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胜乖以达和”

“胜乖以达和”

时间:2022-04-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胜乖以达和”“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人的生成似乎是于不知不觉中达成的,但这无意识曾是在困境中以清醒意识从事某事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胜乖以达和”是生命活力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生命活力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主体的共同发展、共同完善,实现主体自身、主体之间、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

二、“胜乖以达和”

“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聚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人的生成似乎是于不知不觉中达成的,但这无意识曾是在困境中以清醒意识从事某事的结果。”[7]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生命活力的生长性不仅体现在它的生产能力和循环能力上,还体现在生命活力的实现过程中。

从总体上说,和谐不是被动地适应现实,漫游在现实之中,而是一个不断消弭乖离、争取和谐的过程,“生活即是争取生活,生活的历程即是争取生活的历程。人的生活即是争取人的生活,即争取合理的生活”[8],对于主体来说,主体性是主体在对抗非主体性的过程中获得的,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生命活力的获得也是如此。我们知道,生命活力所蕴含着的力量、热情,所呈现出的存在感、成长感、丰富感、新鲜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所展示的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自信,是在克服了自我迷失、单调乏味、陈旧僵硬、苍白无力、消极懈怠、曲解误导、荒谬颓废等的过程中获得的,是与被动感、消极感、停滞感、无力感、无聊感、绝望感、失败感、退化感相对立的。正是在与这些“死”的感觉、力量的搏斗和对理想生存的争取过程中,主体获得了主体的资格、生存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

而且,生命活力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获得,随着主体生存时空的变化,主体不但需要适应新情况,改造新环境,而且要和自身新出现的惰性、惯性、自满、麻木、僵化等消极力量做斗争,生命活力始终存在于“对立—克服—获得—维持—增进”这一循环过程之中,在争取中不断实现,不断更新。在这个意义上,“胜乖以达和”是生命活力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

具体来说,“达和”是通过“胜乖”实现的,这里存在两个发展问题:一是对“和”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一是“胜乖”的实践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张岱年认为,达到人生理想境界,须通过“御天”、“革制”、“化性”来实现,“御天者改变自然,革制者改变社会,化性者改变人生。三方俱改,然后可达人生之理想境界”,他说:“凡改变必有方向。御天革制化性之方向唯何?曰由粗而精,由简而丰,由下而高,由乖而和。要之,变化以实现更高的价值而已。然变化是曲折的,上升而间之以降,趋治而间之以乱。‘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可谓最高的理想,实际乃是万物并育而更相害,道并行而复相悖。克服相悖相害,以达到相顺相和,乃人群前进之方向。然绝对的和谐永远不能达到。人生努力,在于随时克服相悖以达到相对的和谐。”[9]在这里,张岱年充分认识到了事物的复杂性,认识到和谐作为一个理想的目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和一个不断克服不和谐的努力过程——“御天”、“革制”、“化性”。同时,这一克服不和谐,改变自然、社会、人生的过程,不是一种自发、机械、盲目、不讲求效果的冲动和作为,而是有着一定的方向和标志,有着一定阶段性的,那就是“由粗而精,由简而丰,由下而高,由乖而和”,不断实现更高的价值。

有声语言大众传播的生命活力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生命活力的理想目标是实现主体的共同发展、共同完善,实现主体自身、主体之间、主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其实现过程则要视具体情况,不断调整现实目标,不断改进具体方法,不断优化现实,从而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