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一、发展绿色经济是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绿色经济是21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绿色经济对东北地区转变经济模式,提高绿色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

第二节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性

一、发展绿色经济是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大动力

绿色经济是21世纪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不仅使发达国家深陷其中,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受此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大幅下滑。各国都极力寻求新的增长点,绿色经济成为各国经济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2009年的G20伦敦峰会上,全球领导人达成了“包容、绿色以及可持续性的经济复苏”的共识,强调所有经济恢复进程都应尽可能符合绿色环保的原则,绿色经济已逐渐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点和推动力。欧盟计划在2013年之前投资1 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欧盟所投入的这笔巨额款项全部用于环保项目以及与其相关的就业项目,其中540亿欧元将用于帮助欧盟成员国落实和执行欧盟的环保法规,280亿欧元将用于改善水质和提高对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水平。欧盟在2007年承诺到202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到2020年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

美国新政府在其82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提出,将用1000亿美元,约合美国GDP的0.7%用于绿色经济恢复计划,其中包含2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免税,320亿美元用于升级电网促进清洁能源利用,160亿美元用于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美国政府在其提出的“绿色振兴计划”中,将建立15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研发基金”,在未来10年进行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并由此创造50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带动整体经济增长。

从当前国际形势看,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意图利用此次全球多重危机中的机遇,通过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在新一轮经济发展进程中促进绿色转型,占领国家经济竞争力在全球的制高点和领先地位,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东北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我国政府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为东北加快调整、加速振兴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也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经济的平衡发展。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要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将资源与环境保护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点,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全球范围的产业转型,给予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外部驱动力,促使发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浪潮兴起,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绿色壁垒作为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环境与贸易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最佳手段,迅速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措施。绿色壁垒是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面对的巨大挑战,绿色壁垒使我国部分商品短期内难以完全达标而出口受阻,从而限制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范围,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绿色壁垒会迫使国外投资商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利用我国环保标准低、环保管理体系不健全及环保评估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转移到我国,加重我国环境整治负担。

发展绿色经济对东北地区转变经济模式,提高绿色竞争力具有推动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想提高自身竞争力、跨越绿色壁垒,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就必须上一个新台阶,这就必须转变依靠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的要素投入和扩张粗加工制成品出口数量的出口需求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为驱动的绿色经济增长方式发展。

三、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绿色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绿色经济是人类的理想和现实发展的追求,它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模式。人类社会从自然经济、农牧经济到工业经济崛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走上了大量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之路,当时人类并没有意识到破坏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发展逐步走向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年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了80~100年,中国也已走过了30年。

从发展阶段性看,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源消耗增长和环境污染加剧的爬坡阶段。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需求总量和环境污染强度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水平,上百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相似的过程。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和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为继。东北地区更是如此,一方面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在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大量资源和能源供应,资源浪费和过度开采情况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渐枯竭,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源环境压力。向节能、高效、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模式转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仅给国内的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也给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环境带来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中国人口多,人均主要资源占有量低,生态环境先天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但却仍然承受着大规模的并且不断增加的经济活动、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物。这种国情条件加上污染越境迁移、温室气体排放等区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国际压力以及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决定了目前这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努力寻求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道路。

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即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切实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资源日渐枯竭、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局面,已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作为资源性地区的东北三省走出工业化困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简单地说,需要完成两个方面的任务,即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一方面大幅度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开发替代资源以削减资源枯竭的边界约束;另一方面,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水平使其低于环境的自净化能力以削减治理污染的成本。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性出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绿色经济是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

我国政府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若干年前,就已经意识到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不可持续性,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新发展战略,其核心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将其提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尤其是2008年之后,国家领导人对绿色经济的发展越加重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中,胡锦涛主席表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降低能耗、提高能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李克强副总理也强调,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要趋势,这对中国既是重大挑战也是重要机遇,发展绿色经济对中国有利,但必然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关键在于认准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转型,更是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态环境是全国乃至整个世界生态环境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生态条件与环境条件得到改善,更可以改善全国的生态环境,甚至影响到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