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华文广告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华文广告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华文广告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在研究了华文广告的传播与文化冲突的种种表现之后,我们已经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中国广告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华文广告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却是很难改变的,那就是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或者说儒家文化。华文广告正是凭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开放的全球化思维,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三、华文广告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在研究了华文广告的传播与文化冲突的种种表现之后,我们已经充分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在中国广告越来越国际化的今天,华文广告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却是很难改变的,那就是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文化或者说儒家文化。我们研究广告文化或者广告中体现的核心价值观,其目的还是为了使广告更加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任何不顾文化价值而只顾广告本身的广告策略必将失败。我们并不是要固执地捍卫传统文化,而是不能放弃核心的文化价值,盲目地模仿西方广告策略而不分析其文化背景是愚蠢的,同样,盲目地滥用文化诉求而不顾受众和市场也是愚蠢的。

其次,辩证地对待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是关键。以文化全球化来取代本土化只能导致本国文化特征的丧失,但过分强调文化本土化,一味排斥外来文化,也容易滋长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而导致文化发展的停滞与退化。一个民族的闭关自守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自我隔离。文化隔离虽然使民族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得到了独立的发展,巩固了文化的特质,但在总体上是与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相背离的。华文广告的传播不可能完全脱离原有文化的特质,真正优秀的面向全球的广告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寻找到不同文化区域共通的契合点。

其三,交融互补是人类广告文化的核心。“国际品牌,本土认识”这个问题,既是广告策略的问题,也是一个文化对立、沟通、交融的认识问题。以往某些拥有全球品牌的跨国公司,由于不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及民族心理的不同,而固执地发布全球统一的广告。结果这些以民族文化观念为背景的宣传,往往招致失败,付出沉重的代价。例如,万宝路香烟在香港的碰壁,被称之为外烟对民族心理的水土不服。由于香港人的文化心理和观念,再加之纯商业的机制,使风度翩翩的绅士豪客成为港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而不是囊中无物、不修边幅的西部牛仔。与之相反的是,海外广告如可口可乐、万宝路、麦当劳等品牌在中国本土的传播,由于其广告策划和创意表现出对中化文化与民族心理的理解和尊重,而成为文化交融的例证。驰骋全球的万宝路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小心翼翼地将双足合着腰鼓的节奏踏进东方泱泱大国的国门,为广大中国人所接受。可口可乐在春节时曾经推出一款广告,将黄瓦红墙的闽南建筑,身穿兰色长衫的胖男孩,远方归来的游子,巨幅红布上斗大的“福”字,可乐在杯中泛起的泡沫,以及同时叠化出贴春联、烧菜肴、亲朋团聚的场面,构成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农村风俗画,给每一个在电视机前欢度良宵的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优秀企业也将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好产品,并将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借此良机,中国的广告业也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把我国的优秀产品推向世界。广告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优秀的文化为依托,这样的广告才更有内涵、更有生命力。华文广告正是凭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开放的全球化思维,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全球化传播做出了贡献。

〔作者单位:陈培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陈冰莹,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注释】

[1]陈月明、金涛:《文化广告学》,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2年6月版,第43页。

[2]这是现代西方比较流行的关于文化的定义,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当中所提出的,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1版,第409页。

[3]黄勇编著:《中外广告简史》,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11月第1版,第73页。

[4]陈月明、金涛:《文化广告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2年6月版,第15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