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孙子兵法》与竞争战略

《孙子兵法》与竞争战略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孙子兵法》与竞争战略(代序)《孙子兵法》是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孙武的人写的兵书。历史上,《孙子兵法》最先传到日本。日本人推崇《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的兵学“鼻祖”。据说拿破仑经常阅读《孙子兵法》。这其中《孙子兵法》是应该有所贡献的。这更是《孙子兵法》观点的成功运用。我们说,《孙子兵法》讲的是竞争的哲学,是竞争的思想方法。

《孙子兵法》与竞争战略

(代序)

《孙子兵法》是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孙武的人写的兵书。古人有这么两句话:“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意思是,孙子以前的兵书,《孙子兵法》全都包含了;孙子以后的兵书,仍都在《孙子兵法》的范围以内。这两句话,基本概括了后世人对《孙子兵法》的评价。

我国历史上一些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包括一些文学家对《孙子兵法》都有很独到、很深刻的研究,也有很成功的运用。真正把《孙子兵法》用得好的,不一定都是军事家,也不全是在战场上。可以这样讲,历史上所有成功的帝王都是运用《孙子兵法》的大家。举一个比较近代的例子,这些年清朝电视剧很多,康熙就是一个研究和运用《孙子兵法》的大家。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能骑善射,在冷兵器时代有很强的战斗力,他们经常南侵,对南方的农耕民族形成巨大的威胁。为了对付这些威胁,内地政权除了打仗外,还采取了“和亲”的办法,皇帝把女儿或其他漂亮的女人嫁过去,结成亲戚,就不要再打仗了。最早采取这个办法可能是在汉朝,一直到了清朝还在使用,康熙不是将女儿嫁给了葛尔丹吗!然而历史证明这种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仗还是照样在打。《孙子兵法》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康熙积极推动藏传佛教在蒙古的传播,他将呼和浩特的“大召寺”作为自己的家庙。佛教传到蒙古以后,那儿整个文化都发生了变化,仗自然就不打了。康熙做的这项工作很有成效,到现在北方的几个民族之间相处都非常好。

历史上,《孙子兵法》最先传到日本。在唐朝的时候,一个日本学者在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留学19年,将《孙子兵法》带回了日本。日本人推崇《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的兵学“鼻祖”。

两百多年前,《孙子兵法》传到了欧洲。有人考证是从日本传去的。据说拿破仑经常阅读《孙子兵法》。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的皇帝威廉,战败之后读到《孙子兵法》,非常感慨:我为什么没能在20年前读这本书呢!他打了败仗后才看到,因此懊悔。

比较而言,《孙子兵法》传到美国的时间最晚,大概是在100年前,但在目前这个世界上,最重视、运用最好的应该是美国。大家知道美国有一个西点军校,它就学习、研究《孙子兵法》。有人说,美国最好的商学院并不是哈佛、斯坦福或者其他的著名商学院,而是西点军校,因为有统计数据表明,在成功的企业家中,西点军校毕业生所占的比例,比任何一家商业学院毕业生都高。这其中《孙子兵法》是应该有所贡献的。

说美国人用得最好,不能光看他们怎么说,更要看事实,看他们怎么做。20世纪90年代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报道:多国部队中没有中国的军队,但是有一个很神秘的中国人在指挥这场战争,他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当然,这是媒体的操作。对于媒体我们绝不能忽视,现代战争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强势一方不但控制制空权、制海权等,还控制舆论权,也叫制信息权:它让你知道什么你就只能知道什么,让你知道到什么程度你就只能知道到什么程度,不让你知道的你就无法知道。第二次海湾战争中,我们那么多人预测、评价都错了,不知道战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走向,会有这样的结局,鬼就出在美国人将信息有针对性地过滤了,顺着你的习惯性思维给你提供信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他们的圈套。

企业也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一切的误导都直接源于信息,战场上是如此,商场上也同样是如此。

美国有一本书叫《1999:不战而胜》,是已故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的,讲的是在与前苏联的冷战中,怎么把苏联打败的,不需要打仗,更不需要核战争,苏联就解体了。这更是《孙子兵法》观点的成功运用。

“《孙子兵法》是两千多年前的兵书,从古到今的中国人一直在运用它。环境在千变万化,而《孙子兵法》却没有修改,难道它真能经久不衰?”我在讲课时,一位美洲国家的领事提出了这个问题。

“《孙子兵法》是一本兵书,你们中国人打仗用它,做企业、做市场也用它,是不是你们中国人特别喜欢战争?”这也是在讲课时,一位欧洲朋友提出的问题。

很显然,提这些问题,有他们对中国文化不了解的一面,但《孙子兵法》说的到底是些什么,不是也很值得我们自己去研究和回答吗!

《孙子兵法》说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说,《孙子兵法》讲的是竞争的哲学,是竞争的思想方法。

要把《孙子兵法》是竞争的思想方法讲清楚,有三个问题要回答: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思想方法?为什么《孙子兵法》主题讲的是竞争而不是战争?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竞争?我们说,竞争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争胜现象。在自然界可以看到,一棵生长在空旷原野上的树长得不会太高,但如果是群树生长在一起,就会比着向上长,因为它们要争阳光;房子阴面的树一定要超过房顶,也是在与房屋争阳光。这是自然界的竞争现象。在我们人类社会呢?可以这样说,我们个人,我们的团队,以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现在的状态是我们过去竞争的结果。那么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结局到底会是什么样呢?这要依据我们现在和今后的竞争能力而定。这是人类社会的竞争现象。

竞争现象渗透到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任何事情不存在竞争,没有任何时候不存在竞争,也没有任何地方不存在竞争。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任何人都无法躲避,谁也躲避不了。

战争是竞争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极端的手段。

竞争有它的两面性,一个方面是它的残酷性。战场上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就不要说了,仅就商业竞争来说,一个企业倒闭了,不仅很多人要失业,企业完了,老板也可能跳楼。说好听点竞争是优胜劣汰,换个角度讲竞争也是弱肉强食,因此是非常残酷的。竞争还有另一面,就是它的动力性。如果没有竞争,这个社会就没有生气,我们个人也不可能进步,也不会有发展。是竞争在推动着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进化和进步。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思想方法?在我们人类社会中有两类方法,一类是思想方法,一类是操作方法。思想方法是观察、思考、认识、判断问题的方法。或者说,思想方法告诉我们的是怎么观察、怎么思考、怎么认识、怎么判断事物走势的方法。而操作方法则是对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将这两种方法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在特性上,思想方法是共性的,是指导性的,而操作方法是个性的,是操作性的;在使用范围上,思想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适用于各种事物,而操作方法是具体事物、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在使用上,思想方法要求有创造性,因地、因时、因情创造性地运用,而操作方法则是对号入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两种方法对比后我们会发现,不要说我们面临的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呈几何级增长,就是在科学发展相对缓慢的古代,人们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也不可能掌握处理所有事物的方法,这不仅是生命的时间所限,更是生命的精力所限。但是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掌握观察、思考、认识、判断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了这个方法,就掌握了处理事物的“金钥匙”。《孙子兵法》就是指导我们参与竞争的“金钥匙”。掌握了这个“金钥匙”,国家、民族的发展可以用,战争可以用,搞企业可以用,做人做事业也同样可以用。

给大家举个例子。咱们共产党成立之初,与国民党合作搞革命,形势发展正好时,被国民党一翻脸给打下去了,损失很大,共产党人总结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思想方法。按照这个思想方法,经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湘西起义、黄麻起义等,共产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建立了根据地,开始与国民党进行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初期的发展形势很好,军队发展也很快。这时从苏联回来一些留学生,用现代的话说是“海归”派,他们在苏联学习了搞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回来以后说“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封建时代山大王的方法,是土匪的办法,不是马列主义的,“山沟里出不来马列主义”,搞革命必须照苏联和欧洲的办法来,他们有成功的理论和经验。于是就请来了一个德国人指挥,与强大的敌人打起了阵地战,用毛泽东的话说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是“叫花子与龙王比宝”,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了陕北又总结教训,组织起来学哲学,提出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方法,要求不管是战场上打仗,还是到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政权,一切都要实事求是,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这一思想方法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

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孙子兵法》主题讲的是竞争而不是战争?我们在前边说过,战争是竞争的极端形式、特殊的手段,这就是说战争隶属于竞争。

首先,从《孙子兵法》的文字解释看。兵法的“兵”字,在古汉语里有多种含义,战争叫“兵”,军队叫“兵”,士卒叫“兵”,兵器也叫“兵”,国家与国家的争胜也同样叫“兵”。因此《孙子兵法》这个“兵”字,不能定论是战争,这样定论是狭义的,是不准确的。

另外,从《孙子兵法》的内容看。《孙子兵法》赞成竞争,不赞成动不动就打仗。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你指挥作战的才能很高,打一百次仗,胜一百次,也不能算是优秀中最优秀的;不需要打仗而用一般竞争的手段把问题解决了的人,才是优秀中最优秀的。还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你看,没有办法了才兵戎相见,打仗是万不得已的办法。

我们还可以从《孙子兵法》产生的年代看它的内容。历史告诉我们,时代的需要是理论产生的动力,没有时代的需要理论不可能产生。看看当时的社会需要是什么,就会知道《孙子兵法》到底是什么了。

《孙子兵法》产生于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82年之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3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在这367年的时期内,有为数众多的诸侯国相互争来斗去,“春秋无义战”说的是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吞并,“春秋五霸”说的是这期间先后有五个诸侯国称霸天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剩下七个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它们又相互争斗了182年,最后秦国统一了天下。

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称霸反称霸、争夺反争夺、控制反控制、灭亡反灭亡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看到,一些诸侯国的消失、灭亡,并不是直接毁于战争,即便是被战争直接消灭的,也主要是它已经在竞争中丧失了活力,战争的作用只是扫落叶的秋风而已。就像现在社会上的公司,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公司成立,每天也有成千上万个公司倒闭,它们的倒闭不是坏人打、砸、抢的结果,而是自身在竞争中丧失了生存的力量,已经在竞争中失败了。

我们想想,那样的时代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是提高竞争能力的竞争理论!在这种大需要的前提下,《孙子兵法》自然就应运而生了。

想想古代,看看现在的世界;想想国家、民族,看看我们的团队和个人——竞争始终与我们同在,竞争是我们人类社会的永恒的主题。因此,祖先留给我们的《孙子兵法》,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