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质量经济分析的范围及方法

质量经济分析的范围及方法

时间:2022-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质量经济分析的范围及方法一、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1.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经济分析。图11-1 新产品研发质量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式寿命周期费用随质量水平的不同而变化。这里所说的质量改进分析,包括质量等级水平的提高和产品某种质量特性的改善。这种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上述质量等级提高的分析完全一致。对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其他经济分析,现从略。

第三节 质量经济分析的范围及方法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1.新产品研发的质量经济分析。对新产品的研发,既要满足用户要求,又要受到技术、生产设备、资金等因素的制约,故须进行分析权衡,才能作出合理的决策。分析的理论模式如图11-1所示。

由图11-1可见,产品质量水平与产品潜在的市场需求有关。当产品质量水平很低时,市场占有率也很低;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提高。再者,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方法不同,所需投入的资金也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各异。由图11-1可见,方法A初期见效快,而方法B则潜在效果大。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当认为市场占有率可小于或等于α时,则应取方法A,如果要求市场占有率应超过α时,则方法A就无能为力,而必须采用方法B。

2.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用户在添置设备时,不会只考虑购置费用的高低,而会同时考虑设备维护费用(包括运行费、维修费等)的多少。准确地说,应当考虑该项设备的一生总费用,即寿命周期费用的大小。

图11-1 新产品研发质量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式

寿命周期费用随质量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其中,购置费用将随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大,而维持费用往往将随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如图11-2所示。

图11-2 产品寿命周期费用

因此,寿命周期费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使用户满意。而对生产企业来说,在系统开发阶段,就以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设计参数,将能使产品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提高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3.质量改进分析。这里所说的质量改进分析,包括质量等级水平的提高和产品某种质量特性的改善。就质量等级水平的提高来说,在市场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提高是可取的。

式中:Δβ为单位产品的成本收益率增量;ΔI为单位产品的收入增量;ΔC变为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增量。因此时的固定成本不变,故它也等于单位产品的总成本增量。

而当Δp=1时,这种提高如对社会有益,那么也是必要的,否则将是不必要的,但当Δβ<1时,则等级的提高将是不可取的。从图11-3的例中可以看出,质量从Ⅲ级提高到Ⅱ级将能提高企业的收益,而从Ⅱ级提高到Ⅰ级将是不可取的。

图11-3 质量等级提高的经济分析

如果由于质量等级提高而销售量将有显著提高,则当

img278

式中:Δβ为全部销售量的总成本收益率增量;ΔI为全部销售量的总收入增量;ΔC为全部销售量的总成本增量。

这时等级提高是有利的,否则将是不利或无利的。如表11-2所示。

就产品的某种或某些质量特性的改进来说,由于每种产品都可能有多种质量特性,其中有些是应当加以改进的,而另一些则可以不作改进或不应加以改进的。在应当力求改进的质量特性中,又可以安排其改进顺序,以便适应资金供应的可能性。应当改进的质量特性一般是指顾客最关心、对整个产品质量影响最大、反应最敏感,而且所需的改进费用又比较少的那些特性。

表11-2 质量等级提高的经济分析

为了确定哪些质量特性需要改进,以及改进的顺序如何,都要进行质量经济分析。这种分析的基本原理和上述质量等级提高的分析完全一致。如表11-3所示。

表11-3 某产品各种质量特性改进的经济分析

img280

表11-3是在假定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作出的。其中,质量特性1、2、3、4、6改进后的Δβ均大于1,故在条件许可时都可以加以改进,而质量特性5改进的Δβ<1,因而一般不作改进。

质量特性的改进顺序则依Δβ的大小而定,如表11-3所示。

二、制造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1.不合格品率分析。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合格品率越高,表明制造过程的质量越差。但是,不合格品率也并非越低越好,因为不合格品率过低,其他费用的损失也过大,因此,从经济上看,应当确定在不同条件下适宜的不合格品率。现设:

P=R-C=HJ-LV-F

式中:P为利润;R为销售收入;C为总成本;H为合格品数;B为不合格品数;J为产品单价;L为产量;V为单位变动成本;F为总固定成本。

假定产量为L1或L2,相应的合格品率和不合格品率分别为hl、h2和bl、b2。为使不合格品率改变后利润增加,必须满足P1>P2,即:

令(变动费用率),则:

img283

h2=(AΔL+L1hl)/L2

所以

b2=1-h2=1-(AΔL+L1h1)/L2

这时的b2为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率,即产量的提高,不能使不合格品率超过b2,否则将是不经济的。

2.返修分析。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其中可以返修的是全部返修、部分返修或暂不返修,应视市场需要(销售量)和企业的生产能力而定。因此,通常有返修点和不返修点的决策方式,如图11-4所示。

img285

图11-4 返修点与不返修点

在返修点上,全部生产时间与返修时间符合企业的生产能力,即设备、人力的全部可利用时间。有:

ut1+udt2=T

式中:u为返修点的产量(即销售量);t1为单位产品生产时间;t2为单位返修品返修时间;d为返修率;T为可利用的全部生产时间。

由此可得:

同理,在不返修点上,满足销售量的全部生产时间等于可利用的工作时间,即:

img287

式中:u′为不返修点的销售量。

当销售量位于u和u′之间时,为部分返修区,即对可以返修的不合格品只返修其中的一部分。

应当说明,求返修点、不返修点的计算公式,必须满足t1<t2(1-d)的条件,否则一律进行返修。很明显,如果返修时间小于或远小于生产时间,返修当然是合理的。

对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其他经济分析,现从略。

三、使用过程的质量经济分析

1.交货期分析。生产企业决定交货期的主要因素是生产速度。由于生产速度E与不合格品数B往往具有某种函数关系,可设B=f(E),因而最经济的生产速度即单位时间内使利润达到最大值的生产速度,即有:

PE=J[E-f(E)]-[CE-S·f(E)]

式中:J为产品单价;C为生产成本;S为不合格品的回收价格;PE为在生产速度为E时的利润。

对上式求导,并使它等于0,这时的E使PE达到最大值。

企业一般应根据最经济的生产速度向用户提出自己的交货期;使单位时间内的交货量低于或等于最经济的生产速度。如果约定的单位时间内交货量超过最经济的生产速度,则应考虑加班或由外协厂进行部分加工,但应比较由此而产生的额外费用。

2.销售、技术服务网点设置分析。一般地说,每设立一个销售网点或技术服务网点,企业就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网点设置越多,企业支付的设置费用也就成正比地增加,即:

C=nj

式中:C为设置网点的总费用;n为网点数。

但是,网点设置的越多,企业的销售收入也越多。设销售收入S与销售网点或维修服务网点。

n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S=a+f(n)

式中:a为不设网点时的销售收入。

网点的设置费用C、销售收入S和网点数的关系可以图11-5表示。

图11-5 销售(技术服务)网点设置

图11-5中,S与C的交点处S=C,企业的效益为0,所对应的横坐标N为最多可设置的点数。要使企业效益P=S-C即:

P=a+f(n)-nj

达到最大值,可对此式求导,并令其为0,则有:

对上式求解,就可得到最佳销售或技术服务点数。

3.包修期分析。包修期是决定产品信誉和销售量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包修期越长,顾客越放心购买,企业的销售收入也越高,但企业为此而支付的包修费用和承担的风险也越大。因此,研究确定产品的经济合理包修期也是十分必要的。

包修期的长短和产品的可靠性及产品在使用中的故障率密切相关。一般电子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企业就可以用它作为决定包修期的依据。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故障率来确定包修期。一般产品在使用中的故障规律服从“浴盆曲线”,如图11-6中的虚线a′所示。开始为早发故障期,故障率较高;随后下降,到偶发故障期,故障率比较稳定;而到衰耗期,故障率又逐步升高直至产品失效。维修费用则相应的也呈现“浴盆曲线”,如图中实线a所示。销售收入S与a相交于A、B两点,因而包修期应确定在AB区段上,而最佳包修期则应确定在产品进入故障衰耗期的C点,或在C之前一些的时段上。

图11-6 产品故障曲线和包修期的确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