合集聚地,到70年代中期,逐步在能源、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形成一定规模,甚至有人把它称为法国的“128号公路”。

1976年,有人提出了把该地区建成科学城的建议,但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83年底,由该地区的参议员诺赛组织,成立了“法兰西岛科学城协会”,主要成员包括原子能委员会、法国电力公司、区域装备中央公司、CERSBA实验室、巴黎第十一大学、国家科研中心、汤姆逊公司等,每个创始成员每年要捐助20万法郎作为协会基金。协会日常工作由17人常设班子负责,下设行政、科学两个理事会。科学城协会的宗旨是:改变过去各机构之间不相往来和闭关自守的局面;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调作用;促进研究成果向工业界转让。其具体做法有:①以专题报告讨论等形式,为科研、教学、企业及社会各阶层人士创造相互接触和学术交流的机会;②参与创建新兴企业的全过程,帮助多学科队伍,承接一些指标计划;③加强与科学城的联系,开发国际合作。科学城协会是一个协调各方面力量的民间组织形式,由在该地区的主要科研、教学、生产机构出钱出力,分担义务,协调行动。

法兰西岛科学城在选址和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①地理位置优越。法兰西岛又称巴黎大区,靠近国际机场,离巴黎市中心只有25公里,乘火车或快速地铁只需15分钟,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通信和信息设施十分完善。②学术氛围浓厚。该地区是一个高水平科研、教学和新兴产业的集结地,集中了法国60%的高等院校和43%的公共科研机构,拥有3.5万多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其规模不仅在法国是独一无二的,在西欧也是屈指可数的,目前在科学城里进行的技术研发包括生物技术、新材料、电子、机器人、办公自动化、医药、食品、交通、能源等方面。③经济基础雄厚。法兰西岛是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介于两个新兴城镇之间,西边是以建筑、通信和第三产业为主的圣康坦,东边是以信息、自动化工业为主的埃非丽,面积400平方公里,人口160万,其周围有8000多家新兴企业。

(三)分析与借鉴

法国通过创办科学园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1)因势利导,办出特色。索非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城几乎是白手起家,但其选择的地区利用了优美旅游环境和方便的交通设施等优势,改善了投资环境,从而吸引了许多科研单位和企业。这样虽然投资大、见效慢、但整体上来说还是成功的。法兰西岛科学城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工业和科研基础好,投资少、见效快,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布列塔尼高技术园区则积极招揽外国企业,将其作为推进高技术园区设想的支柱。目前,该园区以美国公司为中心,吸引了众多的外国企业。

(2)政府支持,民间策动。在举办科学园区的过程中,除了民间积极策动以外,政府也给予了极大支持。法国政府相当重视高科技产业在研发方面的发展,为鼓励厂商投资于新产品的研发,仅是在研发方面所给予的优惠就特别多,甚至提供扣除税额后100%的金额补助。此外还在用电、厂房、训练、土地、临时雇员、免费提供临时办公室等方面提供优惠,甚至提供5700万法郎现金的补助,最高可享受投资额25%的补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