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财经新闻报道的特征

财经新闻报道的特征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财经新闻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毫无疑问应该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准确性等共性特征。但是,作为一种专业的新闻类型,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经济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财经新闻报道必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当我们在进行财经新闻报道时,绝不是在传统新闻报道前加上“经济”两个字就万事大吉。

财经新闻报道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毫无疑问应该具有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准确性等共性特征。但是,作为一种专业的新闻类型,财经新闻报道与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经济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财经新闻报道必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政策性

政策性是经济新闻的首要特征。财经新闻是一个与政策关系密切的专业新闻类型。国际国内政策的调整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所以财经新闻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政策。如银行利率的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房产新政的出台、国际石油输出措施等。因此,财经记者要做到具有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需要多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有关经济的方针政策。抓住政策,就能写出非常好的新闻。如:

珠三角民企老板百亿巨资砸向“低碳产业”

马勇 彭纪宇

国际金融危机后,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民企老板厌旧贪新,纷纷抛弃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迷恋上光伏、风能、电子信息等低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珠三角民企投资低碳产业的资金已超百亿元,投资额首次超过传统产业。省经信委有关人士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下,珠三角民企又一次走在市场前面,成为广东低碳经济的“先锋”力量。

昨天,广东昭信集团董事长梁凤仪一见到记者就高兴地说,他们自主研制的半导体照明芯片设备即将投产。梁凤仪曾是佛山有名的鞋业大王,金融危机一来,一双鞋赚不到一元钱。一气之下,梁凤仪把鞋厂关了,改行搞LED照明。没想到,一年赚了几千万元,成了LED大王。记者走马珠三角发现,像梁凤仪这样“厌旧贪新”的民企老板不胜枚举。佛山南庄陶瓷第一人关润尧一年之内关闭属下11家陶瓷厂,发展全省最大的环保商品城;南海“塑料罐大王”罗意自急流勇退转行当了风力发电的“行业干将”;东莞机电大王”沈剑山摇身一变,成了当地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商。

这些昔日“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谈起低碳产业滔滔不绝。他们最青睐的是半导体照明、OLED、太阳能等行业,仅佛山,规模以上光电企业超过250家,总产值200多亿元。投资低碳产业,珠三角民企老板毫不手软,项目动辄过亿元,如三水的薄膜太阳能项目,总投资达50亿元;顺德的彩虹OLED项目,前期投入就达5000万元。

在民企的冲锋陷阵下,广东低碳产业迅猛发展。粗略估算,目前广东低碳产业总产值约66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工业增加值1250亿元,占全省的8.2%。

最近,省经信委制定了一份《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把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四大低碳新兴领域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突破点。

省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说,预计未来5到10年,低碳新兴产业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广东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羊城晚报》,2010年3月22日)

这是一篇反映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大潮下市场变化的优秀新闻作品,曾获得第21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二等奖。近年来,敢为天下先的珠三角民企老板纷纷从陶瓷、纺织、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转向光伏、风能、电子信息等低碳产业,民企投资低碳产业的资金首次超过传统产业。这对于珠三角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新动向。作者独具慧眼,及时抓住这一新鲜事物,反映了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产业升级政策收到的初显效果。

二、专业性

财经新闻报道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新闻报道。当我们在进行财经新闻报道时,绝不是在传统新闻报道前加上“经济”两个字就万事大吉。财经新闻报道是一个比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更为专业化的新闻形式。财经新闻报道需要接触大量的经济学知识和术语,运用经济学知识对某一经济现象进行认真深入的解读。财经新闻记者要将自己的报道做到扎实、可信、科学,就必须懂得经济学知识。很难想象,一个连市盈率、多头、平仓、公司治理、收入实现等概念都不懂的记者能做好财经新闻报道。举个例子:[10]

2005年7月26日,银监会公布了二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据:主要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637.3亿元,比年初减少5545.2亿元,不良率8.79%,比年初下降4.4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134.7亿元,比年初减少5616.2亿元,不良贷款率10.12%,比年初下降5.45个百分点。

当你面对以上一连串的数字,你会怎么报道?你是不是打算写一篇“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下降”的财经新闻呢?你能对此表现出质疑吗?也许你能做的就是如何正确地把这些数字用新闻报道的形式转述出来。然而,专业的记者则能从这个数据里探寻到数据背后更为深刻的问题。《经济观察报》的记者李利明从专业的角度经过分析后发现:

如果剔除工行财务重组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将不降反升,其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将增加723亿元。

但他认为这还不是全部的信息,于是他进一步分析了2003年到2005年间的有关数据:

事实上,从2003年年底以来,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的大幅下降无不与财务重组和政策性处置有关。从2003年年底中行和建行股改前夕到今年6月底三大国有银行相继完成财务重组,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每个季度国有银行不良贷款都会比年初“双降”:

2003年末,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168亿元,比年初减少1713亿元,不良率为20.36%,比年初下降5.85个百分点;

2005年二季度末,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134.7亿元,比年初减少5616.2亿元,不良率10.12%,比年初下降5.45个百分点。

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从19168亿元下降到10134.7亿元,下降了9033.3亿元。

之所以2004年二季度和2005年二季度不良贷款大幅“双降”,分别源于中行、建行和工行通过财务重组对总计10190亿不良贷款的集中处置。

但如果剔除了政策性剥离因素,那么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是下降了9033.3亿元,而是增加了1156.7亿元。

这样的分析,使得一个看起来在表明国有银行不良负债下降的信息,经解读后发现其实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东西。因此,作为一个财经记者,你需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你连被采访对象的话都听不懂,更不要说去质疑,去判断这些话里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三、实用性

与其他新闻相比,实用性强是经济新闻的显著特点。对于现代社会管理者而言,财经新闻报道能够把受众引向市场,又能把市场推向受众;对于传播者而言,财经新闻报道通过向受众传播某种经济理念以影响现实的经济生活;对于受众而言,财经新闻报道可以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陈力丹认为,经济新闻已经成为每个人或其家庭经济生活经验以外的“大经济”的认识来源,一个微小的变动,甚至某些相关人士的口头表示,一经披露就会影响市场行为,影响预测。经济的象征性趋势,使得各种前景分析方面的报道,心理成分更加突出,通过报道给公众留下的“印象”或“感性认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影响着经济本身的正常运作和职能的发挥。[11]

20世纪90年初,《经济日报》曾发表过一篇影响广泛的文章,题目叫做“多数企业活不好少数企业死不了”。作者詹国枢经过反复思考,文章一开头用了这么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写:

绿野、苗圃,成千上万株小苗,头碰头,肩并肩,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空气,严重不足,养料,极度匮乏,眼见得小苗蔫蔫然日渐萎黄。怎么办?送气排风,施肥浇水。效果不佳,未见起色。果断间苗!把那些枝叶已经萎黄,根须已经溃烂,无法成材的病苗,毅然拔除,腾出空间。空气,清新了,养料,充足了。一株株地伸枝展叶,充满勃勃生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景观,给予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小苗生长发育如此,企业生存发展不亦如此吗?

然后文章由此深刻地论述了“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等)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这篇文章轰动一时,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还特别肯定文章中的一些观点,也为改革派及时提供了舆论支持,最后中国理论界权威人士说,这篇文章实际上起到了催生中国破产法出台的作用。[12]

四、前瞻性

财经新闻报道不仅要及时反映和报道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还肩负着提供咨询、政策指导、解释服务和舆论监督的功能。如果说常态的财经新闻报道主要是传递一般的经济信息的话,前瞻性的财经新闻报道传递的则是一种观点性的信息,其“前瞻性”新闻价值往往体现于新闻写作者做出的价值判断以及这种价值判断对受众的直接影响。一个好的经济新闻记者应该运用其独特的新闻敏感及对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为受众提供事实性信息和分析性信息,发掘信息背后更深层次的隐藏价值,从而帮助受众拓宽对信息的理解和把握。[13]正是在此意义上说,“在记者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经济看法的地方,他们更加成为经济的一部分,而且更加成为广泛的政治游戏中重要的、间接的游戏者。他们不只是观察员和记者,他们能够影响他们试图报道的经济”[14]。对于经济新闻报道来说,前瞻性实际上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记者面对新闻事实时能够基于现实世界的经验以及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对事物发生、存在可能性的一种预测。第二,新闻事件发生后,记者经过超前的分析对它的意义进行提炼,写出具有指导性的新闻,给迷惑中的人们提供一些指向。第三,从具体的新闻事件出发,揭示出新闻事件的发展变化的规律。不管是哪一个层面的前瞻性,其最终的指向都在于‘辅助决策’。”[15]

2003年春节期间,面对美伊关系的紧张程度不断升级。《深圳商报》的记者刘洪恩一直在思索:美伊开战对深圳出口将会带来哪些影响?深圳企业如何尽可能规避战争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扩大出口?刘洪恩通过采访深圳海关、市外经贸局、国际经济问题专家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深圳出口面临的挑战,以及由于战争加快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的进程,深圳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境外企业移入深圳有吸引力,深圳应当如何抓住机遇接纳境外企业迁入等等。为此,记者采写的《美伊开战将影响深圳出口》的报道,于第二天头版头条见报后,受到深圳海关、出口企业、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好评。这条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大网站和《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转载,还被评为当年春节过后第一篇报社好新闻。[16]这篇稿子就充分体现了财经新闻报道的前瞻性特点。

【注释】

[1]张颂甲:《经济新闻写作浅说》,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2]徐人仲:《经济新闻学初探》,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3]程道才、严三九:《经济新闻写作概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4]贺宛男:《财经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5]贺宛男:《财经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页。

[6]毅鸥:《新时期中国经济新闻的发展流变》,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第35页。

[7]贺宛男:《财经报道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8]赵智敏:《“万能”模式的颠覆——60年经济报道嬗变解析》,《新闻界》2009年第6期。

[9]陈力丹:《浅谈经济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今传媒》2005年第11期。

[10]李利明:《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暗升千亿与政府博弈所致》,《经济观察报》2005年7月30日。

[11]陈力丹:《浅谈经济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个问题》,《今传媒》2005年第11期。

[12]童政:《经济新闻的价值属性及其实现》,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41页。

[13]彭焕萍、张思玮、甄巍然:《经济新闻的前瞻性亟待增强》,《新闻知识》2007年第9期。

[14]陈力丹:《认识新形势下经济新闻的重要地位》,《新闻实践》2005年第3期。

[15]彭焕萍、张思玮、甄巍然:《经济新闻的前瞻性亟待增强》,《新闻知识》2007年第9期。

[16]刘洪恩:《创新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中国记者》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