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十岁正当年

三十岁正当年

时间:2023-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代 序三十年前,源于一个共同追逐的新闻梦想,校报学生记者团成立;三十年间,一批批学生记者用自己的努力在校报留下了青春的印章。1985年的一张校刊招聘学生记者的启事,变成了东师校园新闻人的集结令。

代 序

三十年前,源于一个共同追逐的新闻梦想,校报学生记者团成立;

三十年间,一批批学生记者用自己的努力在校报留下了青春的印章。

三十年,我们不曾忘记的是共同的名字——学生记者;

三十年,我们不曾辜负的是肩负的使命——校园报道。

三十年的成长与蜕变,换得岁月的激情流淌于字里行间,实现时光的脚步驻足在相机的眨眼;在校党委宣传部的支持和校报编辑部老师的指导下,多少学生记者把大学精神熔铸在字里行间,把人文关怀写进妙语华章,多少个志趣相投的个体在这里找到了梦想的归属,与它相伴走过30年。

1985年的一张校刊招聘学生记者的启事,变成了东师校园新闻人的集结令。为了共同的新闻梦想,为了更好地交流信息,怀揣着迅速、及时反映大学生活的朴实初衷,21名学生记者聚合于一颗初心,分散在各个角落,为《东北师大校报》注入了新鲜的力量,擎起了报道校园新闻、展现学子风采的火炬,从通讯员集体一步步发展完善成长为如今这样一支校园学生精英团队。

记者团的成立开启了学生记者在校园新闻里“纵横驰骋”的时代。带上记者证,采访时我们站在新闻事件一线,融进师生工作生活学习,仔细聆听校园里每一处花开的声音;提起笔和纸,写稿时我们共度无数个苦苦求索的深夜,反复斟酌于精准传达的标点,力图展现校园里每一个热点。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首期学生记者就提交了“长春市好新闻奖”这样令人满意的答卷;1998年抗洪救灾,学生记者感人事迹的报道带动了一次次捐款热潮;2003年非典,一篇篇校园生活掠影传递着特殊时期的正能量;建校周年庆典、大学生招聘会、篮球超级联赛……我们愿做对学校前进热情洋溢的记录者,我们愿做勇于表达学生观点与思想的思考者,为了让校报成为东师的一面明镜,学生记者发出灼灼之光。

1990年校报开辟“学生版”,学生记者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天地。为了搭建更多的思想交流平台、技能锻炼舞台,学生记者自己的刊物,东师的“南方周末”——《东师风》在2008年应运而生,而创刊号临时改为地震特刊更是体现了它的责任担当。面对日渐强大的新媒体浪潮,学生记者敏锐地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开拓网络阵地,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平台,《东师风》为锻炼平台,校报为展示平台,外媒为发展平台”的队伍建设模式,学生记者在各大平台上发声,显示出了在校园强大的影响力。

这里不仅是集聚校园英豪的家园,更是培养新闻人才的摇篮。编辑部老师是领路人,带领每一名稚嫩好奇的学生踏入新闻传播的大门,助力每一个拥有新闻梦的种子生根发芽,一次次促膝交谈有如朋友般亲切温暖;聆听校外媒体人传授经验,实战于社会媒体的机会更是让学生记者触摸到了新闻的脉搏;一批批学生记者在这里成长蜕变,一颗颗年轻的心在这里找到了方向,他们怀着满满的感恩与收获踏入媒体一线,开辟出精彩的人生道路,留下一串响亮的名字。

三十年,我们携手努力,将发生在东师校园里一万多个日夜的故事凝固在铅字间;三十年,与你即将书写的万里华章而言仅仅是一个瞬间,往昔的成绩是为了更好的续航,前行的风帆已经扬起,三十而立,我们正当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