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华网·天津频道年月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新华网·天津频道年月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华网天津4月19日电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首批57所试点培训院校之一,天津工业大学日前为来自京津冀以及贵州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培训,以提升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设计能力,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霍连文在当地文化馆工作,他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是他的责任。此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

新华网天津4月19日电(康宁 李思琦白晨旸)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首批57所试点培训院校之一,天津工业大学日前为来自京津冀以及贵州等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培训,以提升传承人群的文化素养、设计能力,推动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受聘讲授“魏县花布染织技艺”课的霍连文是来自河北省的非遗传人,他用视频展示了夹缬蓝印的制作过程,繁复的工艺手法,最后成品展示在众人眼前时引起的一阵叫好。

霍连文从十五岁开始学习染布手艺,今年已经56岁了。2006年至今一直专注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他说:“从小就看村里的年长手艺人做,十几岁就拿着自己做好的成品去集上卖钱,坚持这么多年,其实是小时候的情结难以割舍。”霍连文在当地文化馆工作,他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是他的责任

他说:“以前的手艺人,年龄也大了,眼睛也花了,更难的是一些工艺所用材料,都找不到了。比如彩印花布,比起扎染蜡染,其实历史更为久远。”

对于彩印花布的继承和发展,他说:“首先是保护,我在家里收藏了上万件传统的旧花布,我将花样保存下来,做成模板,希望能保存得更久一些。其次是发展,它是一个传统的技艺,在款式、图案上,年轻人是不太中意的,还有,这些花布做出来怎么用,我现在把它做成装饰画,做成人们现在所需要的东西,改变成现在人们喜欢的样式。”

参加这次培训的学员们带着各自不同的传统技艺来到天津工业大学。

南开区联升斋刺绣博物馆的李素敏是苏绣的传承人,“艺术是相通的。”她愿意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技艺,这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延续,“这些东西都是几千年老祖宗身上承传下来的,不应该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来自贵州的苗绣大师刘正花是学员,也是老师,她刚刚给艺术学院的学生上了两天半的苗绣课程,今天又来听霍老师讲印染。她希望能把其他的传统技艺跟苗绣相结合,使苗绣能焕发新的生命力。作为天津工业大学的校外导师,她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亲自授课,教授4个学生苗绣,她希望苗绣能够后继有人,更加发扬光大。

此次活动,吸引了很多天津工业大学的学生。来自服设1405班的鲁梦霞谈到:“本次活动的举行,让我拓宽了自己的专业视眼,让我对夹缬和灰缬有所了解,为我以后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