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二、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传播水平,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三贴近”原则,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广播电视是—种建设性的社会力量,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压器”,是疏导社会情绪的“安全阀”,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在新闻宣传中的观点和态度,都将直接影响到公众对问题的认识和情绪。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和节目形态,在社会协调和民意沟通上相对于其他媒体,具有及时直观、互动和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的综合优势。现场播报、现场直播是广播电视的特色,可以最大效应地扩大组织传播的影响力,架设与受众互通的桥梁和直观的窗口。

(一)提升正确舆论导向的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前提条件。广播电视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始终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中央精神,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广泛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创新活力;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闻宣传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人民群众的新要求,继续改进新闻宣传,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注重新闻价值,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突出实质性内容,增强正面宣传的吸引力,提高权威性、影响力。广播电视作为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准确把握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热点、焦点、重点报道,来科学回答公众关注的思想理论和实际问题,大力宣传爱心、善心和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营造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广播电视传播要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一些保护性、抢救性的报道,助推经济发展、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繁荣,改善城市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自然生态圈、社会生态圈、精神生态圈。只有正确理解和领会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深刻变化,才能唱响和谐社会这个主旋律,助推和谐社会发展进程,完成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工程,以改进对外宣传节目语态、提高外宣效果为重点,努力营造对我国更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三)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改进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搞好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加大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正面引导,用大局观念去引导群众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实现群众利益。着力改进舆论监督工作,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确保事实的准确,确保与人为善的态度,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适度、适量,做到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认真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做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争取主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到群众当中,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向发展,担当起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和“稳压器”的职责,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广播电视传播要体现主流价值,必须要认真传递、准确解读好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主张,使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有权威性的表述,通过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释疑解惑,来增加和谐稳定的因素。社会上一些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往往由于准确的信息没能及时到达公众,而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谣言止于智者,也止于公开。客观及时的报道,以正视听,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小道消息自然也难有市场,社会中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就会减小,同时也打造了广播电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广播电视传播要在政府与民众之间搭建桥梁,建立畅通便捷的民意表达渠道,及时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应逐步建立起社会舆论汇集分析机制,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社情民意研究调查的作用,减少政治沟通过程中的“噪声干扰”和信息失真,及时了解和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和要求,加强对社会舆论的调控与引导。通过满足公众的表达权,把公众的愿望和心声及时反馈给党和政府,既有利于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审时度势,整合社会资源,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广播电视传播通过纪实、讲述、体验、公益活动等报道,倡导人文精神、底层关怀,凸现真情、善良、关爱,彰显人性之美、人格之崇高,帮扶包括下岗失业者、民工、残疾人贫困生、老弱者在内的弱势群体,形成平等友爱的人际环境和良性运转的“均衡”机制。起到人文传播者作用,让公众明白,和谐就像—面镜子,可以映射出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绝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是整个人类社会的事情。

广播电视传播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选择群众关心、领导重视的问题实施舆论监督,做到事实准确,把握好尺度与节奏,重在促成问题解决,维护公平正义,要本着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正义原则,多为人民鼓与呼,按照国家法律与政策,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

广播电视传播要关注家庭、单位、行业、阶层的难点、热点、敏感点和冰点问题,反映社情民意,及时排解纠纷,缓解情绪,寻求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办法,探索帮忙不添乱的报道方式,以平息风波,维护理性和法制,避免社会震荡。同时,在灾害预警、危机信息披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灾难影响、经验教训报道等方面,要把握好时机和分寸,顾及公众心理感受,避免造成新的恐慌与混乱。

坚持尊重人才方针,锻造一支善于引领社会舆论的高素质队伍。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关键靠人才、靠队伍。广播电视传播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宣传的水平,影响舆论引导工作的成效。应紧密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素质,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坚定信念、政治可靠、爱岗敬业、道德高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新闻观、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问题,始终保持广播电视传播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时,推进制度建设,强化管理意识,努力做到“抓教育,思想认识到位;抓责任,领导责任到位;抓规范,完善制度到位;抓监督,工作机制到位;抓追究,组织处理到位”,切实提高广播电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强舆论引导、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社科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