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十五”时期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特点

“十五”时期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特点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五”期间,东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的增长,与全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相吻合。这些表明,“十五”时期东部发达地区对全国工业利润的贡献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一、“十五”时期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特点

在过去的五年,东部地区工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对全国工业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东部地区工业结构和效益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1.规模以上工业保持较快增速

据统计,2005年全国各省市区工业增加值合计为69187.84亿元,是2000年的2.72倍,其中东部地区达到42786.54亿元,是2000年的2.82倍,在全国“四大板块”中增长仍然保持最快的速度(见图27-1)。分省区看,2000~2005年东部10省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04%,高于平均水平的有6个省市,其中增速最高的依次为山东26.97%、浙江25.75%和江苏25.33%;低于平均水平的有4个省市,增速最低的分别为海南18.61%、北京18.74%和上海18.81%(见图27-2)。

图27-1 2000~2005年东部工业增长率与其他地区比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网工业增加值数据。

图27-2 2000~2005年东部地区工业平均增速(现价)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网站相关年份工业增加值数据计算。

从各省市2006年的统计公报数据看,“十五”期末东部各省市工业增长居高不下。按可比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超过20%的有4个省市,依次是山东28.4%、河北22.9%、江苏22.5%和天津20.4%。最突出的变化是,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5年达到8411.9亿元,首次超过一直居第一的广东省,成为东部乃至全国工业总量最大的省份(见图27-3)。

图27-3 2005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省市2006年统计公报整理。

“十五”期间,东部地区工业保持较快的增长,与全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相吻合。2000~2001年整个经济渐入低谷,从2002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开始了新一轮以重化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快速发展。以河北省为例,该省工业自2002年以后不断攀升,主要得益于钢铁工业的快速增长,2005年钢产量达到7386.4万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20.7%,为全国第一大产钢省,钢铁等重工业的比重升至79%,河北省工业的增长轨迹在东部地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见图27-4)。

img157

图27-4 “十五”时期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轨迹(可比价)

资料来源:河北省2006年统计公报。

2.重工业化趋势显著

“十五”时期,东部地区工业结构变动的一个突出特点为重工业化趋势。统计显示(见图27-5),2005年东部地区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平均为66.83%,比2000年上升10.93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重工业比重仅上升8.81个百分点。东部10个省市重工业比重全部上升,上升超过10个百分点的省市依次为海南(28.64个百分点,下同)、河北(13.09)、上海(10.73)、江苏(10.54)、浙江(10.5)和山东(10.21)。特别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辖市的重工业比重均已高达70%以上(分别为79.75%、72.92%和71.6%)。二是过去以轻加工为主的华南地区(广东、福建、海南),五年前轻工业比重高于重工业,而现在全部倒过来,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图27-5 东部地区工业重型化趋势

注:天津2005年重工业比重为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行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相关省市2006年统计公报。

从东部各省市看,工业增长最快的行业也主要是重化工业。如2005年,北京市重工业增长速度超过轻工业增速3.3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依次是: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34.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8.0%;专用设备制造业23.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9%;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14.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6%。天津市的电子信息、汽车、石化、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及环保等六大优势产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6%,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最快的依次为:轿车增长48.1%;生铁增长33.8%;移动电话机增长28.4%;干电池增长26.8%;天然原油产量增长23.6%;钢材增长22.2%。福建省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比上年增长30.9%,非金属矿物制品工业增长2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6.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6.2%。江苏省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增长34.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32.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2.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8.1%;纺织业增长25.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3.6%。

3.利润增长及贡献大幅下降

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的利润进行简要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见表27-1):东部地区2005年工业利润总额为8975.11亿元,是2000年的3.19倍,而同期工业增加值是2.82倍,说明与自身相比,东部地区的工业利润增长要比产值增长快,产值利润率有所提高。但若与全国比较,同期全国工业实现利润2005年是2000年的4.63倍,东部地区工业利润增长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4倍;东部利润占全国的份额也从2000年的64.07%下降到2005年44.08%,降幅达到近20个百分点;东部10省市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广东和上海,分别下降5.7和4.3个百分点。这些表明,“十五”时期东部发达地区对全国工业利润的贡献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表27-1 2000~2005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变化

注:缺海南省相关数据;全国工业利润不等于各省市合计数。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相关省市2006年统计公报计算整理。

4.研究与开发投入明显增加

“十五”时期,东部地区工业的较快增长与研究开发(R&D)投入的不断增长分不开。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见表27-2),东部地区R&D经费支出由2000年的568.1亿元逐年提高到2004年的1316.8亿元,五年累计投入达到4398.7亿元。其中R&D投入最多的依次是:北京(1120亿元)、广东(791.9亿元)、江苏(647.2亿元)、上海(572.2亿元)。东部地区R&D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重也逐年提高,2000~2004年由63.41%提高到66.97%,五年增加3.56个百分点(见图27-6)。

表27-2 2000~2004年全国各地区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历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见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年3月。

图27-6 东部地区R&D经费支出占全国份额的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历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见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年3月。

5.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国份额进一步提高

表27-3显示,东部地区工业2005年占全国的份额达到61.84%,比2000年上升2.1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在全国“四大板块”中也是最大的。在东部10个省市中,工业经济总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广东和江苏,3个省的工业占全国工业的份额都超过10%,合计达到35.8%。其中山东工业的升幅引人注目,5年提高2.12个百分点。

需要关注的是,广东、上海和北京3省市工业占全国份额都在减少,5年间分别减少了1.5、0.87和0.38个百分点。这可能意味着3省市经济结构已开始向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的方向调整,并开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

表27-3 2000~2005年各区域工业增加值及其占全国份额的变化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网站和相关省区2006年统计公报数据计算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