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初级卫生保健法律制度

初级卫生保健法律制度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初级卫生保健成为农民健康的保护伞。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主要包括县医院、县中医(民族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县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其他卫生机构等。

第五节 初级卫生保健法律制度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削弱,以集体公益金为基础的农村合作医疗受到冲击,农民医疗保健制度基本陷于瘫痪甚至瓦解,很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事例使人们对健康的忧患增添了几分。特别是在几次大的疾病疫情冲击下,暴露出我国特别是在农村的疾病控制工作严重滑坡,缺医少药,一旦生病,个人以及家庭根本无力承受。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医疗卫生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效,“大卫生”的观念已经基本形成,农村三级卫生网得到巩固发展,通过培训等方式使乡村一级卫生队伍的素质有所提高,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农民的身体健康切实得到保障,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加之农村卫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组建了一批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管理和技术队伍,特别是政府已承担起保证农民得到基本卫生保健的任务,使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真正落在实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神话。初级卫生保健成为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初级卫生保健是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其任务分为促进、预防、治疗、康复四个方面,包括健康教育、食品供应和营养、安全卫生饮水和基本环境卫生设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主要传染病预防和接种、地方病预防和控制、常见病治疗、提供基本药物、非传染病防治和促进精神卫生九项内容。

初级卫生保健是最普遍的公共卫生服务,应当是覆盖全体居民、个人和家庭的、低廉方便的公共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平在卫生领域的重要体现。

问题一: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是什么?

专家提示:根据《阿拉木图宣言》,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八项要素。四个方面是:

1.促进健康。包括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合理营养、饮用卫生安全水、改善卫生措施、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

2.预防保健。在研究社会人群健康与疾病的客观规律,以及它们和人群所处的内外环境、人类社会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

3.合理医疗。包括早期发现、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使用药品,以免疾病发展与恶化,促进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恶性发展。

4.社区康复。对已丧失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病残者,要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八项要素是:

1.针对当前主要卫生问题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2.改进食品供应,增进必要的营养。

3.提供充足的安全饮用水和基本的环境卫生设施。

4.开展妇幼卫生保健和计划生育。

5.积极防治传染病。

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

7.常见病和伤残的合理诊断与治疗。

8.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

问题二: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专家提示: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总体目标是深化改革,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问题,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地方病,使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到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4和1/5,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1~2岁。

我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任务包括:

1.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稳定计划免疫接种率,预防、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做好老年保健。

2.提高乡、村卫生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3.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管理,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4.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力度,改善农村居民的劳动和生活环境。

5.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促进人群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6.依法加大对公共卫生、药品和健康相关产品的监督力度。

7.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

8.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实行区域性大病统筹,逐步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实行多种形式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

问题三:怎样保障农村百姓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专家提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在农村建立起基本设施比较齐全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组建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有效地运转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协同发展,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主要包括县医院、县中医(民族医)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县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其他卫生机构等。

县医院是全县的医疗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以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县中医(民族医)医院是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承担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任务,接受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中医药(民族医药)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适宜技术推广、乡村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员培训及业务指导等任务。

县妇幼保健机构是全县妇幼保健、生殖保健中心,承担妇幼保健、生殖保健、妇女儿童健康信息监测等任务以及对乡、村两级的业务技术指导,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全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责。

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全县疾病预防控制的技术管理与指导中心,承担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卫生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与咨询等,负责传染病和各类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以及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等。

县卫生执法监督机构依法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的卫生监督执法任务,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中心,按功能分为一般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任务,负责对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村医的培训等。中心卫生院除具有一般卫生院的功能外,还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医疗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最基层单位,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和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

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除提供医疗服务外,也可以承担预防保健任务。

农村卫生服务队伍由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辅助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卫生员共同组成。

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与同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结合,对于预防控制农村地区重大疾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重大意义。

问题四:免费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哪些?

专家提示: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主要有九项:

1.针对全体人群:

(1)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

(2)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2.针对重点人群:

(1)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2)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

(3)对辖区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

3.针对疾病防控:

(1)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3)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

(4)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2009年6月,中央财政已下达第一批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标志其正式启动。这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

(1)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1994年至2001年出生的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2009年全国需接种2330万人,占应接种人群的31%。

(2)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从2009年到2011年为1000万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检查,对其中120万人进行乳腺癌检查,提高农村妇女“两癌”早诊断早治率,降低死亡率。2009年在全国200个县启动试点,完成宫颈癌检查200万人,乳腺癌检查40万人。通过试点探索适合基层的“两癌”检查服务模式和优化方案,逐步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机制。

(3)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对全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等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计划每年为1200万左右农村妇女补服叶酸。

(4)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利用三年时间,对目前全国现有和当年新发的10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力争使每例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2009年计划完成2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每名患者平均补助资金800元人民币

(5)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在贵州、云南等六省区实施,扩大地氟病区的改炉改灶覆盖范围。2009年完成87万户的炉灶改造任务,每户按400元人民币标准予以补助,同时加强已完成改炉改灶病区的后期管理和防治效果评价监测。

(6)农村改水改厕项目。规划三年为710万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2009年计划完成411万户,同时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12万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在完成以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同时,2009年还将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慢性病防治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各地确定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相关规范和绩效考核办法,落实人均不低于15元的经费,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此外,还将通过推进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由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到2015年,使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5%、85%和80%以上;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到202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问题五: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以往的合作医疗有什么区别?

专家提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以往的合作医疗相比,主要在筹资渠道、管理主体、补偿能力、统筹范围等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筹资渠道上,以往的合作医疗只是农民之间的互助共济,政府没有投入,实力不强,基金缺乏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一种筹资机制,其中政府资助占了大头。政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注入大量资金,增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力和参合农民医疗保障能力。

在管理主体上,以往的合作医疗是由集体组织和农民自己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政府主导来组织推动,强调公开透明,群众监督。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更加健全,基金管理和使用更加规范,医药费报销比例更为科学,参合农民就医和医药费报销更为便捷,能够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作用,更好地为参合农民提供医疗保障。

在补偿能力上,以往的合作医疗由于资金来源单一,资金总量少,对农民大病补偿的能力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受益面,重点解决参合农民患大病住院医药费用的补偿问题,最多可获3万元的补偿。通过这样的举措,我们解决大病治疗的能力提高了,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在统筹范围上,以往的合作医疗是以村或乡镇为单位统筹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以县(市)为单位统筹管理。统筹范围的扩大,体现了“大数法则”,大大增强了保障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问题六:什么样的人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如何参加?

专家提示:以当地公安机关登记的农业户口的居民为参合对象,以农户家庭(实际在一起居住的农户)为参合单位。已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学生和其他人员实行双参双报。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一人不愿意参合,那么该家庭其他成员不允许参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实行农民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管理,必须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不得挤占、挪用。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定期向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使用情况;要采取张榜公布等措施,定期向社会公布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情况,保证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

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结合的办法,既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兼顾农民受益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