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特征

国际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特征

时间:2022-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国际性政府采购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能够提供各国普遍适用的统一、规范的政府采购操作规则。一国可以积极参加国际政府采购,国与国之间签订相互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协议,以拓展国内企业对外渗透空间。

第一节 国际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特征

一、国际政府采购的概念

国际政府采购是指政府在国内采购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供应商,寻找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产品(工程、货物与服务等)的采购方式。政府采购最早源于欧洲,1782年,英国政府成立了“办公用品局”负责政府采购事务; 1861年,美国通过了一项联邦政府采购法,规定了采购机构、采购官员所应遵循的程序和步骤。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政府采购市场一直受各国政府保护,具有很浓的国内性特征。之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大规模兴建基础设施,支持某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但受本国资金、技术和生产能力的限制,不得不大量进口。为保证有限外汇的合理使用,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中东诸国实行了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其做法是由政府所属或政府指定的贸易公司进行国际招标进口采购,政府部门兴建的工程进行国际招标承包。从此,政府采购开始走向国际化。

不过,这一时期的政府采购缺乏国际规则,歧视性政策和手段在各国的政府采购实施中随处可见,并且有逐渐扩大的趋势,限制了政府采购的国际竞争范围。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的谈判桌上,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于1979年4月12日达成了《政府采购协议》,并于1980年1月1日生效。

WTO《政府采购协议》的生效结束了国际社会采购市场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局面(虽然各种国际政府采购规划和指南在此之前就已存在),同时也使政府采购法最终完成了从国内法到国际法、从宏观调控法向贸易法的演变。与贸易保护性质的政府采购国内立法相反,政府采购国际化和政府采购国际立法的宗旨在于开放,要求各成员政府采购对供应商做加强国界的非歧视性选择,以期实现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

二、国际政府采购的特征

作为经济全球化核心内容的国际贸易自由化体系也日臻完善与规范,曾被排斥在关贸总协定之外的政府采购领域也不可避免地被列入贸易自由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考虑开放本国政府采购市场。一个国际性政府采购市场体系正在形成,能够提供各国普遍适用的统一、规范的政府采购操作规则。其表现出一系列特征,具体如下:

1.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渐进性和次序性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政府采购的开放都讲究渐进性和次序性。首先开放有竞争性的行业,保护本国相对落后的产业。如加拿大、韩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是在本国或本地区完成外向型经济国家或地区后再加入《政府采购协议》。美国加入后,在电信等其他领域仍不对外开放。日本也是如此,日本采用的是被称为“致命招标”形式,从形式本身看,它是符合《协议》要求的,但在具体人选条件上,日本不仅规定投标者要提供详细的情报,并且着重于当地企业实践,这一条往往使国外企业在资格审查时被淘汰。

2.规范化的改革配套措施

各国在确定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后,首先采取积极措施,修正国内现行有关政府法律法规,以期符合国际政府采购的基本要求。制定一套完善的政府采购法规,既包括规定政府采购的目标、基本原则及采购程序,还细化了基本法的实施法令和规则,根据国际规则和本国实际情况,明确本国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范围和程度。建立有效的集中采购组织管理体制,适应国际化操作的需要。建立健全政府采购保障体制。

3.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有效保护国内产业

政府采购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一直是各国保护本国产业的有效手段。关贸总协定形成时,各国有意把政府采购排除在投资贸易自由领域之外,目的就是当时各国都在利用政府采购保护国内企业,政府采购作为国际贸易中保护国内产业经济的一个合理理由对国内产品采取优先购买的政策,已是国际上通行的惯例。国外利用政府采购手段保护国内企业的主要措施有:禁止采购外国产品和产品原产地的限制;规定产品国产化价值所占的比重。

4.帮助企业打入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的措施

通过保护国内产业,提高本国企业竞争力,为其打入国际政府采购市场奠定良好基础。一国可以积极参加国际政府采购,国与国之间签订相互开放政府采购市场的协议,以拓展国内企业对外渗透空间。另外,通过建立政府采购激励机制,可以引导本国企业规范化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早日参加到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竞争中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