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网络传媒是否属于大众传媒

网络传媒是否属于大众传媒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自20世纪40年代提出后,已经从理论转变为传媒界的一种具体行动,传媒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势不可挡的趋势,发源于西方的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已在我国得到广泛赞同。但在诸多论题中,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因此,需要重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督促大众传媒都做有责任的媒体。

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理论自20世纪40年代提出后,已经从理论转变为传媒界的一种具体行动,传媒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社会势不可挡的趋势,发源于西方的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已在我国得到广泛赞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对大众传媒属性认识的深化,我国大众媒体突破了此前单一的“喉舌”角色,媒体市场化的动作、产业化经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崛起,都不同程度地带来了传媒责任缺失问题。因此,开展对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研究,具有相当迫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说,传媒社会责任研究是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需要。任何理论都是由于需要而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产生的,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与时俱进。从时间上看,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当时广播电视业才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等新媒体还杳无踪影。而时至今日,大众传媒生态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型跨国传媒集团的依次出现,广播电视业的异军突起,网络新媒体的横空出世,传媒兼并与垄断风起云涌,西方广播电视业民营化风潮跌宕起伏等,都彻底地改变了大众传播业的格局与运作方式。从空间上看,大众传播的社会责任理论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尽管传媒社会责任理论提出后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同,但当时的理论家们是立足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与传播实践来建构的这一理论,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因而,与文化传统和具体制度休戚相关的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在具体使用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打上本土化的烙印。时空的变迁与实践方式的变化呼唤理论的更新,传媒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是理论更新发展的需要。具体到中国语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大众传媒业发展壮大,特别是产业化经营与市场化实践,关于大众传媒的理论研究建树甚丰,取得了众多理论成果。但在诸多论题中,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研究始终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也是中国传媒理论建设的需要。

从现实意义上说,传媒的社会责任研究是大众传媒社会责任实践发展的需要。“理论是普遍的概括,它是为总结我们对世界运行理解而进行的。”[5] 媒介理论概括的逻辑起点是传媒的丰富实践,理论的作用在于理解、解释并指导传媒的运行。从实践层面看,大众传媒的运行涉及广泛的社会领域,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环境、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巨大。从社会发展看,当前社会已进入全球风险社会,担当责任已成为社会个体与各类组织的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大众传媒作为现代社会信息的中枢神经系统,在预警和应对风险中能够并应当担当起重要责任。从传媒自身建设看,每一个传媒组织都身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而要提高经济效益,树立声誉形象,吸引优秀从业者,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传媒组织的品牌建设,而一个媒体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媒体是影响传媒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我国社会现实看,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全国人民追求奋斗的目标,维护社会稳定,坚守公平正义,针砭社会时弊,提供公共论坛,都需要大众传媒担当起责任。而与这种要求相左的是,在实践与具体的运作中,部分传媒组织及传媒从业人员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辜负了社会公众对传媒的角色期待。因此,需要重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督促大众传媒都做有责任的媒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