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殖民化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非殖民化运动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化理论从西方中心的角度解释和规划了全球社会变迁的基本模式,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依附于冷战逻辑和美国作为全球霸权的国家战略。第三世界国家希望通过内部的团结和对自身资源的调动,成为国际体系中一股不同于美国和苏联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独立与能动的力量。

现代化理论从西方中心的角度解释和规划了全球社会变迁的基本模式,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依附于冷战逻辑和美国作为全球霸权的国家战略。苏联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也采取了相似的手段。有学者指出,美国和苏联在欠发达国家展开的援助竞争给这些受援国带来了深刻的分裂,而在援助活动中的一系列明显或隐秘的干预行为对第三世界国家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14)。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非殖民化运动从分散走向联合,新兴国家试图摆脱美苏争霸的冷战架构,从自身的历史和在全球权力结构中的位置出发,寻找国家发展的独特道路。以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标志的第三世界运动是这一新的社会变迁的视野在国际政治层面的表达,其主要诉求是新兴国家拒绝通过与超级大国的结盟来获得发展援助和军事保护,强调独立自主的国家发展原则,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联盟。第三世界国家希望通过内部的团结和对自身资源的调动,成为国际体系中一股不同于美国和苏联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独立与能动的力量。在理论层面,也出现了基于马克思主义批判政治经济学和反殖民主义思想之上的、从第三世界的角度解释全球社会变迁和不发达现象的理论体系,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解构和批判。这种第三世界视角的发展理论也产生了相应的国际传播理论,即文化帝国主义范式,成为发展传播学及其政策后果的主要批评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