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美国模式——供求减少路径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建构出发,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禁毒策略为控制供求。此外,美国理论界一般认为,减少需求的禁毒策略遵循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改变潜在吸食者的心理状态;其二,改变潜在吸食者的客观条件。
一、美国模式——供求减少路径
从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建构出发,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禁毒策略为控制供求。这种路径选择建立在毒品作为一种“商品”的假设基础之上,认为减少供应或者压制需求均能有效控制毒品。但是,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供求控制策略又存在严重的分歧。一方面,严厉的控制毒品供应的措施也可能影响毒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温和的减少毒品需求措施也可能减少毒品的供应,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理论上那样分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Mark H.Moore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评估减少毒品供应策略的实效和可行性,即毒品政策本身、有组织犯罪政策、对外政策。[4]毒品供应减少路径作为一种重要的禁毒措施,具体通过打击毒品走私、摧毁贩毒集团、减少毒品流入非法市场的数量以发挥作用,在理论上,通常把这种措施形象地表述为“堵源”。但是,从美国的禁毒实践来看,这些围绕“堵源”的传统禁毒措施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美国数千公里的边界线无法面面俱到地实现边界对于毒品流入的封堵,摧毁主要贩毒集团的策略更多只是一种理论假设。不仅贩毒集团高层隐蔽性强、难以发现和指控,而且贩毒组织的替代性也非常强,即使逮捕了贩毒集团的首要分子,也会有其他成员或组织乘虚而入,继续贩毒组织的经营。此外,美国理论界一般认为,减少需求的禁毒策略遵循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改变潜在吸食者的心理状态;其二,改变潜在吸食者的客观条件。[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