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法律原则的概念

法律原则的概念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法律原则作为法律制度的内在构成部分,体现了法律与社会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公序良俗”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维系主体间正常交往所必需的道德准则。因此,在使用普遍性概念和抽象性概念来力求法律的明确性和确定性的同时,立法者也开始使用模糊概念如“公序良俗”、“合理注意”等来涵盖法律规范没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的事件,使其具有更大程度的适应性,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

一、法律原则的概念

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具有综合性、稳定性特点的原理和准则[2]。法律原则作为法律制度的内在构成部分,体现了法律与社会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法律原则具有法律性与道德性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方面,它们具有道德性,“法律原则通过自身的协调反映了我们的道德情感,使法律获得了道德特征,获得了道德权威”[3];另一方面,它们之所以被称为法律原则,是因为它们已经被法律确认下来,成为法律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所以,法律原则是法律与道德价值相联系的桥梁。法律原则反映了社会共同体成员的一般政治要求和道德准则,是一个道德共同体的社会舆论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和作用因素对法律的影响的直接反映。例如,“公序良俗”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维系主体间正常交往所必需的道德准则。这一以社会学的考虑为基础的准则,已经成为一个法律原则,它构成了现代各国法律的基础,从宪法到民法以至各国专门性的法律,都将它作为根本准则。又如,在现代社会,民主是普遍性的政治要求,民主获得法律的确认之后,就成为宪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因此,法律原则,尤其是一般法律原则,始终体现着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了法律体系的灵魂,决定着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法律原则的出现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是法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法学认识深化的结果。从总体上讲,法律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向演进的,从使用个别性概念到使用普遍性概念、抽象性概念再到模糊概念,是法发展所经历过的一般过程。立法者总是试图超越自己经验直观感受的事物而得出普遍性概念和抽象性概念,但它们并不足以使法律具有更大程度的一般性和社会适应性,不足以确保法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调整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因此,在使用普遍性概念和抽象性概念来力求法律的明确性和确定性的同时,立法者也开始使用模糊概念如“公序良俗”、“合理注意”等来涵盖法律规范没有作出具体明确规定的事件,使其具有更大程度的适应性,扩大法律的适用范围。在此基础上,立法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引进了法律原则。现代各国的法律制度已经包含了一整套法律原则,例如,宪法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行政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等等,它们彰显了法律的本质,是法律规范所设定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在价值上的逻辑起点,统率着相关法律制度中的规范。而且,正是这些法律原则才奠定了现代法律的基础,例如,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称等原则体现了现代刑法与古代刑法的根本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