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

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 (晋)范宁撰 (唐)杨士勋疏 陆德明释文宋刻元修本。“初,宁以《春秋穀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三,著录两部《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并附《校勘记》谓“按书中字句,与明传刻监本不同者:隐八年恶入者也;而祭泰山之邑也;桓二年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表明此本之刻已届孝宗朝。

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二十卷 (晋)范宁撰 (唐)杨士勋疏 陆德明释文

宋刻元修本。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小字双行,行二十三字,白口或黑口,左右双边。

范宁(339—401)字武子,东晋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人。范汪次子。《晋书·范汪传》谓宁“少笃学,多所通览。简文帝为相,将辟之,为桓温所讽,遂寝不行”。“温薨之后,始解褐为馀杭令。在县兴学校,养生徒,洁己修礼,志行之士莫不宗之”。“在职六年,迁临淮太守,封阳遂侯”。“初,宁以《春秋穀梁氏》未有善释,遂沉思积年,为之集解。其义精审,为世所重”。

杨士勋,生平爵里无考。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序》称“与故四门博士杨士勋参订”,可知杨与孔颖达为同时代但又略早于孔氏。《四库全书总目》卷二十六谓“诸儒言《左传》者多,言《公》、《穀》者少,既乏凭借之资,又《左传》成于众手,此书出于一人,复鲜佐助之力,详略殊观,因其宜也”。此为杨疏之确评。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五,著录一部《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并谓“此本首行较闽、监、毛本多‘监本附音序’五字;次行题‘国子四门助教杨士勋撰’;三行题‘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释文’,亦与闽、监、毛本异。何氏煌谓宋南监本是也。前有范氏《集解》序。每半叶十行,行十七字,注、疏俱双行,行二十三字。版心有大小字数、刊字人名。经、传不别,如元年春王正月,即接传文,不标‘传’字,与《石经》合。传下集解,亦不标‘注’字。惟疏文则冠一大‘疏’字于上”。以这段描述核勘此本,几一一相合。而铁铜剑楼之本何煌已谓为“宋南监本是也”。那么此本似也应是南宋国子监本。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三,著录两部《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并附《校勘记》谓“按书中字句,与明传刻监本不同者:隐八年恶入(明监本脱入字)者也;而祭泰山之邑也(明监本脱也字);桓二年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明监本脱此句)。”又谓“《公》、《穀》单行刻本甚少,得此宋监本旧书,足资考证”。以这段《校勘记》与此本核勘,则处处与天禄琳琅藏本相合,而与明传刻监本迥异。而天禄本已由天禄琳琅馆臣定为“宋监本旧书”,那么此本似也当是南宋国子监刻本。

然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四《监本书籍》一目所载:“监本书籍者,绍兴末年所刊也。国家艰难以来,固未暇及。九年九月,张彦实待制为尚书,始请下诸道州学取旧监本书籍镂板颁行。从之。然所取诸书多残缺,故胄监刊《六经》无《礼记》,三史无《汉》、《唐》。二十一年五月,辅臣复以为言。上谓秦益公曰:‘监中其他缺书,亦令次第镂板,虽重有所费,盖不惜也。’由是,经籍复全。”李心传是南宋孝宗至理宗时候人,曾与修四朝帝纪,又踵修十三朝会要,并著有《高宗系年录》二百卷,对南宋前期的历史掌故,可谓耳熟能详。其上述记载当可信而无疑。然据此记载,可知南宋国子监刻书,特别是传刻经书,当在绍兴末年,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至三十一年(1161)之间,均已告竣。可是此本避讳已至孝宗赵昚的嫌名,如卷三“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诸母般申之曰:‘谨慎从尔父母之言。’”其中的“慎”字均缺末笔,以示回避。表明此本之刻已届孝宗朝。且观此书板刻风貌,似出闽建。因疑即闽建书坊重刻或翻刻监本,并非真是监本。书名中就标榜“监本附音”,已显现出是书坊拉大旗、做广告的意味。真正的监本未必如此题名。当年阮元谓自藏十一种十行注疏本群经,并为之作校勘记,在南昌府学重刻《十三经注疏》,其实指的即是这类闽刻群经注疏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