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价值认同的营销观

价值认同的营销观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心理学中,“认同”的定义是指一种认识的过程,或者是一套价值的模式。“价值认同”是指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所提供的一组利益的确认、归属、同意和赞许,由此两者间产生分享、互动和发展共荣。

在心理学中,“认同”(Identity)的定义是指一种认识的过程,或者是一套价值的模式。“认同,是一种行为、一种动机、一种过程”[1],是一种确认与归属。它包括价值内化的心理过程与社会化的学习过程,是个体通过一系列的自我行为去加强与另外一个人(楷模)相似的知觉。著名心理学家帕森(Preston)在1997年提出,“认同”是社会过程复杂作用的结果,它不是自然地发生,而是长时间学习的结果。麦克昆里(McQuail)认为,持久的“认同”是以语言、宗教和国家为基础的,而以品味、时尚和风格为基础的“认同”是短暂易逝的。[2]

“价值认同”(Value Identity)是指对一特定的观点主张和准则规范的确认(Identification)、同意(Approval)、赞许(Agreement)和归属(Belongingness)。它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归属感,真实的经验与虚拟的想象相结合,经由一定的过程而构建的一种共识和共鸣。现代社会文化互动交流多元而频繁,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常常遭受冲击,“价值认同”形成过程不是稳定的、集体式的,而是在多元开放和互动中产生,甚至还会有异质文化的介入形成一种认同协商,可见,“价值认同,并非固定不变,而必须因时因地制宜。”[3]

“价值主张”(Value Statement)在传统市场营销管理中,是指企业和品牌所提出某种与顾客相关的一组利益主张——用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虽然“价值主张”是无形的,但它终可以通过有形的、实际的提供物来呈现。其中,这里所说的提供物可以是产品、服务、信息和体验的某种组合。营销过程中顾客所感知到的有形利益、无形利益与成本的综合,往往可以看作质量、服务和价格的组合,称为“顾客价值三角形”。一般来说,价值感知会随着质量和服务的提高而提升、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价值满意”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的实际表现与自己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如果产品的实际表现低于期望,顾客是不满意的。如果相等,顾客是满意的。如果超出了期望,顾客就会非常高兴[4]。传统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并获得利益。由此,营销管理者所提供的价值经由消费者感知、使用和评价后,与消费者的既定满意度期望值作一对应,便获得营销活动的闭环和结果评定。

而到了数字时代,一味从营销者角度出发所构建的“价值主张”,在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的消费者眼前,变得不再是强势有效的营销法宝,而“价值认同”,则是立足消费者,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营销观念,日益成为营销管理中品牌与消费者相互认可共同成长的必杀技。

“价值认同”是指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所提供的一组利益的确认、归属、同意和赞许,由此两者间产生分享、互动和发展共荣。数字时代信息资源不是匮乏而是充盈过度,在信息如海啸般扑面而来的情境中,是消费者掌握着主动权进行信息的过滤、筛选和接收,品牌提供的营销内容,如果不能赢得目标消费者的认同并愿意主动获取,再有价值的内容主张也毫无意义。由此,在与目标消费者建立亲密关系的数字化传播策略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在传播内容的生成管理过程中,不仅从消费者的“需求心”出发,还要以消费者的“认同心”出发,争取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同”。

注释

[1] 林瑞瑞,《媒介、消费与认同:台湾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剧之效果研究》,世新大学,2000年

[2] 陈青文,《沟通与和谐:汉语全球传播的渠道与策略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 杨如英,《多重互文、多重空间——论古都中的文化认同与文本定位》,1998年

[4]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凯文·莱恩·凯勒(Kevin Lane Keller)著,王永贵等译,《工商管理经典译丛——营销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第14版,全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