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行抗日根据地射向敌人的炮弹

太行抗日根据地射向敌人的炮弹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正式出版,铅印,四开四版,隔日刊。笔者收藏有一份这一期的《新华日报》(华北版)。1943年10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河北涉县更名为《新华日报》(太行版),成为中共太行区委的机关报。

1939年1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正式出版,铅印,四开四版,隔日刊。在发刊词中,它被定位为报道与记载华北抗战中一切可歌可泣之伟大史绩,塑造华北抗战中民族英雄之典型。其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第二,反映华北敌后军民英勇奋战的业绩;第三,突出宣传在抗日根据地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的光辉成就;第四,重视国际宣传报道。

《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之时,正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笔者收藏有一份1939年7月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华北版)第90期(图4-55)。

该期报纸出版时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8周年,因此,报纸在头版发表了《英勇奋斗的18周年》的社论。社论说:“中国共产党,经过18年来的奋斗,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公认与赞许的,先进而且强大的革命政党。”

这期报纸的珍贵之处还在于增出了两版增刊,是独立发行的两个专刊,而且都是创刊号。第一版是晋东南鲁艺木刻工作团创办的《敌后方木刻》创刊号,第二版是新华文艺社创办的《新地》,后更名为《新华文艺》(图4-56)。

从1941年7月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南进的企图,对我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毁灭性的大“扫荡”。当时根据地普遍存在麻痹情绪,报纸除为粉碎敌人大“扫荡”进行反复动员外,还连续数期发表社论,纠正普遍存在的麻痹情绪。特别是在1941年10月17日出版的第470号报纸上,更是发表了《我们再作一次呼号》的社论。笔者收藏有一份这一期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图4-57)。社论提出了一个严重而尖锐的问题,写道:“关于反扫荡的动员和准备,我们曾不惜浪费纸笔,一而再、再而三地作了许多宣传、解释、动员和呼号,总算已经尽到了我们舆论上应尽的职责。……然而,痛心的是我们这种真心诚意的呼号,竟未能刺激起全体军民的严重的,尖锐的警觉。”社论接着明确地指出了产生这一严重现象的原因,说:“问题还在于我们干部同志的太平观念与麻木不仁。一年的安居不动的生活,大大地腐蚀了我们自己。”社论在转述了晋察冀反“扫荡”中的痛苦教训以后,大声疾呼:“难道一定要自己流了血、受了苦、吃了亏,才能觉醒过来吗?”

1943年下半年,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为迎接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适应形势大发展的需要,进行全党整风运动,华北新华日报社主要干部大部分调回延安。为此,北方局决定停办《新华日报》(华北版),改由中共太行区委续办《新华日报》(太行版)。

1943年10月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河北涉县更名为《新华日报》(太行版),成为中共太行区委的机关报。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报社通过连续出版“号外”的形式,将重要内容、重大事件,第一时间向太行区各地广泛发布。《新华日报》(太行版)于1945年8月10日夜出版的第1号“号外”,内容是:毛主席发表声明,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猛烈扩大解放区,消灭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图4-58)。

《新华日报》(太行版)一直出版到1949年8月19日终刊,历时5年11个月19天,共出1449期。不论是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还是中共太行区委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太行版),它们在艰苦残酷的战争时期,在坚持抗战、克服危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广大军民的抗日斗争,宣传抗日民主根据地建党、建军、建政的成就,宣传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揭露日伪的残暴罪行以及巩固与发展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等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它们无愧于朱德总司令曾给予的高度评价:“一张《新华日报》顶一颗炮弹,而且《新华日报》天天在作战,向敌人发射出千万颗炮弹。”

图4-55 《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年7月1日头版

图4-56 《新华文艺》1939年7月1日创刊号

图4-57 《新华日报》(华北版)1941年10月17日头版

该版刊发《我们再作一次呼号》的社论。

图4-58 《新华日报》(太行版)1945年8月10日第一号号外

该版刊发《毛主席发表声明 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