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拒绝平庸”

“拒绝平庸”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新京报,从事TMT报道,至今已满6年。但“寻找中国创客”报道,从第一期策划会开始,到项目架构搭建、项目报道、落地论坛,每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也因为新京报“boss团队”的各种激励、压力,我真的像那些创始人说的那样: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产品。正如那些创业者所说,拒绝平庸、颠覆创业。这个思维对新闻报道也是适用的。

2009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新京报,从事TMT报道,至今已满6年。

最近有几位老朋友表扬我:哇,你做创客项目,进步很快,几期下来,看上去就很成熟了。有一位甚至夸张地说:“你这两个月完胜之前六年。”

我在一次部门会上分享了做创客报道以来,采访突破方面的心得。在琢磨给传媒研究院供稿的时候,我意识到,其实进步加速更多来自心态的转变:从一个管理者标高到创始人心态。

报人喜欢把每天的版面比喻成一道菜,记者提供原材料,编辑是大厨,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做一道美味菜肴。当然,后面还有主编、执行编委等“品菜师”层层把关。和那些肩负天下道义的深度报道记者不同,产业经济记者很少能从一篇篇日常报道里,找到“江湖游侠”“无冕之王”的荣誉感。尤其是在熟悉报纸新闻的产业链后,很容易产生惰性:反正版面好不好看,记者只是一部分责任而已。编辑和记者的责权边界非常模糊。

但“寻找中国创客”报道,从第一期策划会开始,到项目架构搭建、项目报道、落地论坛,每个环节我都参与其中。也因为新京报“boss团队”(可对标为投资人)的各种激励、压力,我真的像那些创始人说的那样: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产品。从酝酿期、创作期到修改期,在这个过程中,我头一次跟编辑“急”了,我也在“饥渴”地寻求各种建议,希望那些“孩子们”的生命之路能长一点。

正如那些创业者所说,拒绝平庸、颠覆创业。这个思维对新闻报道也是适用的。好的新闻作品,也需要记者有创造力。从文本到逻辑架构、到视野,甚至采访过程中,一些脑洞大开的问题,能和被采访对象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