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改革高校法制教育制度

改革高校法制教育制度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提高高校法制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应对高校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者通常把义务性规范作为重点教育内容,而对授权规范不予重视,给大学生一种错觉。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

第三节 改革高校法制教育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存在一些偏向,一是重义务轻权利;二是重知识轻观念;三是重刑事轻民事;四是重理性轻感性;五是重思想轻行为,这些影响了高校法制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为提高高校法制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应对高校法制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对高校法制教育目标的改革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上,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变单纯的法制知识教育为全面的法律素质教育。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指大学生所具有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以及应用法律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因素。它不仅包含法律意识,还包括把法律意识转化为自觉的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法律行为。法律素质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素质、特别是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高校法制教育内容的改革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上,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守法与用法相结合,关注和尊重大学生自身的合法权利,促成大学生法定权利的积极实现。把权利和义务、知识和观念、法律思想和法律心理教育协调起来。在高校法制教育中,教育者通常把义务性规范作为重点教育内容,而对授权规范不予重视,给大学生一种错觉。似乎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法律是限制人的自由的。我们只有在教育内容上兼顾权利和义务两方面,才能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法律心理和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权利是法的内核,没有对权利的要求也产生不了对法的需求和对法律的渴望。法律是上层建筑,必须为经济基础和发展生产力服务,为实现人们的合法利益服务。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与每个人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把利益作为基律教育的切入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近年来在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备过程中,以权利为本位,旨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利益主体经济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如: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国家赔偿法等出台,无不反映了立法的价值取向。当然,我们强化权利意识,树立权利义务对等观念的同时,还必须明确,权利也是有界限的,是法定的,权利内在含义是公民在法律划定的界限内享有价值选择、行为自由和利益获得的可能性。

三、对高校法制教育方式的改革

在高校法制教育的方式上,由原来仅仅传授具体法律规范条文,转化为法律意识教育与法律技能培养相结合,通过法律实践,培养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判断是非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由于大学生年龄、经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大学生对社会法律现象的认识往往是通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亲身感受得到的,用自己内心确认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是非,用传统的社会调整方式和手段来处理纠纷。因此,高校法制教育仅仅传授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还不够,还应培养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判断是非和依法办事的能力。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迅速发展,法律规范日益增多,法律现象日益复杂,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需要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相结合。通过法律实践,使大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运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发生纠纷时知道如何寻求法律保护,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在法制教育中可采取以法析案,运用法学原理分析解决具体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配合教学内容举办模拟法庭、知识竞赛、法律咨询、参加报刊法制案例讨论、旁听审判机关对具体案例的审理等等。在多种形式的法律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能以法判明是非和善恶,以法律的途径处理现实纠纷,维护合法权利,从而养成依法办事、依法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大学生通过法治力量战胜邪恶和自身弱点,从而更加自尊、自立、自强,更加坚信法、崇尚法。同时,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民主意识,教育大学生珍惜民主权利,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引导他们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促进基层民主建设。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