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比较出版学的研究方法

比较出版学的研究方法

时间:2022-04-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我们将分两部分对比较出版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各国不同的出版活动之间总是存在着同类的相似与殊异的关系,在比较出版学的平行研究中,则分别采用类同和对比来界定它们。由于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各有所长,又各自存在缺陷,因此,比较出版学强调把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深刻、全面比较的目的。社会学中的调查法也是比较出版学搜集材料所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比较出版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比较。为了比较的顺利进行,则还需一些辅助方法来予以配合。本节我们将分两部分对比较出版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1.比较方法

比较,是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不成其为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其他辅助方法都是服从于比较需要的。

比较方法最早运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由于具有普遍的意义,后来成为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一般的比较方法是确定客观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逻辑思维方法。出版比较研究中运用比较方法,是在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同异、高低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其成因,并由此揭示出版活动的普遍规律。

比较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依其比较研究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两大类。

(1)影响研究。这是以探求不同国家出版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主要内容的比较。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影响类型、影响流传途径和影响接受方式的事实考证,以求得被比较对象间的同源性规律和新的科学认识。影响研究的内在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影响研究机制图

这种比较从逻辑上说是一种因果关系,从时间上看则是前后的历时关系,故呈现出同源性的特点。影响的种类包括正影响、负影响、反影响、超越影响、回返影响、虚假影响、体制与政策的影响、组织与管理的影响、渠道与方式的影响、技术手段的影响、理论与教育的影响等;影响的途径总的看来有文字媒介途径和非文字媒介途径;接受影响的方式则可分为模仿、仿效、借用和搬用等多种。

举例来说,对目前国内正在兴起的连锁书店现象就可以进行影响研究。连锁经营是现代西方商业经营,包括图书贸易的普遍方式。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通过人员出访、文字翻译等途径,我们了解到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图书贸易中连锁经营的有关情况。随着国内图书发行体制以及整个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行,特别是近几年国内贸易部门及中央有关主要领导对连锁经营的倡导,连锁书店终于出现。那么,国外图书贸易的连锁经营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途径、从何时开始影响中国的?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仅仅限于流通渠道与方式的影响还是涉及流通体制?国内的接受是模仿、借用还是搬用?凡此种种,就构成了这个比较研究的可比性内容。

(2)平行研究。这是综合运用出版学与其他学科的理论,对被比较对象的相似与相异之处进行对比或作“同中有异”与“异中有同”的辩证分析和解释,以探求被比较对象间的同类性规律的比较研究。平行研究的内在机制如图4所示。

图4 平行研究机制图

这种比较,从逻辑上说是功能作用关系;从时间上看,则是横向的共时关系,故呈现出同类性的特点。很显然,平行研究比影响研究的范围更广,它涉及两国出版现象间并无影响、联系的各个方面,还包括了出版学同社会、经济、贸易、文化、管理及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各国不同的出版活动之间总是存在着同类的相似与殊异的关系,在比较出版学的平行研究中,则分别采用类同和对比来界定它们。类同,是指没有任何关联的各国出版业之间的政策及体制、组织与管理、渠道与方式、宣传与促销、技术手段、行业历程以至理论与教育等之间的相似。对此,则强调不同出版现象之间的相异与特点。这样,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有对简单的对等同类比较和“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的辩证综合比较这两大方面。对等同类比较,是相对简单比较时用得最多、最易于考虑的可比性标准。相同的出版业进程、相同成就的出版、相同的出版形式与内容等,都可作为比较时的对等可比性标准;此外,还可从社会现实各个领域的有关学科理论中去选取其同类标准来进行比较。进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辩证比较时,同类标准往往无法满足其可比性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把问题提到一定范围里来。这个“一定的范围”不能囿于现成的分类标准或现有的定论,而常常需要调动与之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方能一方面使形式上的不可比变成平行上的可比,另一方面又能从更广泛更深刻的出版文化、经济背景与层次上去揭示其内在规律。譬如,前面提到法国的文学社会学与我国的读者学两者之间之所以可比,就是这种情况。

由于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各有所长,又各自存在缺陷,因此,比较出版学强调把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深刻、全面比较的目的。

2.比较研究的辅助方法

比较研究的辅助方法,是配合比较方法的运用而采用的各种研究手段与方式,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统计法、描述法、历史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等。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出访、研究、参观等具体形式对研究的对象国或地区的有关出版问题进行直接感知的研究方法。耳闻不如眼见,观察法作为比较出版学研究问题和搜集材料的常用手段之一,对这门学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学中的调查法也是比较出版学搜集材料所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谈话、问卷和测验等方式来进行,取得直接观察所得不到的客观事实材料。

统计法则是整理、分析资料的必要手段。在比较、分析所准备的材料时,不但应有外部特征的一般描述,而且还必须有数量的统计材料。如出版社数及其生产总量和总产值、出版物发行网点数与普及率、销售总量及其构成、全国出版物销售零售总金额、人均购书册数与人均购书金额、市场占有率、资金周转率、图书库存率、人均生产率水平、利润率,等等。通过统计法对比较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是进行比较研究时不可缺少的。

描述法是指在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对各国出版外部特征进行叙述,以便为进一步分析、比较和做出结论而做准备时所用的方法。描述法的根本要求就是材料叙述要具备准确性和客观性。为此,必须具备的前提是学会通过观察、调查、统计、阅读文献资料等方法搜集材料,并对这些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整理,以便在分析和比较时使用。

历史分析法,是从各种出版现象的历史联系中分析探求规律的方法。出版是社会历史现象,是在社会横向联系和历史纵向联系中存在和发展的。因此,在这种纵向联系中表现出出版整体或个别方面的规律性。一切有关出版问题的理论,只有当它们建立在分析其根源及其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完全的科学性质。历史法不是意味着研究出版的历史,而是意味着一种方法,只有很好地运用它,才能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出版现象的现状。对此,列宁曾有过深刻的论述。他说:“为了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为了用科学眼光观察这个问题,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的历史上怎样发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8]

因素分析法是通过对影响比较对象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分析、综合、对比,从而对比较对象的异同形成规律性认识的方法。肯定地说,各国的出版受到文化传统、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实力、人力状况、教育水平、消费生活方式,以及出版生产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分析这些因素的特点及其对出版的作用,有助于回答各国出版“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因素分析的研究一般是宏观的研究。由于清楚、准确地说明各种因素和出版的关系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不仅这些因素影响出版,出版也影响这些因素,因而,因素分析法是比较研究不可缺少的,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