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构筑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思考

构筑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未来国家、区域或城市之间的竞争应是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网络和平台、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五个要素构成;城市创新的驱动力来自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因此,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引导创新型城市建设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构筑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思考[1]

朱岩梅 尤建新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上海 200092)

[作者简介]朱岩梅,女,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研发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尤建新,男,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摘 要]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未来国家、区域或城市之间的竞争应是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引导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焦点问题。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网络和平台、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五个要素构成;城市创新的驱动力来自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构建一个健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不仅要注意要素的积累,更应注重要素之间的联系,疏通创新系统的微循环。

[关键词]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要素;驱动力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体,国家竞争力更多地通过地区和城市的竞争力体现出来,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于我国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创新日益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型城市是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走向知识化和高级化的产物。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国力和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1~2]

自从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来,全国已有106个城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3]由于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期,各地区积极倡导创新理念、发展新经济、引进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城市有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但是,很多城市对创新型城市的理解还停留在技术创新的层面上,这就容易使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步入一个误区。因此,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引导创新型城市建设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课题。要研究这个课题,必须回答这些问题:什么是城市创新生态系统(City Innovation Ecosystem)?城市创新最根本的驱动力来自哪里?如何营造一个健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先认识城市创新活动的特征和规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借鉴经验,探索和总结规律,从而寻找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共性和特性。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发布了“全球知识竞争力指数”(WKC I),[4]该指数指出:创新型城市(地区)是创新型国家的基石,一个创新型国家必定要重视对其创新型区域和创新型城市的培育。2005年,世界银行曾发表一份关于“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创新型城市,并提出了一系列成为创新型城市的先决条件:[5]拥有优良的、多样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拥有研发与创新能力;拥有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力队伍;政府治理有效,服务高效;拥有多样化的、高质量的居住选择;切实重视环保;社会多元化,能接纳各种观点的碰撞和各种文化的融合等。

R.Florida在《创意阶层的兴起》[6一书中指出,创造性社会必须具备3T,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 t)和宽容(Tolerance)。第一,需要拥有强大的技术基础,众多的科研单位以及对技术的大规模投资;第二,必须具备能够吸引、留住人才的魅力,包括尊重创意阶层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权;第三,需要具有对多样性的宽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Florida发现世界创新型城市的排名和同性恋聚集的城市排名非常相近,这表明创新型城市应该具有较高的宽容度,能够接纳不同的思想和观点。Charles Landry(2002)[7]认为,创新城市必须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思想、多样化与宽容性;独立个性;可达性;弹性、有活力的公共空间;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源于地方的全球导向。

Ron Adner在“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8]一文中阐述了他对创新生态系统的观点。但是,他只将创新生态系统的外延局限在企业间的协调配合和知识互补,忽视了企业同政府、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之间的协调,如果它们之间的联系存在缺陷,创新的链条就会断开。

国内学者[9~19]等也对创新型城市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大多认为,创新型城市是指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创新型城市的硬件指标主要有:大学、政府和企业的研发能力;信息和通信的可获得性;城市的综合教育系统;各类文化设施。创新型城市的软件指标表现在:城市历史、城市危机感、城市的内在创新能力以及城市的组织能力、市民的价值观或生活方式,以及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等方面。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以创新驱动城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作为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涵,[20~21]但关于创新型城市的发展规律和路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也很少有学者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定义和研究。

三、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驱动力

笔者认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网络和平台、创新机制和创新文化五个方面;城市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政府,两者缺一不可(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驱动力

1.五大构成要素

(1)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整体而言,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2)创新资源。不仅包括知识、人才、资金,还包括市场资源。知识的创造与应用正成为全球财富增长的基础和源泉,对知识资源的开发与控制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以知识为核心的资本互动成为知识社会发展的主推力。知识创造和应用是一个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为主导,与金融资本实现高效有机互动,最终将知识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发挥的过程。市场需求是创新的最大动力,市场资源也是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金融危机袭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一系列举措,也正是扶持本土企业创新的重大机遇。

(3)创新网络和平台。从产学研联盟、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高科技园区,到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多方面,共同构成创新的网络和平台体系。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研发公共平台、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良性互动的城市创新网络,发挥集聚效应,是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器、创业园区等为培育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环境,为城市创新系统提供了新鲜血液。推进创新网络和平台的建设可以增强城市创新系统的造血功能,应针对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着力培育和发展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4)创新机制。包括支持和鼓励创新的法律制度环境、政府采购政策、金融财税政策、创新人才政策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人才、资金等都是可以流动的,而决定资源流向的关键是机制、体制和制度环境。城市要创新,首先就要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消除制约创新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集聚和发挥作用的制度条件。要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差距主要是在创新体系运行和绩效上。而这主要源于创新机制、体制和制度安排,包括所得税、政府采购、融资等方面。由于政府的科技投入非常有限,又把有限的投入用到显示度高的项目上,于是中小企业的问题和需求很难摆上政府的议程。但中小企业在创新效率上往往优于大企业,一旦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被激活,其所激发出的创新动力与活力是大企业无法比拟的。

(5)创新文化。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城市文化既可能成为创新的推动力,也可能成为创新的阻力,虽然它对于创新的作用是间接的,但更加持久和深远。一个城市形成了创新文化,就等于踏上了创新之路。要鼓励创新,必须允许失败、宽容失败。在一个创新系统中,如果创新的成功率过高,反而说明过于保守了,并不一定是健康的。城市文化包括城市的包容性、冒险精神、闯荡意识、辛劳精神等多个方面。

2.两大驱动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技术创新应以市场为导向,这已是社会共识。但是,有些古典经济学派的学者过于强调市场的万能性,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让“看不见的手”调节一切。另一种极端的观点是,政府应该大力保护民族工业,对产业发展进行强有力的干预,才能提升国家和区域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两种极端的观点都有失偏颇。不论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还是在发达国家或地区,政府都在提升区域竞争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在市场准入、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为企业、科研院所等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软(政策、机制、文化等)、硬(基础设施等)环境,而不能包办具体的项目,否则就会阻碍创新,甚至扼杀创新的动力。从创新链的角度来看,市场是创新链条的终端和原动力,起着一种拉动作用;而政府是创新环境的提供者,其影响力贯穿整个创新链(即从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到成果的商品化),对创新起着推动作用。因此,政府的推动(Push)作用和市场的拉动(Pul l)作用缺一不可。整个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应由市场拉动和政府推动两股力量共同作用,一个健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应该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见图2)。

图2 政府和市场对创新的作用

(1)市场拉动。正由于市场对创新链的强大拉动力,必须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城市应选择适当的自主创新路径,逐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目的的城市创新体系,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效率,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动力的主体,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形成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市场运行机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市场并使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对整个创新链起到强大的拉动作用。

(2)政府推动。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观点得到社会普遍共识之后,政府应该在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多大的作用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新兴经济体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经验来看,政府在促进城市创新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提供公共知识与服务、政策环境,以及制定战略方面。政府要把握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趋势,努力进行制度创新,针对城市基础条件,努力做好规划指导、政策激励、培育市场、聚集人才、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以多种方式扶持和引导创新。

比如,深圳市通过一系列支持创新和创业的机制体制,营造了一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政府通过政策的调节充分发挥了市场的导向作用,对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助推力”。[22]

再如,上海市政府通过搭建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存量科技资源,并积极提供开放服务,明显提高了科技投入效率,盘活了上百亿的存量科技资源;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增强了政府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使科技创新环境得以有效改善,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风险,已经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23]

创新是一个高度整合的过程,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市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含着城市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

四、构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三个要点

构建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问题:

1.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共同驱动

政府的重要功能不是指将政府的力量凌驾于市场之上,而是应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及时出手干预和校正。政府职能的发挥是一把“双刃剑”,不作为或者错误的作为不仅不利于创新,反而会阻碍创新,因此,必须界定政府作为的边界,以支持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为准则。政府作为的重点应该从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转向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法律、政策等的良好环境。目前,一个典型的“市场失灵”的例子就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不公平的市场压力,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面临着“死亡谷”的挑战。政府的重要功能就是及时介入,校正这种“市场失灵”,为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中政府功能的具体操作。

2.要关注不同城市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规律

城市是异质的,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及战略规划,选择符合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和自身特点的路径。正如大企业和小企业在创新方面各有优、劣势一样,不同规模的城市优劣势也各不相同。规模大的城市容易存在机制体制障碍和文化障碍,规模小的城市容易存在能力障碍和风险障碍。

规模相对小的城市可能具有一些创新优势,如产业目标更加集中;行政决策更加敏捷;机制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更加迅速;更容易形成城市创新文化;更容易获得先试先行的政策支持(大城市也可以通过在开发区和科技园区解决这个问题);外来人口比例大,有利于整个城市创新文化和创业精神的形成。同时,可能存在一些劣势,如创新资源的匮乏(大学和科研院所较少、人力资源匮乏等),容易出现研发“飞地”现象,使得创新的溢出效应外部化等。

规模相对大的城市可能具有一些创新优势,如创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条件好;国际化氛围、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自身的市场优势较大;容易吸引人才、资金等。同时,可能存在一些劣势,如产业结构更加复杂,管理结构更加复杂,官僚体制和趋于保守的决策不利于创新等。

3.要疏通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微循环

创新要素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间的联系。从很多城市的经验来看,往往不是创新要素不足,而是要素之间的联系不足。要构建一个健康的、吐故纳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必须疏通创新系统的微循环,才能使城市走上内生性增长的道路。许多创新之所以没有成功,与其说因为能力不足,不如说是没有建立适当的、充分的要素之间的联系机制(如成果转化机制、产学研合作方式、中介服务等)。因此,疏通创新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构建一个健康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所在,而这往往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

4.要充分发挥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等的造血功能

既要重视大企业创新,更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创新。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其内部结构变革推动产业创新,成为城市创新环境更新的重要动力。城市创新的生态系统,最终将体现为围绕科技产业聚集和战略配置的一系列创新活动。中小企业是最具创新活力的元素,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园等培育了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造血功能,因而,应该充分发挥它们在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 语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战略,实现这一战略需要具有长远支撑作用的生态系统为基础。未来国家、区域或城市之间的竞争,在战略层面上讲是创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创新要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素之间的联系,即系统构架。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者的作用,构建一个健康的、吐故纳新的创新生态系统,必须疏通创新系统的微循环,才能使城市走上内生性增长的健康发展道路。

在以创新为重要驱动力的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应该让创新成为习惯和惯例,成为有法可循的常态,成为一个可以计划、重演和复制的过程,使创新的能力,就像财务中的复利一样,年复一年地累积起来,就能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创新体系研究组.加快建设创性型城市的战略与政策.研究工作报告,2008(1) .

[2]徐冠华.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6(5) .

[3]梅永红.创新的真正核心是人才.在深圳“全球经济新形势下深圳高科技行业挑战与机遇高峰论坛”上的讲话,2008-12-17.

[4]The World Knowledge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05,Robert Huggins Associates,http://www.hugginsassociates.com,2007.

[5]世界银行.东亚创新型城市的研究报告,2005.

[6]Richard Florida,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Pluto Press,Sydney,2003.

[7]Charles Landry,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Journal of Urban Affairs,2002,24(4) .

[8]Ron Adner,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6,84(4) :98.

[9]胡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伟大进程中领跑.科技日报,2008-11-21.

[10]代明.自主创新型城市的四大功能标志.特区经济,2005(12).

[11]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博士论文.天津大学,2006.

[12]叶帆.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素与实现路径.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6(2) .

[13]李英武.国外构建创新型城市的实践及启示.前线,2006(2) .

[14]王续琨.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及其特征.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国际学术论坛2006年论文集,2006.

[15]胡树华,牟仁艳.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发展战略.经济纵横,2006(8) .

[16]李湘桔,詹勇飞.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管理的新思路.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 :45-48.

[17]苗红,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8) :146-149.

[18]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中国科技论坛,2003(1) :23-25.

[19]郑海鳌,朱岩梅.上海市集群式创新网络发展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8(12):61-65.

[20]James Simmie,Innovative Cities,Spon Press,London/New York,2001.

[21]Watanabe C., Fukuda K., Nat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s: the Similarity and Disparity of Japan -USA Technology Policy Systems toward a Service Oriented Economy,Journal of Services Research,Volume 6,Number 1.

[22]刘应力.浦江创新论坛报告集.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3]上海:自主创新迈出新步伐.经济日报,2008-04-05.

The Study on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City Innovation Ecosystem

Zhu Yan-mei You Jian-x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Building up innovative city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stone in innovative country construction.The international,inter-regional or inter-city competition in the future is supposed to indicat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innovation ecosystems.How to construct a healthy city innovation ecosystem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guiding the present innovative city construction.City innovation ecosystem is composed of such five elements as innovation subject,innovation resources,innovation network & platform,innovation mechanism,and innovation culture.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city innovation comes from market pull and government push.The construction of a healthy city innovation ecosystem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lements and dredge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innovation system.

Key Words:City;Innovation Ecosystem;Conceptual Framework;Element;Driving Force

【注释】

[1][基金项目](1)2008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型城市建设路径的比较研究——上海与深圳(2008GXS1D019);(2)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委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课题(06DZ229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