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前景思考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前景思考

时间:2023-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拉开了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序幕。经过接近两年的反复考证,在2008年底国家终于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案,以此正式启动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之路。笔者认为在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问题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贯彻“一行一策”的方针,注重结合各银行的历史与现状科学制定改革方案。

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前景思考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改革的必要性

1994年,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国家金融体系,改变商业银行既承担商业业务,又承担过多政策性任务的局面,国家开发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成立十多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在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和中国外向型经济进程的不断加深,政策性银行出现了发展定位不清,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现在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2008年底国家开发银行正式改制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拉开了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序幕。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路

早在2007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会议上,国家就提出了要按照“分类指导、一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行改革,并且同时提出首先要推进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全面推行商业化运作,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经过接近两年的反复考证,在2008年底国家终于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案,以此正式启动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之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之路刚刚起步,所以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来之路应当何去何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应当如何改制,都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问题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贯彻“一行一策”的方针,注重结合各银行的历史与现状科学制定改革方案。第二,政策性银行改制后应当明确业务定位避免业务趋同,政策性银行改革的“一行一策”原则,不仅体现在商业化程度的高低之分、改革的先后之别,更表现在业务定位的差异化,避免趋同性。我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各家商业银行经营的同质化倾向较强、特色较少。因此,政策性银行改革中要避免重蹈此类问题的覆辙,而这就需要各家银行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找准定位,扬长避短地发挥作用。第三,强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实现股权多元化,按商业银行标准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公司管理层等治理结构,完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增加透明度。

【课外阅读】

有关国家开发银行改制前后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课后思考】

1.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改制的必要性?

2.改制前后的政策性银行在性质上是否发生了完全的转变?

3.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应当如何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