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时间:2023-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大众日报 孙秀岭最近,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诸如“正是弯道超越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细细想来,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超越。

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

大众日报 孙秀岭

最近,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诸如“正是弯道超越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

“弯道超越”,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指参赛车手在拐弯处比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有人认为,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处在了“弯道”上,此时正是跨越发展、超越对手的良机。应当说,经济发展上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新机遇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以“弯道超越”比喻危中之机,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功效。但算算如下几笔账我们能够看到,这种说法也只能算是一种比喻。

成本消耗账。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会弯道超越,他们知道弯道超越更加耗油,更易磨损发动机和轮胎,损耗车辆寿命。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越,很大程度因为这本是“烧钱运动”,可以不计后果地“透支”。不过,经济发展是一项长远事业,毕竟不是短暂的赛车。在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在正常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时,超常规发展就得付出更大成本、更多代价。那些以超越的名义乱砸钱、乱铺摊子的作为,那种为一时超越让资源能源难以承受的急功近利做法,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歪道超越”。

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弯道处要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其实,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才怪。经济发展的弯道,比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充满着变数。弯道之处,最需要实事求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量力而行,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半路抛锚甚至翻车”。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危机之中,“赶超机遇”的确存在,但能拿到“好牌”的,往往是具有技术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机的冲击更为严重。“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汽车,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不无道理。

细细想来,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有机遇也有险情,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要实现“弯道超越”,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保持冷静头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把一些该算清楚的账算明白、算到位。

作品评价

“弯道超越”,是一些地方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一种比喻说法,十分流行。该文既看到“超越”的积极功效,也看到了其负面政策效应,认为“弯道”之中有机遇也有险情,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好时机,提醒决策者把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化为强筋健骨的过程,以更大精力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文章体现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转方式调结构,对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把握后危机时期发展主动权,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作者在一些企业和主管部门调研中看到,不少地方在金融危机中不惜一切代价大上项目,试图以简单的投资增长去“超越”,这其中充满着风险。作者借由“弯道超越”的说法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形象对比,充分论证了增长不等于超越,只有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前行,才能在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中有所作为。

作者简介

孙秀岭,笔名青山,山东济南大众日报社理论评论部专职评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