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例流动资金忧思录

例流动资金忧思录

时间:2022-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案 例[2]流动资金忧思录一、就差那一口气采访很多企业主,聊到深处,总有人对记者说:如果手头资金再多些,我会做得更好;就差那一口气,再有个几十百把万的资金,企业就不会死了。只有有效调整流动资金比率,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的企业才能基业常青。2004年2月20日,拥有一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长春荣德超市,出现数百供货商连夜撤货的混乱局面;21日,该超市被法院查封。

案 例[2]流动资金忧思录

一、就差那一口气

采访很多企业主,聊到深处,总有人对记者说:如果手头资金再多些,我会做得更好;就差那一口气,再有个几十百把万的资金,企业就不会死了。

真的是就差那一口气吗?从企业的个体来讲短期内也许是。然而从整个国家经济环境来讲,每个经营个体都说自己缺那么一口气,那这就不是一个小问题了。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过程是资金流动和实物流动的统一,正如人的躯体与血液之间的关系,资金流动又决定实物流动。资金流动状况决定着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

当如此众多的经营个体都在为流动资金短缺而大伤脑筋的时候;当银企关系因信用问题而陷入告贷与惜贷的怪圈的时候;当上中下游各企业相互纠缠不清的债务令宝贵的流动资金消散于无形的时候,一旦“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牌倒下去,连锁反应的冲击波会席卷整个关联企业,甚至于众多不相干的人,严重的流动资金缺失已经突破了经济领域的范畴,成为影响到国计民生的社会化问题。

我们看到,每逢年关,全国数以百万计的民工伸出的一双双无助的手和哀求的眼神,他们所要求的,仅仅是一年来的工钱,各地政府每年都要动用大量财力、物力强制解决,这是政绩吗?这其实是一种无奈。

我们看到,一间大型超市因资金链的断裂而关门在即的时候,一大批供货商立即陷入经营困境,他们为了尽量弥补损失,不惜铤而走险,砸门而入,哄抢超市陈列货品,这在全国各地已屡见不鲜,社会不安定因素随之蔓延。

我们看到,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教训犹言在耳,各地一拨一拨的“烂尾楼盘”仍在大干快上,社会流动资金被过量固化。这不单是企业行为,有的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不切实际地上所谓“形象工程”,地方财政赤字一路走高。

我们看到,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的时候,屡屡以新项目题材为由,重复“圈钱”,得手后又擅自改变资金投向,补充其干涸的流动资金库,亏了再圈,周而复始。以至于金融风险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老百姓股市丧失信心,股市低迷自不必说。

资金一吃紧,信用就贬值。残局无绅士,覆巢无完卵。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三角债”的通病,也像瘟疫一样传染到民营经济的群落。

……

流动资金的不畅原因有方方面面,有宏观的市场环境问题,也有微观的企业运作失误。

在充满诱惑的时代,理性是一种财富,感性则变成了一种消费。很多老板在选择项目的时候总是豪言壮语:我们从山的这一边开始挖掘,他们从山的那一边挖掘,当我们中途相遇时,我们将完成一个隧道,而如果没有相遇,我们将完成两个隧道。问题是,本来筹建一个隧道的资金是否能建两个隧道?即使建成,又是否预留了足够的资金维持两条隧道的正常运营?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一打再打,稍不留神自己苦心经营的市场领地也被竞争对手蚕食。正如农民种了可以抵抗所有病虫害的玉米,也不是就能高枕无忧的,如何及时修补?

计划没有变化快,上马前论证为可行的项目,随着市场的突变,上马后却变得前景渺茫,就如汽车陷入泥沙中,或车轮在冰雪中旋转不前,你必须先慢慢后退,再重新往前开,有时为了前进,我们必须倒转方向。问题是,有没有足够的汽油能倒回去又重新上路?没有足够的汽油又怎么办?

……

这世界上,没有一种优势是绝对的,也没有一种劣势是永远的。流动资金是把“双刃剑”,流动资金过多会加大企业的财务费用,流动资金短缺又会降低企业的活力。只有有效调整流动资金比率,提高资金周转速度的企业才能基业常青。

二、哪一段链条失落在风中

长沙人张铁军给本刊编辑部来了一封信,陈述其创业以来如何一步步陷入流动资金匮乏的窘境:

在2003年初,他经多方考察,发现本地市场上铝锅很畅销,于是决定成立一家铝制品加工厂。他初步算了算创业资金,租厂房和办公室每月需要2万元,员工工资每月需要2万元,必需的生产设备和办公用品投入15万元,首批原材料购进需要10万元,前期必须投入的资金总计不会超过30万元。

张铁军多年积蓄了50多万元,除去以上的开支,还余2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他心想,即使遇到什么风险,也足够应付了吧。而且他已经联系好了一部分商场和五金商店要货,订单不愁。如果流动资金一个月滚动2次,就能做五六十万元的量,按照行业平均毛利率25%计算,每月能有10万元以上的毛利,一年收回投资没有问题。

但项目上马以后,他才知道理论与现实相距太远。厂房的房东为了保险起见,要去了2万元作为房屋押金;选购生产设备,档次低的他看不上,要就一步到位,结果比计划超支了3万多元;在开拓市场中,很多商家拒绝单一型号的铝锅,要求代理销售成套系的家用铝制品,为了保证型号齐全,原来计划一个仓库的库存,结果用了5个仓库,单是铺底库存产品就占用了15万元的资金;初创的企业没有知名度,原材料供应都以现款交易,而商场却拖款现象严重,能保证三个月后回款就很不错了。要维持每月50万元的产值,得先期垫付100万元的流动资金进去!

张铁军一下懵了。只有放弃一部分订单,然而产量上不去,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微薄的利润还不够房租水电和发放员工工资。想向银行借贷,又没有多少可作抵押的固定资产。苦苦支撑了大半年,流动资金完全告罄,企业实在是难以为继,被迫草草关门。

事实上,就在我们身边,很多创业的和运行中的企业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国家有关经济部门最近对100家民营企业作了问卷调查,在“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这一项上,有97%的私营业主选择了流动资金不足。长期为流动资金的匮乏而疲于应付,而很多企业主却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加以解决。仔细思量很多环节都有漏洞,但改进起来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总有资金链断裂的那一天。

2004年2月20日,拥有一万多平方米营业面积的长春荣德超市,出现数百供货商连夜撤货的混乱局面;21日,该超市被法院查封。

1999年底开业的荣德超市鼎盛时期曾拥有多达31万名的会员,然而其后本地16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陆续登场,超市间价格竞争愈演愈烈,消费群的分流及利润的摊薄,使其本就不健康的现金流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荣德的食品供货商吴女士对记者说,供货商的货品进超市一般都要缴纳进场费,长春市的超市一般在5000元到20000元。这还可以忍受,但进场放货后,长期拿不到货款,有时为了拿回部分货款,甚至要和超市的某些人员进行“交易”。绝大多数供货商无法容忍商家拿着他们的钱去搞“资本运营"。

国内的众多超市前期基建投入资金巨大,到开业的时候流动资金都会捉襟见肘,荣德超市用拖欠供货商货款来补充流动资金不足,此举无异饮鸩止渴,却又是在整个行业内司空见惯。在业绩尚可的时候,还能寅吃卯粮滚动下去,一旦业绩下滑,整个企业将会遭遇超负荷的巨大资金压力。更严重的是,它的毁灭性打击会迅速扩散到其上下游关联企业,众多本小利微的供应商会同步陷入资金困境,而很多产品生产企业资金难以回笼甚至成为死账。

三、孽因结出的恶果

大到宏观的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小到微观的企业生存状况,它都像无形的鬼魅一样发挥着负面的作用。

企业间“三角债”愈演愈烈——在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状况下,要短期来应付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通常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提高账面的应付账款额度,企业间关系环环相扣,“三角债”现象由此产生。

近几年,企业间“三角债”又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我国最大柴油机生产企业广西玉柴机器总经理李天生说,玉柴饱受“三角债”之苦,客户拖欠应收账款最多时达到17亿元,占当年玉柴销售额的一半,企业几乎陷入困境。其中一个大企业拖欠几亿元账款,同时它又被别的企业拖欠5亿多元账款。

民营企业挤占“应付款项”,恶意欠债,形成民营企业的信用危机。一些企业把改制、资产重组当成了“合法”的逃债手段,有的地方甚至公开推广这一“经验”。玉柴公司反映,他们有几个欠债客户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公然把债务扔给空壳企业,新成立的企业合法地逃避了债务,这种行径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中企业间的信任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5万亿元企业“三角债”,其中约有3000亿元债务已经成为死账,很多企业被迫采用现款交易,因此增加的财务费用每年多达2000亿元,“三角债”问题又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信用缺失每年损失近6000亿元——资金一吃紧,信用就贬值。“假、赖、骗、诈、欺”五大恶性经济问题屡禁不止。据有关部门统计,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其间接损失则会更大,例如,因失信所造成的影响外商投资信心、合作意向,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和欲望,增加企业与社会的交易成本、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机制,等等。

作为社会信用的个人部分,信用观念、契约意识淡薄,相互之间的商业行为产生许多经济纠纷,失信于人屡见不鲜。近几年来,在法院审理的所有经济纠纷案件中,合同纠纷案占92%;企业间签订的合同能够得以不同程度履行的不到70%,有的地区不到20%;每年所订立的合同(不仅是企业间)约40亿份,履约率只有50%多一点。从全国看,由于企业间不讲信用,互相拖欠货物构成连环死债的资金总额已经占用了全国流动资金的20%多。作为国家融资主渠道的银行,由于借钱不还而形成逃债、滞债、死债的高达数千亿元之多。

社会以及企业之间的信用缺失,已经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信用缺失症”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

严重制约企业规模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抗风险能力弱。全国243万户私企,平均每户13个从业人员,每人平均不足8万元的资本金,资本的有机构成很低。投资、决策管理和风险承担集中于业主,缺乏诚信,管理落后,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流动资金来源于企业主多年的积蓄以及向亲朋好友的借贷。企业要上规模,必须扩大产能,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势必要挤占更多的流动资金;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银行的大门永远不会向你敞开。企业难以走规模化生产道路,一遇市场风向逆转或突发性危机,企业顿时陷入困境。

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金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使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缺少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正规渠道。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民营中小企业难以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面向民营经济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企业寻保难。目前,全国信用担保机构近1000多家,提供的流动资金贷款400多亿元,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破坏公平竞争原则——由于创业资本和流动资金的不足,一些不法商人选择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与真品相比,他们没有承担创立新的品牌所需的资金压力和过多的固定资产投入,采用劣质原材料成本非常低,以超低价轻而易举挤占真品耗费多年心血成就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我国年均假冒伪劣产品的产值在1300亿元左右。国家因此年均损失税收250多亿元。有关部门曾调查了国内283家名优企业,这些企业有16类650多个品种的名优产品被仿冒,制假企业遍及490个县市。另据有关方面对146家被假冒产品侵害的企业进行的调查,其中23家假冒品的销售额是真品销售额的50%以上,有11家超过100%,最严重的一家假冒产品销售额是真品的568%。

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形成了“坏车市场模型”(美国经济学家阿克罗夫提出的因信息不对称、市场不完全造成的市场失灵的造假经济现象),导致市场失灵。“坏车”进入市场,由于造假者与消费者对好车坏车情况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价格预期导致好车卖不掉,干扰了市场进入和退出规则的实施,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整个市场秩序陷入混乱。市场正常的机制应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但由于“坏车市场模型”的影响,好车厂家为了适应这被搅乱了的市场,只好调低销售价格,甚至不惜降低质量(亦生产坏车)来节约成本。从而出现了劣质商品淘汰优质产品的逆淘汰现象,大批名优企业深受其害。

权力不正常地渗入经济活动——很多企业由于难以通过正常渠道融通资金来补充流动资金,“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无视公平有序竞争权利和契约意识的失信行为逐步蔓延。

比如2004年以前的房地产行业,不管以何种渠道拿到土地批文,开发商就可以向银行贷款,然后用其中的大部分用于缴纳土地的出让金,办理相关证件;项目开工,建筑单位垫资修建;开始预售期房,启动银行按揭贷款程序,售楼资金回笼,资金链条由此相连。这当中,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贷款至关重要,也是部分实力不济或资信度不够的企业挖空心思着力打通的“关节点”,灰色交易及腐败问题由此产生。

国内股市的长期低迷根源在于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普遍疲软,一些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已经经营不善,负债累累,通过虚假报表在上市审查程序中蒙混过关,上市之后大肆“圈钱”来填补借贷“黑洞”。舍本逐末,一旦经营亏损就制造题材增配股再次“圈钱”,仅2003年下半年,便有40余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宣布将原定投向新建项目的募集资金,改变为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银行借款,单项最高涉及金额多达7000万元。无须过多解释,仅轻描淡写的一个公告,上千万元的资金便摇身一变,“消失”在投资者的视线之外。

此外,“非法集资”、“融资欺诈”、“坐庄现象”、“黑幕基金”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造成了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混乱和萎缩,严重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股民的利益,动摇了广大民众参与经济活动的信心,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消费预期和投资热情,阻碍和干扰了各类市场的健康生长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地下钱庄扰乱金融秩序——有贷必有借,国内众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以从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借贷拆借、非法高利转贷、非法买卖外汇等非法金融业务的地下钱庄由此滋生。地下钱庄的贷款利息通常比银行正常利息高出3~5倍,而具有吸引力的是,国有银行一般按企业所抵押固定资产评估价值的60%~70%的比例发放贷款,在地下钱庄这个比例可以达到85%甚至更高,而且贷款手续简便。于是,一些企业不惜以高利贷的方式急于缓解流动资金紧缺压力。

民营企业高息负债后财务支出增大,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下降,有限的增值难以支持到期债务,不得不再次借入高利贷,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发展后劲。

2003年8月,福建省公安厅一举捣毁18家地下钱庄,收缴现金和冻结涉案银行账户资金近5000万元,其中最大的一家地下钱庄储备金有2000万元之多,年高利贷和非法买卖外汇的营业量高达1000亿元之巨。地下钱庄目前已蔓延到全国的大多数省份,它既无情地吞噬掉了企业创造的大半利润,又严重地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更有甚者,不少地方的此类钱庄有黑恶势力渗透,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安定。

此外,由于流动资金紧张带来的员工(民工)工资拖欠;民间借贷纠纷;供货商为讨要货款采取一些过激行为而导致的犯罪等现象,也成为当地政府相当头疼的问题。

四、谁吸走了我们的流动资金

银行惜贷的根本动因——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问题上一直是如履薄冰,它们更愿意贷款给国有企业,还款较有保障,即便还贷出现困难,也是国家的钱花在国家身上。

而对于民营企业,如果顺利还贷还好说,若一旦出现差池,则银行行长的责任可就大了。就单笔贷款业务而言,向大企业放贷的风险成本低于向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因此对于一个理性的银行经营者来说,其最佳选择是少向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贷款,民营企业中即便能得到贷款的也是少数大型民企,因为大企业在竞争中抗风险能力更强,还贷能力更大。

更重要的是,我国对信用风险防范手段缺乏、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信用信息传递、披露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信用监控及评价机构,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收集企业信用信息困难。这种“信息不通”、“信息不对称”给失信者以可乘之机,便于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被查处之后仍能易地“重操旧业”。或毫不畏惧、毫无愧意地就在原地与新的契约对象、新的消费者进行不对等的一次性博弈。还有部分民营企业在获得贷款难的情况下,对已经占用的贷款故意不予偿还,导致银行企业关系更加恶化。

短期借贷作固定资产投资——湖北一个新组建的农副产品加工公司,为了事业的高起点,急不可待地购进了一大批设备。不久才发现,要安置新设备,现有的厂房远远不够,需要建新厂房。可建新厂房需要很大一笔投资,为采购设备,公司账上资金已几近枯竭。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银行。几经周折,总算以备料的名义,从银行贷来了一笔款子。该公司将这笔款子投入新厂房的建设当中,却忘了这是短期贷款。新的厂房刚盖完,还款的时间也到了。公司还不上银行的借款,银行就申请法院将公司原有的厂房带新盖的厂房和机器设备全给查封了。这家企业一时落入了进退无路的境地。

史玉柱后来总结自己失败教训的时候就说:我失误就失误在那时候不懂财务知识,将流动资金大量投入固定资产建设,结果使企业流动资金枯竭。企业也受此拖累,最后支持不下去了。

“小马拉大车”——民营企业为实现低成本生产,最大限度地将积累的自有资金首先用于再生产的扩大上,但是由于其规模扩张过快,配套的流动资金难以同步跟进,常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自有积累资金过快地投入到扩大再生产,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002年初,广西的王勋拿出全部积蓄10万元办了一间小服装厂,一直维持着稳定的收益,不久前云南一家批发商找到他订了价值70万元的服装,这笔大单让他欣喜若狂。由于这单合同数量大,时间紧,要按期交货必须扩大产能,于是他拿出所有的资金25万元,房产抵押给银行贷到20万元,全部用于购买设备、原材料和雇用熟练工人负债经营,才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这单合同。

合同虽然履行了,但扣除贷款利息后利润却所剩无几,固定资产投入使服装厂出现了16万元的资金缺口,扩大生产后,工厂的生产经营流动资金需求量也上涨到了20万元,沉重的负担令王勋无法承受。

过高估计市场容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人们容易信心超支,对未来市场估计过于乐观,藐视投资风险,从而形成投资泡沫,一旦有风吹草动,泡沫瞬间破灭,投资者就会陷入危难和困境。投资者应从风险与收益平衡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投资导向,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并且将投资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2000年,国家药监局发布文件规定:在2004年底以前,天然胶瓶塞将全部退出药品包装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丁基胶瓶塞。顿时资本闻风而动,全国陆续建成了20多家专业生产丁基胶瓶塞的医药包装企业,行业实际生产能力迅速膨胀到年产250亿只的规模。

而事实上,目前现实市场需求还不到50亿只,即使按照文件规定,今年底完全实现丁基胶塞替代天然胶塞,市场容量仍不会超过150亿只。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竞相压价。据湖北华强公司总经理刘承理介绍:目前市场上,20毫米规格的丁基胶塞最低已经到了4分多一只,而其公司的正常生产成本就要5分6厘一只,这还不包括17%的增值税应计入部分。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不生产又没饭吃。长此以往,流动资金也消耗殆尽,更不要说收回投资了。

误入投资陷阱——曾以成功运作《学习的革命》的科利华公司,其所在的朝阳产业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在急速扩容。有优秀业绩支撑的科利华公司流动资金状况曾经很好。

为了进一步巩固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作为民营企业为了拓宽融资渠道,科利华决定借阿城钢铁的壳上市配股融资,当时阿钢的真实情况是企业已停产多时,负债累累,为了隐瞒真相,在科利华去考察的前一天,钢厂才点的火。而这一切科利华全无所知。一旦全面入主,在操作配股过程中,科利华才发现原有报表里埋了很多“地雷”,首先是大股东欠上市公司4亿元,科利华最初并不知道大股东欠账会影响配股,于是就用科利华产权大楼抵押来还债。接下来又有近百起官司平地而起,原来以为阿钢还不了债的债主们又纷至沓来,稀里糊涂的,科利华又被掏走了4000万元。即使如此,其配股和增发依然均告失败,为其收获颇丰的教育软件业由于资金断流也是一蹶不振。科利华总裁宋朝弟很是无奈:就差一口气,我倒过这口气,资金融进来,我只要手里有资金,去运作教育软件市场是没有问题的。近段时间,网络教育突然之间起来了,按理说,我们是网络教育的龙头啊,没钱使不上劲,怎么办?你只有看着。

多元化降低了抗风险能力——自1997年以来一直被誉为彩电业黑马的乐华,在2001年突然将投资触角伸向空调、手机、洗衣机、音响、复读机、热水器、消毒柜、饮水机、电风扇、排气扇甚至光缆等众多领域,有限的资金被拆分成若干细流,乐华赖以起家的彩电业本身又是竞争过度激烈、微利的行业,资金链顿成紧绷态势。

更糟糕的是,在资金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乐华紧接着在其主业实施大规模渠道革命,即其中低档彩电部分采取OEM和综合供货方式,主要精力转向高端产品。彩电业几无利润可言的低端产品已经成为企业的“软肋”,应该说乐华高层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殊不知此举被舆论误读为乐华将抽身彩电业,传言严重损害了人们对乐华彩电的购买欲望,自2002年初以来,乐华彩电单月回款额一路暴跌至千万元左右,而在2001年其单月回款都在1亿元以上,延续生产的流动资金告罄,2002年10月乐华90%的彩电生产线被迫停产,十多个新产品事业部也因没有后续资金支持而胎死腹中。原乐华公关部经理杨惠勇说:“企业发生危机如能及时启动危机公关程序,是可以化险为夷的,由于没有运作资金,不少巧妙的危机公关策划被搁置案头,只能眼睁睁看着危机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上游价格上涨绷紧资金链——一直发展平稳的我国饲料业2003年突然遭遇寒冬,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挤干了惯有的饲料行业销售毛利,以豆粕为例,8月底的平均价格还在每吨2200元,到9月底就涨到了每吨2400元左右,半个月后又涨到3100元,南方个别地区一度涨至每吨3800元的历史高位。而赖氨酸更是从每吨1万多元涨到了每吨近5万元。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随元说:“2003年整个行业阶段损失有90亿元,通常在利润方面也就60亿元,这样相抵还要亏损30亿元,损失相当惨重,直接导致全行业范围的资金链断裂,全国12000家饲料企业中,50%的小型饲料企业和20%的中型饲料企业已经被迫停产。”

生产周期太长导致应收账款增加——生产周期过长是重型机械工业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大型成套设备生产周期一般需12~24个月,用户预付金仅有10%~20%,需大量流动资金垫付才能维持生产经营。流动资金不足,靠贷款维持生产,每年又要支付较大数额的贷款利息,使利润本来就低的重型机械企业经济效益更加低下。比如,按照国际惯例,锅炉产品的付款方式是1∶8∶1,即合同生效后用户预付总金额的10%,产品投产后应按工程进度直至全部交货后再付80%货款,根据合同约定最后再付10%的质量保证金。

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严重短缺,造成生产组织困难、效益低下。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重、二重、沈重、太重、中信重机5个国有大型企业,其销售收入合计仅为11.6亿元,有流动资金4.92亿元。2002年这5个企业销售收入为44.6亿元,而流动资金反而只有1.63亿元。

五、哥德巴赫猜想的解法

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困扰着大批企业生存发展,政府也在千方百计为企业减负。集中清理“三角债”、“债转股”以及废止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的逐步施行,使一批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局面部分得到缓解。

在银行信贷“瓶颈”方面,近一两年来,中央及国务院一些部委及社会组织(包括各地方)围绕诚信开展了许多工作,全国性的信用体系的雏形正在建立。打击恶意欠债等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度日益加大。各地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又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基金,部分解决了信用评级问题,相对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门槛。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解决流动资金不足还得从企业自身经营运作环节入手,尽量降低应收账款和缩短账期,把握市场风向,减少非理性库存,健全财务制度,减少无谓的流动资金占用,拓宽其他融资渠道,吸纳新的投资者增资扩股壮大实力,树立良好信用口碑。在此,一些好的办法供大家借鉴。

外包加工减少资金固化——事例:姜立是一家科技公司的老板,专业生产电脑摄像头,经营多年积累的资金周而复始地投入到生产环节,无法抽出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和品牌再造,至今没有摆脱与杂牌为伍的窘境。两年前,他把中间的生产、包装环节则统统外包给其他企业来代为加工完成,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了最能产生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现在姜立的产品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年销售额也比两年前增长了450%。

提示:一个生产企业的元器件、零部件的采购,员工的工资、保险,生产线的维护、升级等占用多少流动资金,外包就能省出多少流动资金。像姜立这种以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为重点的哑铃型公司,在国内越来越受到众多创业者的青睐。将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建造厂房、添置设备、配备人手等业务环节外包给其他企业,不仅避免了企业为增强实力,扩大产能所背负的沉重压力,而且也能够省下一笔现金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周转灵活。

把握大企业提供的信贷担保——事例:上海的刘燕3年前开了一间小卖部,去年8月,她想在附近新的居民区开间小型超市来扩大经营规模,她算了算,投资起码得10万元,这样将会影响到小卖部的进货款项。正在犹豫不决之时,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联华便利集团签约,推出了面向创业者的“投资7万元,做个小老板"的特许免担保贷款业务,由于联华便利为合作方为创业者提供了集体担保,创业者自己不必再提供担保,浦发银行可向每位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者提供7万元的创业贷款。刘燕获悉后立即递交了申请,两个月后,她顺利从浦发银行领到了贷款,如愿开起了自己的小超市,结余下来的自有资金补充了流动资金,小超市经营得游刃有余。

提示:一般情况下,要向银行贷款必须自己提供担保或者抵押,现在银行为了拓展信贷业务,充分考虑了创业者寻找担保的实际困难,纷纷主动寻找担保方,为有意创业的人提供免担保贷款。这种信贷业务种类繁多,手续简便,但是一般都是有较强的时效性,而且不同的银行可提供的贷款额度也不尽相同,创业者可到各大银行进行咨询。

争取特许经营总部提供的支持——事例:王成现住家附近的卤味店生意非常红火,便考虑开家卤味店。但是,要开一家自做自卖的卤味店不仅投资较大,还要顾及采购、加工、销售等方方面面,况且自己又不懂卤味熟食的制作技术。于是他以加盟的方式开了一家“不老神鸡”的连锁店。因为加盟连锁经营,实行的是货物配给制度,王成为此不仅省下了添置制作卤味的5万多元设备费用,又省下了数千元的成本周转资金,公司考虑到他是下岗工人,还免去了他近万元的加盟费用,实际上王先生等于获得了6万多元的资金扶持,他自己只花了1.8万元就开起了一间别人要投资七八万元才能开起来的品牌卤味店。

提示: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有许多大公司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正纷纷选择连锁经营的方式来扩充自己,为了有效而快速地扩大连锁经营的覆盖面,他们广泛吸收个体业主加盟经营。为此他们常常会推出一系列优惠待遇给加盟者,这些优惠待遇或是免收加盟费或是赠送设备,等等,虽然并不是直接的资金扶持,但对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来说,等于获得了一笔难得的资金。

房产质押借贷,贷得比银行多——事例:黄宏明的饭店需要扩建,经过初步测算,最少需要40万元,而自己仅有20万元。余下的20万元资金缺口,他准备以个人住房向银行抵押贷款。谁知30万元买来,6万元装修的房子,经过银行评估折旧下来最多只能贷10万元。银行的朋友建议他:如果有有钱的朋友,可以去做“房产质押借贷”。

于是,黄宏明找到相熟的王总,说明来意。王总对这种既无风险又有利息的借款很爽快,两人简单签了一个三年的借款协议,随后又到房产交易中心办了公证。两天后,黄宏明指定的账户上收到了王总划来的20万元人民币。

提示:所谓“房产质押借贷”,是指借款方如果担心资金回收问题,可以到房产交易中心办一个公证手续,表示该房产不能再次抵押,一旦还款无力,将以房屋产权作抵。这种做法一方面消除了借款方风险,另一方面因不涉及房屋产权过户,程序费用相对要低得多。

典当融资化解资金危机——事例:张先生几年前来上海发展,与上海的某开发商合作在西郊开发别墅项目。项目上马后,一期房产建设顺利完工,张先生一面开始一期房产销售,一面准备继续进行二期开发。然而,一期房产销售不佳,资金回笼受阻,合作开发商不愿低价销售套现,而试着向银行融资,也因银行融资政策发生变化未果。在面对剩余工程费、银行贷款利息、员工工资待付的情况下,他找到当地一家典当行,经咨询后,决定以几套已完工的别墅抵押贷款500万元。

拿到这笔“救命钱”,张先生赶紧支付了到期的工程款、银行贷款利息和员工的工资。在安抚了各施工单位,挽回了银行信用,重燃员工对公司的信心后,接着,又采取了多项促销举措,加快了一期已完工房产的销售,及时回笼了资金。终于,几经努力,张先生“以时间赢得了空间”,渡过了流动资金短缺的难关。

提示:现在为解决短期资金压力去寻求典当贷款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与银行贷款相比,典当融资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借款速度快、不审核借款人的信用度和不过问借款用途等。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遇到短期资金周转困难,典当融资的方便和快捷犹如应急小银行,而且周而复始,也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

六、一家玩具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管理制度(部分)

第一条 流动资金既要保证需要又要节约使用,在保证按批准计划供应营业活动正常需要的前提下,以较少的占用资金,取得较大的经济效果。

第二条 要求各业务部门在编制流动资金计划时,严格控制库存商品,物料原材料的占用资金不得超过比例规定,即经营总额与同期库存的比例按1∶2的规定。

第三条 超储物资商品,除经批准为特殊储备者外,原则上不得使用流动资金,只能压缩超储的商品、物料以减少占用流动资金。

第四条 要严格遵守不得挪用流动资金进行基建工程的规定。

第五条 使用的基本要求:

1.在符合国家政策和公司董事会、总经理要求的前提下,加速资金周转,扩大经营,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2.对商品资金的占用,应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尽量压缩。

3.严格控制家具、用具的购置。

4.要加速委托银行收款和应收款项的结算,减少对流动资金的占用。

5.各业务部门每月上报经济业务报表的同时,上报流动资金使用效率的实绩,即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和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需的天数。

七、品牌服装销售商的聚沙成塔

众所周知,服装行业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较好的产业,有的企业确实存在12个月翻10番的惊人业绩。但是,服装行业赚钱貌似容易,其实有太多的隐情。

服装企业是靠产品增值来体现利润点的,并用所获利润部分补充流动资金滚动发展。那么,如何避免在增值过程中的计划外损耗和不确定损失,就成了保证企业流动资金顺畅的关键问题。

欧碧倩服饰重庆公司的唐先生告诉记者,以一般的品牌零售商来计算,一件短大衣的直接成本是这样构成的,面料:60元/米×1.3米=78元;辅料(胶、衬、扣等):20元;人工:18元;含税直接成本为:78+20+18=116元。这其中未含:企业管理和经营管理费用均摊、低值易耗品均摊、库存损失折价和利息。而一般品牌公司的定价模式是用直接成本平均加价率。比如上面的产品按550%的加价率来定价,即116×5.5=638元。在中国的大多数品牌零售企业中均按此方法定价,变化也只在于根据个人感觉进行加价率调整。最后形成了中国服装零售行业价格的普遍规律。

在零售状态下,企业预期实现的价值增值部分为638-116=522元。那么,要使这部分增值能够尽可能实现,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降低商场的倒扣比率——再严格的商场,扣率也会有5%~15%的浮动,而且这部分浮动是在开业前就签好的,精明的商人会利用各种方法降低合同中的扣率。举例来讲:某北京高档商场的平均倒扣率是30%,如果能将比率降到28%,若每年流水额在200万元左右,则每年增加纯利4万元,占整个毛利增加的3.9%,直接成本的11%。

缩短柜货品销售周期——在很多行业中,价格与时间有非常大的关系。据调查,电脑产品每天的贬值率在0.1%左右,而服装行业则更高,可以达到0.7%。也就是说,每提前10天卖出货品,则该产品的价值就少贬值7%,而毛利率增加则可达13%左右。

提高有效产品存货率——服装生意要赚钱,最重要的是好卖的产品要能跟上,滞销的产品要能快速处理掉。前者是成功的关键,后者是失败的起因。业内人士分析,只有有效存货率达到30%以上的企业,才能获得零售领域的成功。

专柜上,店员最喜欢卖畅销的款式,每年最好卖的款式,往往一定被穿在模特身上。但是这种款式也是断号最快的。当很多顾客兴冲冲前来选购,却发现没有自己的号码时,企业已经丧失了盈利的机会,因此,现代营销更强调的不是每个专柜库存的绝对值,而是更强调库存的有效性。

资金循环顺畅——零售企业资金周转一般比较慢,很多经营者习惯按每3个月来计算一次大的资金循环,精明的品牌商,会在一次大的资金循环中,拆分出很多小的资金循环,比如,畅销款式的快速追单,一些临时搭配性产品的现货采购等,都导致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也就是,把1分钱当成2分钱甚至5分钱来“转”。货币的价值在于它的流动性,如果货币流动不能顺畅,价值利润就无法产生。

【注释】

[1]参见《在资金吃紧的背后》,载《商界》2004年第5期。

[2]由刘旗辉、周攀峰编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