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管理是什么?不管是当年的砂子炉投产,还是“三航两剂”产品的开发,它们都是祖国石化工业化进程中最闪耀的星辰,它们照亮了中国石油化工历史的天空。兰州炼油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投产不久,便遇上了国民经济的三年困难时期。1959年到1962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安排布置完毕,徐今强又到了工厂的检修现场。

一、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管理是什么?

我想,管理应是一种哲学吧。“晴带雨伞,饱带干粮”,不满足于一时之辉煌,不陶醉于一瞬之亮点。无论是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或是从科学管理到现代化管理,它从来都是时刻跟踪当今世界的最新技术;从来都是敞开胸襟,不断吸收当今时代的精神精华;从来都是加快创新步伐,持续创造出当今时代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这就好像爬山,既有阶段性的目标,一步一步向上迈,又有长期性的目标,爬上这山攀那山。更为重要的是,要立规矩,要成方圆,要始终慎如初、行如初,勤勤恳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

不管是当年的砂子炉投产,还是“三航两剂”产品的开发,它们都是祖国石化工业化进程中最闪耀的星辰,它们照亮了中国石油化工历史的天空。它们曾主导了我国石化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在创造物质财富和推进石化工业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孕育了一种企业精神和管理文化,促进了中国石化人有自己企业的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翻开1964年4月13日的《人民日报》,虽然纸张已经发黄,但内容依然清晰。这一天,《人民日报》用了一个整版的篇幅,以《严字当头》为题目,全面介绍了兰炼企业管理的经验。

文章的编者按这样写道:

兰州炼油厂是一个生产出色、工作出色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去年被评为全国五个先进企业之一。这个工厂的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思想先行,树立了一套严肃、认真、负责的作风。他们严肃地对待国家任务,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规定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他们的经验值得所有工矿企业学习。

读着40多年前这样的评价,即便在今天,仍然有其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兰州炼油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投产不久,便遇上了国民经济的三年困难时期。再加上当时的国际背景,苏联不给中国提供石油供应,国内各种石油产品非常紧缺,特别是军用油品的生产和供应更为紧张,国家急需增加油品产量、扩大油品品种,以满足社会和国防需求,经济的、政治的、国内的、国际的各种因素交织一起,给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严重的困难。根据资料显示:当年兰炼7000多名职工中,由于营养不良而致使1400多人患肝炎,2000多人患浮肿病;兰化有30%的人患上了浮肿、肝炎病,部分女工出现了闭经等症状。1961年这一年,因生活困难,有大量职工回家种地去了,仅兰化就减少了3139名职工。

这支队伍怎么带?

国家希望怎么来实现?

1959年到1962年,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刚站起来不久的新中国,面对的是生活资料匮乏和饥馑的严酷现实。连共和国领袖毛泽东都有一周不吃大米,7个月不吃肉、不喝茶的记录。

在这种情况下,兰炼和兰化的工人们正常倒班难以坚持;面对几十米高的炼油塔架、化工装置塔架,工人们腿软得爬不上去。申请弃工务农者有之,怀疑动摇丧失信心者有之。

在那样的年代,人能够生存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几万名职工和家属的眼光都齐刷刷地盯着厂领导们。

兰炼和兰化的领导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兰炼厂长徐今强把职工医院的领导请到党委会上来,让他们从专业方面系统地介绍肝炎、浮肿病的起因和防治等相关知识。徐今强提议,把兰炼招待所全部腾出来,马上改为临时医疗区,对肝炎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成立营养食堂,让浮肿病人就餐。这就是当时条件下力所能及的措施了。

徐今强对职工医院领导下达命令:“这两种病人不能死!没有人,生产就不能保证。”

子曰:“古之为政,爱民为大。”

古诗《惜鸡》云:“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带好队伍,甚至管理何尝不是如此。生活下去,生存下来,永远是管理的第一个责任目标。

安排布置完毕,徐今强又到了工厂的检修现场。青草晒黄了,晒脆了,人踩上去嚓嚓响。号称“小老虎”的管工班班长尼世经正扛着钢管爬梯子,爬着爬着,就从梯子上面摔了下来,徐今强赶快跑过去搀扶,看见尼世经的腿浮肿得像碗口那么粗。徐今强低下头默默地抱着尼世经,等他抬起头来时已经泪流满面。他哽咽着说:“人都浮肿成这个样子了还在干活!你休息几天吧。”看着厂长伤心成这个样子,现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有人说,徐厂长心软啊,软得和咱工人一个样,反倒不像是个厂长。其实,好官都是心软的,老百姓就认这个理。尼世经努力想站起来,咬了咬牙,还是没有成功。在医院的治疗室里,病情刚刚有所好转,尼世经又回到了检修工地。徐今强叫医院给尼世经送去十几包“康福散”,这种“黄豆面”已经是当时很高级的营养品。当全部的检修任务提前完成时,徐今强代表厂党委和厂部在职工大会上动情地说:“我们的工人身体素质这么差,却有那么大的干劲,我代表兰炼感谢大家。”说着,他便起身向现场的人们深深地鞠躬。

这时候,军人出身的徐今强更加清楚地认识道,需要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和激励大家。于是,他顺势及时推出劳模尼世经钢铁班和常减压车间作为兰炼人学习的样板,号召在全厂开展“比、学、赶、帮”活动。

他总结提炼出了钢铁班“严、细、狠、快”的经验:每一个操作都要严,每一点想法都要细,每一项工程都要狠,每一分时间都要快。

又进一步要求:保证思想过得硬,工程质量过得硬,岗位责任制过得硬,技术过得硬,作风过得硬,班组管理过得硬。

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毛主席提出要把支部建到连队上。现在,徐今强应用这种思想,抓好基层,树立典型。

在这样的情况下,厂领导徐今强每日的工作量,要比一般干部群众大很多,还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需要他处理,晚上也得工作,他已经在“超负荷”运转。时间久了,徐今强觉得头晕、恶心、没有力气,爱人拖着他来到兰炼职工医院,经检查,确诊患上肝炎了!大夫急切地说:“厂长,您需要赶紧住院休息啊!”但看到医院门口排队的患者住不上病床,想着职工和家属还有那么多问题需要自己来协调解决,徐今强默默地离开了医院,他选择不住院治疗。让徐今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爱人和年迈的岳母也都患上了肝炎!面对如此厄运,徐今强非常镇定地叮嘱家人:“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自己来克服!对党,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家没有提过什么要求,现在和今后更不能有什么过高的要求。”看着徐今强家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非常难过,他们总想在食品、药物的使用和分配方面给予他一些照顾,徐今强知道后十分严肃地说:“你们不能只考虑我,要记住带病坚持在生产一线的工人和基层干部们,还要记住真正患重病的同志们啊。”

徐今强全家患上肝炎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大家都知道他出生在上海,有爱吃大米的习惯,石油部领导专门委托人给他捎带了十几斤米。望着这些白花花的大米,徐今强对送米的人说:“我好办,关键是我们的副书记、副厂长、总工程师,他们的身体不能垮啊。”说着就把大米等分成若干份,分别送给其他同志,自己只留了其中的一份。

对同志、对下级,徐今强情同手足。

徐今强非常艰难地忍受着病痛折磨,他把基层党总支书记召集起来开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那些已经离职返乡的工人的处理问题。当年,在这场人与自然饥饿的斗争中,兰炼、兰化有许多工人跑回农村老家去了。徐今强一字一句地说:“我们要给他们每个人发一封信,内容尽量写得诚恳一点,写得人情味浓一点,请他们回来,凡是愿意回来的工人,都要开欢迎会,我要亲自迎接。”对于生活困难、孩子又多又小的职工,徐今强要求:“一定要想办法把职工家属安定下来,家属安定了,职工就能够安定。”“家属是阵地,阵地是不能动摇的!”

在这场战斗中,兰炼有近一半的职工患上了肝炎和浮肿病,但没有一个人死亡

石油部党组和甘肃省委非常清楚兰炼遇到的困难,他们也知道徐今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职工为祖国炼制石油的处境,主要领导经常电话询问情况。

石油部从青海石油管理局调来了牛肉和羊肉;从大庆调来了黄豆。

1961年,石油部部长余秋里专程来兰州看望兰炼职工。部长看了兰炼所有车间、装置和食堂后,提出兰炼要搞“三硬一软”来解决职工食堂供应不足的问题。所谓“三硬一软”指的是,洋芋、萝卜、甜菜和莲花菜。对于职工群众,这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1961年,徐今强在兰炼党委会上提出“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在会议上,他郑重地对分管后勤的副厂长贾庆礼说:“老贾啊,你所管的部门摊子大,困难多,又都关系重大,一定要管好啊。”

是啊,兰炼1万多人要吃饭,要生活,还要为国家炼油啊!这确实是难!

徐今强又一次找到余秋里部长,把企业难中更难的事情再一次向老领导汇报。余秋里心情极为沉重:“这样吧,给你拨20万元,拿去搞粮食。”徐今强把拨来的这20万元专款,郑重地交给贾庆礼,让他去庆阳搞食品。徐今强知道军人出身的贾庆礼作风严谨,靠得住。

庆阳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是世界黄土层最厚的地方,是闻名于世的陇东粮仓。早在战争年代就有支援边区革命建设的优良传统,为中国人民的革命胜利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毛泽东曾经动情地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对中国革命是有伟大贡献的。”那里的人民憨厚,民风淳朴。晚饭后,贾庆礼一个人静静地站在空旷的原野,风不紧不慢地从他头顶吹过,他眼前浮想起了儿时家乡的塬畔和沟坡遍布的麦子,那通体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把陇东装点成近乎神话般的世界的粮仓;那布满老茧的粗手顺着麦芒指引的战场,又一次在他的眼前闪现……他带着厂领导的重托,带着饥饿中兰炼人的期盼,日夜兼程来到老家庆阳。贾庆礼首先轻车熟路走进了舅舅家,他知道舅舅家条件在当地算是比较好的。一看在城里当官的外甥领了这么多人来了,舅舅喜出望外,赶紧招呼,这时,贾庆礼灵机一动,跪在地上给舅舅接二连三地磕头,要借粮呢,不给粮食的话,就是把头磕破也不起来。就凭这股子劲,贾庆礼在庆阳访亲求友,走遍了庆阳的县和乡,在老区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里硬是筹集了一批粮食和副食品,运回兰炼。

徐今强主持着党委会。会议向全厂发出要搞农副业大生产的号召。大搞农副业生产,这是当时兰炼和兰化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向三年自然灾害决战的壮举。

徐今强、贾庆礼,这两位老军人、老指导员,当年带着队伍在战场上打日本鬼子,现在又带着兰炼人向大地要食品。他们先在厂区的空地里开荒,种粮、种菜,养猪、养鸡;继而又在兰州附近的永登、甘南、靖远等地开办农场、牧场。贾庆礼找到徐今强:“书记,在保证生产不受影响的同时,能不能把倒班的周期作调整?”两个人一商量,把三班倒改成了两班倒,这样就抽出了2000多名职工。贾庆礼带着这2000多人,扛着镢头、铁锨和麻袋,开着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奔赴四川的若尔盖、甘肃的甘南、青海等地开发农场,那长途奔赴的场面,活像当年红军长征。大漠辽阔无边,群山连绵无际,人在前头走,风在后面推,追赶的烈风犹如千万只饿狼在嚎叫。茫茫的大草原,气候更恶劣,脚刚一落地,风就能把人刮倒,好不容易找到点草籽,风沙又把它从人的手里夺去。但大家没有一丝畏缩,艰难地采草籽,收青稞,打野物。贾庆礼领着的队伍手忙嘴不闲,他们嘴里高声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手里不停地采草籽。

这样的拼搏精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1960年春,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在北京郊区的西山附近建立了一个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轮流去那里参加劳动,规定每人每年去一个月,凡去参加劳动的人,每天补助一斤粮食。干部们在生产基地种植了玉米、大豆、瓜菜等作物,还饲养了数十头猪和一百来只羊。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一年下来就见到了成效。生产基地农作物的丰收,使机关食堂的伙食有了改观,同时也锻炼了干部。

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建立生产基地的消息传到兰州,正在经历饥馑的兰炼和兰化也纷纷学习和借鉴。

兰炼成立了18个人组成的先遣队开发景泰川农场,所有参战职工每天带着馍,提着水壶,扛着铁锨,挖沟筑墙。一直干了20多天,厂里才从兰州拉来了铁皮房子作为工具房,供他们夜里值班时居住。当时有一个规定,职工不许戴手表、不许带现金。怕戴手表了看着时间往外跑;如果什么都不带,正好老老实实待在这里。没有手表,就看着从旁边路过的列车来判断时间。在茫茫的大漠里,一望无边的景泰川,没有一棵树。晚上职工们就睡在铁皮房的麦草地上。有一次,职工们刚睡下,突然,一只很大的狼伸进头来,狼的眼睛闪着绿光,吓坏了准备睡觉的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屋里有人用手电一照,那条狼被吓跑了,可职工们却再也不敢睡着了……

三年困难时期,兰化公司的境遇和兰炼如出一辙。兰化的职工病员每天就达到900余人。为了生产自救,兰化在陕西、宁夏、青海和甘肃等地开辟了11个农场,公司领导带着职工们共种粮5711亩、油料430亩,也上山采过橡籽,挖过蕨菜,以补充食品的不足。仅1962年这一年,兰化生产粮食74万斤,蔬菜210万斤,养猪756头,养羊360只。兰化的职工们也开发过景泰山,他们大办农场,公司上下一股劲、一个目标,只有战胜了饥饿和苦难,才能维持生产不停顿,那个年代,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兰炼人和兰化用惊人的毅力制造出了许多国内“第一个”产品。

这种坚韧和意志使人震撼!

终于,在厚重的黄土地上,神灵毕现:三年困难时期,兰炼和兰化共收获粮食200多万斤,蔬菜1300多万斤,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生活,增强了职工和家属的体质,稳定了职工队伍,保证了炼油和化工生产。在那么严峻的考验面前,兰炼和兰化的职工队伍非但没有垮下来,反而经受了锻炼,提升了思想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