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飞镖效应”还是“喷泉效应”

“飞镖效应”还是“喷泉效应”

时间:2022-05-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飞镖效应”还是“喷泉效应”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经济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必然伴随着各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害怕“飞镖效应”是不必要的。

一、“飞镖效应”还是“喷泉效应”

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经济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必然伴随着各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全球产业分工格局的重新排列与组合。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经济的比较利益是关键的因素。发达国家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淘汰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工业化比其落后、工资较低的地区,使其自身的产业升级换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这样,随着国际技术的转移就形成了国际经济比较利益的变化和国际产业的重新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R&D全球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有一股暗流不利于国际合作,那就是所谓的“飞镖效应”论。这种理论所称的技术转让上的“飞镖效应”,是指技术拥有者将技术转让给他人后会产生一种自身反受其害(即技术引进者反过来向原技术提供者出口技术和商品并成为技术转让者的竞争对手)的现象。按照这种理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进行R&D投资,会造成发达国家技术优势的失去。

我们认为,“飞镖效应”的理论乃是一种陈旧的狭隘的国家至上主义观点,它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视而不见,过分夸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于发达国家经济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而没有看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给周围国家甚至世界各国带来的积极作用。

害怕“飞镖效应”是不必要的。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当今世界,后进国家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使自身产业技术升级,促进经济发展,这种现象是先进国牵引后进国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收入增加,至少会带来扩大世界市场的好处,它将有利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商品出口,这是显而易见的。后进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制造出较新商品推向世界市场,甚至进入(逆向出口)先进国市场,同先进国的“夕阳商品”进行竞争,促使先进国开发新产品。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后进国迫使和推动先进国向前发展。

上述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产业技术不断开发和转移的过程,是地球村(或某一地区)各国经济相互牵引与推动的良性循环发展过程。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应将“飞镖效应”看做后浪推前浪的动力,是国际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之一。因此,害怕“飞镖效应”是不必要的。

韩国经济学家,日本东京大学教授金泳镐对国家间的技术转移与开发,提出了“喷泉效应”理论。他认为先进国家将本国的“夕阳技术”转移到后进国,更有利于自己研究开发新技术,因为先进国家在技术转移的同时,向后进国家出口有关技术设备和中间产品,扩大出口,把扩大出口的盈利用于研究开发新产品。而后进国家通过发展本国经济,也逐渐扩大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这就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这种研究开发会使新技术像喷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可称为“喷泉效应”。(1)

我们认为,对于每个国家来说,融入世界经济总是意味着在商品供应和商品需求方面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一个迅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不仅会增加出口,而且也会增加进口。例如,日本在其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就成为西方国家产品的重要的进口国。从长远观点看,无法设想一个国家会长期抑制自己的进口增长,在市场上排除外国竞争。更加可能的情况是,这个国家的消费者由于福利的增长,也会对来自国外的、花样繁多的产品产生需求。而该国的生产者由于其生产实践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也需要越来越多地使用发达国家提供的生产资料。

经济史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经济赶超过程和相应的后起国家加入国际分工的一体化,并没有导致原来领先的那些国家的贫困化和大规模失业。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再度崛起过程曾促成整个国际贸易的繁荣,使所有参与国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变,而在新的国际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当然,这对于当时的主要工业强国美国来说,意味着它对于后起国家的优势地位相对下降,这可能从政治上和心理上导致美国的某种危机感。但西欧国家迅速地赶超时代,也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即使对于美国也是如此。

一大批国家加速进行经济赶超的时代,同时也是典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由于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所有参与竞争的国家都努力在国际分工中寻找自己的新位置,或者更准确地说,所有参与竞争的国家的企业都要对自己的生产潜力进行新的结构组合,使自己在正在出现的新的国际分工中长期保持最佳的市场前景,而在今天自然需要发达工业国家提供的技术知识,有关的技术知识可以是严格意义上的技术工艺性知识,也可以是由于“文化经验”而产生的知识,例如管理知识。(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