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总理道歉反思国内户籍歧视
渥太华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3时,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在加议会发表正式声明,代表政府就“人头税”问题向全加华人道歉。哈帕充分赞扬了华人在加拿大的建设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加议会三大反对党自由党、魁北克政团和新民主党先后致辞,支持政府的道歉声明。新民主党党领林盾用广东话开头,向应邀在议会里见证道歉的华人说“对不起”。
数据显示,19世纪后期,在加拿大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修筑中,先后有超过15000名华工参与建设,其中4000多人客死异乡。华人劳工为加国铁路的贡献世所公知,但在铁路竣工之时的仪式上,却没有一个华工的身影。不仅如此,加政府还制定了《华人入境条例》,从1885年至1923年,向81000多名华人移民收取了入境“人头税”,每人缴纳数目从50加元一直涨到500加元,这相当于当时一名华工两年的薪水。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族群性歧视,加华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奔走呼吁为历史上的“人头税”平反。随着加拿大总理哈珀的道歉和相应的赔偿计划的出台,这个问题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这是加华人不懈申辩并坚持国家必须表明态度的艰苦回报,也是加华人国内社会地位提高并得到全加承认的历史逻辑。
但是,在为历史上的华工冤魂和当下的加华人欣慰的同时,却让笔者无法不联想到国内的严重的农民工歧视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与加华人遭遇的境况从表面上看具有不同的表现,而且属于内外有别,但在实质上却具有相似的本质,都是群体性歧视和由相应规则支撑的制度性歧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工潮”波波相涌,迅速地流入中国各种规模的城市,成为中国社会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累计数量达数亿的农民工,为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步伐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承认,傲慢的城市始终拒绝农民工的身份融入,以各种“暂住”的形式提醒他们从哪里来再回哪里去。
从历史进程的逻辑出发,不难找出建国以来城乡二元分治的社会管理模式是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城市与农村就像两个巨大的城堡,但是实质不同,一个富丽堂皇,一个破败不堪,虽然都是国人居住,却高低有序,不能造次。严格的户籍制度与差别巨大的社会保障安排,使得“进城”的农民工只不过是“进来”一下而已,或者捉刀拾瓦砌墙,或者掏粪捡破烂看孩子,赚点银子之后你还得回去。即使农民工给城里盖了无数座高楼,这里也不会给他们半分钱的养老金,因为社保体系的初衷关怀的只是城里人;即使农民工在城里居住到死,他们的骨灰还得送回村里的土炕上,因为这里没有他们的户口也就无处搁置。不是城里人品行恶劣,而是有着明确的相关条文规定,谁不执行,自己承担后果。
在国内改革进程日渐关注公平与公正,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逐步开化,国家与社会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并开始有所举动。可是,这一进程现在还看不到完全解决的终点时间。前几天,曾以拆除单位围墙向社会开放闻名的明星城市大连出台了《大连市关于私人投资、购买商品房户口迁入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市外人员及本市农业人口在主城区购买商品住宅,购房款80万元以上;购买公建商品房,购房款100万元以上的,购房者本人、配偶及未婚子女户口可以迁入。农民工与加拿大华人受到的歧视相比,笔者分不清谁的程度更高,但可以分清的是农民工并不比加华人受到歧视的持续时间短多少。这种以制度保证为支撑的群体性歧视应该尽快解决,不需道歉不需赔偿,只要城乡一视同仁,就是国人与国家之福了。
(本文发表于2006年6月24日《信息时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