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人选择在坚强中创造未来

中国人选择在坚强中创造未来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汶川百日:中国人选择在坚强中创造未来龚万鹏 刘素云 李支援8月19日,是“5·12”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百日之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四川灾区视察后表示,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让国际社会深受感动和鼓舞。

汶川百日:中国人选择在坚强中创造未来

龚万鹏 刘素云 李支援

8月19日,是“5·12”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百日之祭。前一天,两万四川百姓,进入钢网围城的北川县城,祭奠地震中故去的亲人;同日,四川体操小将邹凯在奥运会体操单杠比赛中折桂后表示,要将金牌献给灾区的人民。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在享受奥运会带来的兴奋、快乐的同时,不要忘却一百天前发生的那场大灾难。

(音响一,地震现场音响)

历史永远会记住那一刻,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近7万人的生命,瞬间埋没于废墟和泥石之中,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忘不了,那些生死离别的瞬间,多少父母悲痛欲绝,多少儿女伤心哭泣,震区成为中国人血脉同搏、泪水涌动之所在。

一百天过去了,一百个日日夜夜,困难、挑战、关爱、信心,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人们从中读出了中国人面对巨大灾难时的坚强,在坚强中创造未来的决心。

我们清楚地记得,灾难发生以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立即作出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10万解放军官兵接到命令星夜驰援灾区,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总理温家宝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冒着余震和风雨,现场指挥抗震救灾。

(音响二,温家宝讲话,中文)

“第一还是救人,救人的重点是重灾区、地震中心区、联系不到的地区。(部队)就是(要)千方百计进(到这些地区)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多)救活一个人。”

我们也清楚地记得,5月19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普通民众设立的国家哀悼日。天安门广场上,国旗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罹难的同胞而降,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对生命的尊重。

在这一百天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中国。汶川地震的消息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震区对国内外记者完全开放;首次向国际救援队敞开国门。这一切都向外界展示了一个透明开放的现代中国形象。中国政府和军队对四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快速反应和高透明度,以及全国人民面对地震众志成城的杰出表现,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四川灾区视察后表示,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让国际社会深受感动和鼓舞。

(音响三,潘基文讲话,英语)

“我对四川地震灾区的访问让我非常受震动,震后的场景非常悲凉、凄惨。但同时,我又被我所看到的一切所振奋着。政府和老百姓之间团结一致,坚定强大的决心,也使我再一次看到中国坚强的一面。”

在短短的一百天里,中国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从废墟中救出生还者8万多人,救治伤病员360多万人次;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的基本恢复;打赢了卫生防疫的硬仗,基本排除堰塞湖险情;更为难得的是解决了无房户过渡住房问题,兑现了向灾区群众的承诺。

但是,灾区恢复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从国家层面看,灾区的恢复和重建是中国政府今后若干年工作中的一大重任。同时,它也是中国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政府已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场灾难中逐渐成熟的中国社会,经历过地震和奥运大悲大喜考验的中国民众,有能力继续攻难克坚,创造出恢复重建的人间奇迹。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女士说,四川人有信心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

(音响四,黄彦蓉讲话,中文)

“在抗击特大地震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这与‘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是共通的,都集中体现了人类最可贵的意志与品格。虽然灾后恢复重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但四川人民用双手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决不会动摇。”

汶川地震百日祭,不光是为了铭记逝去的生命,更是为了实现从废墟中站起的重生。

发表日期:2008年8月20日

点评:

8月19日是汶川大震后的“百日祭”。东边日出西边雨,人生悲欢难两全。短短百日,既有奥运盛事的大庆大喜,也有汶川震灾的刻骨铭心。该评论从两者间的联系切入主题,一方面告诉世人不忘逝去的生命,另一方面也总结汶川百日攻坚取得的奇迹。作品有情有理,畅快而不失思考,音响运用得当,具备良好的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