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昆明市毒品问题现状

昆明市毒品问题现状

时间:2022-05-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昆明市毒品问题现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毒品问题在我国又死灰复燃,来势迅猛,吸毒人群也在迅速发展蔓延。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昆明市的毒品犯罪猖獗,毒品问题的形势更加严峻,毒品在昆明市形成的过境、中转、集散犯罪活动问题十分严重。冰毒的大量侵入,已成为继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之后对昆明市危害极大的新型毒品。

一、昆明市毒品问题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毒品问题在我国又死灰复燃,来势迅猛,吸毒人群也在迅速发展蔓延。毒品问题大多与抢劫、抢夺、凶杀、盗窃、黑恶势力犯罪联系在一起,是滋生、诱发严重刑事犯罪和治安问题的重要因素。云南省由于毗邻世界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地区,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昆明市的毒品问题形势十分严峻,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毒品犯罪猖獗,毒品过境、中转、集散犯罪活动问题严重

当前,在世界毒品问题日益泛滥的影响下,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毒品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金三角”地区仍是对我国危害最大的境外毒源地,所生产的海洛因主要贩入我国。2003年全国查获万克以上贩卖海洛因案件156起4.13吨,所缴获的海洛因全部来自于“金三角”地区。近年来,在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和海洛因产量持续大幅减少,缅北地区毒品生产向新型毒品转型,冰毒产量已超过海洛因,新型毒品对我国的渗透明显加剧,流入我国的数量也逐年增多。2005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发现来自缅北的冰毒片剂,仅云南省就缴获冰毒2.62吨,创历史新高。2006年,云南省查破冰毒案件1 544起,缴获冰毒3.85吨,缴获数量居全国首位。

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昆明市的毒品犯罪猖獗,毒品问题的形势更加严峻,毒品在昆明市形成的过境、中转、集散犯罪活动问题十分严重。受毒品暴利的刺激,一些犯罪分子以家族、地缘为纽带,形成职业贩毒犯罪团伙,他们与境外贩毒势力相互勾结,大肆将毒品走私入境,并以昆明市为中转和集散地,通过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渠道贩运到各地。2002年,昆明市共查破各类贩毒案件6 809起,同比增加了72.3%;抓获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7 241名,同比增加了72.7%;缴获各类毒品846.07千克,同比增加了34%,其中,海洛因649.64千克,冰毒121.8千克,同比分别增加了24.9%和15%,当年的案件数、缴获数、抓获数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与2001年相比,案件数、缴获数、抓获数分别增加了99%、99.1%和45.3%。同时,大宗过境贩毒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千克以上的大宗毒品案件直线攀升,2002年全市查破千克以上毒品大案127起(其中万克以上案件15起),同比增加了119%,如2002年6月、7月,昆明警方和香港警方首次联手,历时两个月,侦破了滇港“DG6·26”贩毒案,缴获毒品海洛因23.4千克,缴获毒资人民币100万余元,港币26.5万余元,抓获缅甸毒枭等13名违法犯罪嫌疑人。2005年,昆明市打击毒品犯罪力度增强,共查破毒品案件6 877起,缴获毒品753.9千克,冰毒576.5千克,千克以上毒品案件134起,同比上升了1%。

随着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对我国的渗透不断加剧,“金三角”地区的毒品生产向新型毒品转型,昆明市也成为新型毒品的主要过境、中转和集散地。2005年,昆明市破获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案件80起,其中千克以上大宗案件29起,缴获冰毒576.5千克,缴获量比2004年增长了4倍,抓获涉毒人员近200名,打掉贩卖新型毒品网络、团伙5个,摧毁吸、贩新型毒品窝点13个。2005年11月份,昆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成功破获了“11·18”特大冰毒案,一案就缴获冰毒110千克,创下了昆明禁毒之最。冰毒的大量侵入,已成为继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之后对昆明市危害极大的新型毒品。

从已侦破的毒品案件来看,60%以上为外省籍毒贩所为,且涉及全国21个省(区、市),其中尤以四川、贵州、新疆籍人员贩毒最为突出。他们内部组织严密,分工明确,警觉性高,以做生意为掩护,与境内外毒贩相互勾结进行贩毒活动。他们在昆明或直接到境外购买毒品,通过昆明中转分销至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牟取暴利,呈现出外来人员贩毒活动猖獗,且具区域化、团伙化、武装化的特点。

(二)毒品种类从单一的传统毒品向多元化的新型毒品转化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我国主要受“金三角”过境海洛因的危害,相对而言,当时的毒品问题较为单一。自1990年我国破获首起冰毒案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开始在一部分地区蔓延,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新型毒品问题又日趋严重,我国既面临鸦片类传统毒品继续蔓延,又面临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多元化的新型毒品迅速蔓延的双重压力,昆明市的情况也不例外。

因“金三角”地区制贩毒势力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罂粟种植面积和海洛因产量持续大幅减少。据联合国监测,2004年“金三角”地区罂粟种植面积为95万亩,2005年为49.2万亩,2006年为32.3万亩,2007年为27.9万亩,比2004年减少了70%,下降到30年来的最低点。加之冰毒、摇头丸、K粉等新型毒品具有原料容易获取、生产成本低、工序简单、利润高、有较大市场空间、国际关注力低的特点,同样可以满足“金三角”地区制贩毒组织“以毒养军”的需要,因此,“金三角”地区毒品生产已由传统单一的鸦片类毒品向多元化的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转型,冰毒产量已超过海洛因,新型毒品流入昆明市的数量也逐年增多,2002年昆明市共破获冰毒案件15起,缴获冰毒121.7千克,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和2%;2003年昆明市共查破吸贩新型毒品案件28起,比2002年的15起大幅上升了86%;2005年全市共缴获冰毒576.5公斤,缴获量比2004年增长了4倍。

(三)毒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滥用毒品种类多元化

目前,全国已有2 000多个县、市、区发现吸毒人员,约占县、市、区总数的70%以上,其中,吸毒人数在1 000人以上的200多个。2003年,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达105万人,除已死亡、逮捕、劳教和部分戒断巩固人员外,实有吸毒人员超过74万人;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吸毒人员78.5万名。我国已经从一个毒品过境国发展成为重要的毒品消费国,贩毒分子已经把过去的“中国通道”变成了今天的“中国市场”,并且毒品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从昆明市登记在册吸毒人员的情况来看,吸毒人员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登记在册数为12 453名,2001年为14 022名,2003年为14 463名,2004年为17 661名,2005年为17 974名,到2006年在册吸毒人员已增至18 294名,与2000年相比,吸毒人员上升了46.9%。

受国际和国内日趋严重的新型毒品犯罪的影响,毒品消费市场中滥用毒品的种类也日渐多元化,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滥用问题较为严重,吸食大麻、扎吸杜冷丁、滥用安钠咖等情况在局部地区日益突出。2002年,全国共发现吸食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人员3.56万人,同比上升了73%。昆明市一些歌舞娱乐场所内滥用冰毒、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问题日益加剧,涉毒的场所和滥用人群还在进一步扩大,吸食冰毒、摇头丸等毒品的场所,过去主要是在迪斯科舞厅、KTV包房等,现在已逐步向茶艺吧、咖啡厅、酒店、宾馆等蔓延,甚至出现家庭派对群体吸毒现象;滥用人群已由过去以社会无业青年为主,逐步向公司职员、演员、大学生和国家公职人员等其他社会阶层扩散。由于过去对新型毒品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社会和群众对新型毒品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之部分娱乐场所、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为了牟取高额利润,纵容、包庇甚至直接参与新型毒品的散播,将部分场所作为传播毒品的载体,因此,新型毒品的扩散速度已远远超过传统毒品,因吸食新型毒品而引发斗殴、伤害、杀人等案件已屡见不鲜,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威胁。

从近年来收戒吸毒人员情况来看,昆明市本地吸毒人员人数总体呈下降之势,而外来吸毒人员人数总体呈上升之势。2000年昆明本地吸毒人员收戒6 149名,2001年收戒3 624名,总体下降了41%;2000年外来吸毒人员收戒2 652名,2001年收戒3 690名,外来吸毒人员收戒数超过昆明本地人数,总体上升了39%;2006年,昆明本地吸毒人员收戒4 181名,与2000年相比减少1 968名,下降了32%;而收戒外来吸毒人员4 100名,与2000年相比增加1 448名,总体上升了55%,吸毒人员由过去以本地吸毒人员为主转化为本地和外来滞昆吸毒人员并存的格局。

(四)吸毒人员戒断巩固难,复吸率高

从昆明市公安机关收戒吸毒人员情况来看,收戒数呈逐年上升之势,从2000年的8 801名增至2005年的18 665名,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但在戒断之后因复吸毒而送劳教人员也从2000年的1 463名增至2004年的6 083名,同样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戒断数和戒断巩固率都非常低,吸毒人员屡戒屡吸,复吸率居高不下,成为禁吸戒毒工作的瓶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