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专栏节目的创新

电视专栏节目的创新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电视专栏节目的创新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电视频道已从稀缺资源变得相对丰富与过剩,为了与境内外媒体争夺受众市场,电视媒体间的节目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竞争的焦点就在节目与栏目的创新上。1997年7月11日《快乐大本营》栏目的推出,立即在中国荧屏掀起了一股“快乐”旋风,开创了中国电视游戏节目新时代。

第四节 电视专栏节目的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电视频道已从稀缺资源变得相对丰富与过剩,为了与境内外媒体争夺受众市场,电视媒体间的节目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竞争的焦点就在节目与栏目的创新上。

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总是在一个具体的时代环境中,体现最前沿、最引人注目的一种电视现象。对于中国来说,和以前有所不同的节目就是创新的节目。

在当代媒体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电视栏目的创新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业界异常关注的一个很普遍的热门话题。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媒体的创新,首先体现在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代表性的节目有《话说长江》。到了90年代,电视媒体的创新集中在电视栏目之间的竞争,出现了《快乐大本营》一类娱乐栏目。21世纪之初,电视媒体的竞争、创新体现在频道之间的重新定位,导致一批个性化、特色鲜明的频道诞生,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广西卫视女性频道等,但频道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落实到栏目的竞争,频道的核心竞争力即体现在特色频道的栏目群上。

一、电视栏目创新的意义

电视栏目创新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媒体的竞争中,媒介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成为竞争的重点,而要保持一个媒体(频道)的恒久竞争力,就必须打造一批自主生产、具有原创或首创意义的特色栏目,才能拥有别人无可比拟的核心竞争力。下面简要回顾一下自《东方时空》始十年来的栏目创新历程即可证明。

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CCTV1)栏目的创办,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先河,改变了中国内地观众早间不看电视节目的习惯。最初的子栏目《东方之子》,完善了以访谈方式介绍人物的探索;《生活空间》用纪录片的形式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焦点访谈》为捕捉热点新闻提供了一个平台。

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CCTV1)栏目的创办,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舆论监督之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标准三原则,坚持“用事实说话”的理念,使该栏目成为我国影响最大、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之一。

1995年1月1日《半边天》(CCTV1,CCTV10)栏目的创办,开创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个面向全国妇女观众的栏目,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认为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专门播放有关女性话题的栏目”,同时,被不少人认为是中国人权进步的一个标志。

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CCTV1,CCTV新闻频道)栏目的创办,推动和引领了我国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兴盛和繁荣,完善了“脱口秀”节目模式,并使之走向成熟。

1997年7月11日《快乐大本营》(湖南电视台)栏目的推出,立即在中国荧屏掀起了一股“快乐”旋风,开创了中国电视游戏节目新时代。

1998年4月1日《凤凰早班车》(凤凰卫视中文台)栏目的开办,首创了中国“说新闻”的先河,它带来了电视新闻语言叙事的新变化,将一般的信息传播转变为个性化的风格传播。

1999年1月2日《今日说法》(CCTV1、CCTV12)栏目的创办,开创了一种举案说法的节目新形态,通过一个个简单的案例故事,深刻地阐释蕴含在民事中的法理。

2000年12月《同一首歌》(CCTV1、CCTV3)栏目的创办,创造了中央电视台音乐栏目的收视奇迹,它打通了传统与现代的音乐时空,交融了怀旧与时尚的美好感情,成就了栏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全国同类节目中名列前茅。

2001年9月7日《百家讲坛》(CCTV10)栏目的创办与发展,给中国电视人以更多的启示,栏目定位和“实现定位”同样需要不凡的创造性和勇气。该栏目从2003年险遭淘汰,到2004年形成特色:从历史题材中找故事、以悬念方式吸引人,再到2006年易中天“品读三国”形成高潮,从而使该栏目确立起自己的品牌,以至成为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的顶梁柱。

2002年1月1日《南京零距离》(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栏目的创办,开创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时代,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新闻“零距离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至今,每年都有享誉全国的名栏目诞生,如江西卫视的《传奇》,江苏卫视的《人间》栏目等,都具有创新意义,并且以一个栏目的影响力带动提升了整个频道乃至媒体的美誉度。

电视栏目的创新也是电视媒体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从电视媒体整体竞争态势看,虽然电视剧仍是各电视频道收视率的发动引擎,甚至有些品牌栏目在电视剧大战中趋于边缘化。但从长远看,一个频道的持久影响力和竞争力必然依托品牌栏目,品牌栏目是频道的灵魂,并将成为观众长久识别的标志、频道记忆的重要动因。与电视剧相比,品牌栏目对频道的品牌建设、培养忠实的收视人群意义更为重大。

从2006年全国省级卫视全天24小时收视率排名看,除了稳居前三位的湖南、安徽和北京卫视外,第4位江西卫视、第5位重庆卫视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2位、4位,成为全国上升幅度较大的省级卫视。尽管促使一个省级卫视排名升降的有多种因素,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品牌栏目的作用。

江西卫视凭借《传奇故事》(每天21:30)栏目创造了收视传奇,2006年全年平均收视的同时段排名,在全国卫视中排名第7位,在省级卫视排名第2位。

重庆卫视自定位于“故事中国”频道后,策划设置了六大自办特色栏目,形成了“故事”性栏目带,成为该卫视的核心栏目支撑,包括《雾都夜话》,讲述感动的故事;《龙门阵》,摆人文话题故事;《巴渝人家》,记录幸福的故事;《生活麻辣烫》,串起高兴的故事;《拍案说法》,演绎情与理的故事;《人文天下》,讲述亲人团聚的故事。

二、电视栏目创新的方法

处在激烈竞争中的电视媒体,都试图通过创新吸引“眼球”而独树一帜,它除了产生社会效益外,电视栏目的创新还作为一种创意产业,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像《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这个节目模式,已从英国卖到世界100多个国家,获得了巨额的节目模式营销收入,我国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就是这一节目模式的翻版。

有消息说,世界电视最发达的美国市场有50%以上的节目创新模式来自英国,这些模式经过美国市场运营成功、推广放大。然后,这种电视创新潮流流经日本、港台传到中国大陆。湖南电视台经过市场调查,敏锐地发现了这些新模式的中国大陆空白点,适时转化嫁接,因此成为我国电视节目创新影响力最大的赢家之一。系统地研究湖南电视现象,对电视栏目创新将会有很大的启示。

被誉为湖南电视领军人物的魏文彬在接受《综艺》周刊记者访问时,曾谈到对创新含义的理解,他认为,创新既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洞察与判断,也是非常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研究创新,必须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去看待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现阶段、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这是湖南电视创新与成功的大背景。他认为,创新首先要研究社会的脉搏和蜕变,研究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在此基础上,创新就要做到抢先机、蓄后劲、创名牌、占市场,本文认为还要重原创。

抢先机。“做任何事情,先机太重要。只要市场需要,新的最好,一俊遮百丑。不是新的,市场百般挑剔。有些点子,有些事,一旦有人做,后面的人就会做得更好,但赢得一片叫好的往往是第一个。这就叫抢先机。”(15)回顾一下湖南电视台近十年来所走过的路程,之所以一直处于全国卫视前列,恐怕均与这种“抢先机”有关,如《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超级女声》等,都透露出湖南电视的“先机”意识。

其实,这些“先机”的获得相当一部分来自对西方电视节目的“模仿”。最先的模式可能成为一种创新,或称为创新的方法、途径之一。从字面上看,模仿与创新似乎是一对矛盾体,但在特定的地区、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新品种、新形式、新风格的模仿,只要是别人没有做过、没有看到过的,也可在一定意义上称为创新。

况且,“艺术从本质上说是模仿性或再现性的,界定所有各种艺术作品并且使它们具有其价值的、为它们所共同具有的特征,就存在于模仿之中。”(16)柏拉图声称,文学也在完全相同的方式上是模仿性的。

当然,这种模仿品的原物(模本、节目模式)应当是有价值的,是经市场检验的、无市场风险的节目模式。原物愈有价值,模仿物也就愈有价值,原物的所有性质都应该在模仿品中反映出来。

《超级女声》对《美国偶像》的模仿,应当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尽管湖南电视台在节目程序上有所改进,但本质上与《美国偶像》模式并无差异。

在节目模式模仿上,有三种方式或途径:

一是引进中的模仿。在“版权”意识愈来愈强的中国社会背景下,完全的抄袭模仿已不被允许,因此,采取节目模式引进的方式已成为当今国际惯例。所谓模式,其本意是指传统印刷的铅版,可大量复制。引申到节目模式,即对节目规则设置的描述和设计,它是节目外部特征的凸显,可反复出现在媒介中。如《开心辞典》对英国《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模式的引进。

但引进模式往往需要巨额资金,因此,国内许多节目创意来自模仿。模仿的关键在于理解被模仿的原创节目的制作环节和基本方式,在抽象的节目规则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如时下许多真人秀类节目的成功模仿。

二是注重相似中的差异。世界电视节目在逐渐走向市场化的今天,节目形态也逐渐呈现类型化的趋向,不论是节目内容,还是节目形式都可根据一定的标准归为一定的类别。但类型化并不意味着单一化,而是于类型中略显出差异。如同是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为讨论型,而《艺术人生》为叙事型。即便同是叙事型谈话,也可因嘉宾对象的定位不同,而使每个叙事型谈话节目独具个性。如《艺术人生》讲述的是艺术明星的故事,而《讲述》则讲述的是普通人的不平凡的故事。同是讨论型的谈话节目,《对话》致力于为精英人物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而《当代工人》则致力于为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提供一个交流和谈话的平台。从谈话节目的形式上看,同是人物类节目,《东方之子》采用访谈形式,而《人物》则采用了以纪录片为主体的形态。

三是跟进中的超越,即在节目形态和内容选择范围上都大致相近,跟进模仿,几乎成为原模式的复制品、替代物或仿造物,这在互为隔绝的跨地域传播中较为有效,如民生新闻的大量复制。但在信息全球化时代,这种封闭的地域性节目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在跟进中超越是一条较为捷径的创新方式。如生存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从《老大哥》到《阁楼故事》、《生存者》直至《学徒》,生存竞争的内核未变,但形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再如从《与明星共舞》发展而来的《与明星滑冰》、《与巨星过招》等,我们还可发展为《与×星××》之类的节目形态。

电视栏目创新还要注重抓市场。占领市场是创新的方向,电视节目作为文化产品必须面对观众、面对市场,与市场接轨、与市场贴近。要研究市场,需要特别注意市场的规模,特别研究受众的需求。谁找到了受众市场需求,谁就找到了一座金矿。美国FOX的《美国偶像》连续三次(季)在18—49岁的成年收视群中高居榜首。FOX的高层们在尝到了收视和收入双赢的甜头后,乘势而上,2007年又酝酿策划推出另一档选秀节目———《美国组合》。该节目与《美国偶像》的结构极为类似,也是从不计风格、不计年龄的海选开始,不同的是报名者必须是以组合为单位,继而以组合进入复赛和决赛。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组合》将着眼于深度挖掘参赛乐队组合背后的故事,以及成名给他们带来的冲击。当这个创意被提出来的时候,“我们不禁问道,如此简单的创意我们怎么就没早些想到呢?这不就是《美国偶像》的自然延伸吗?”参与这个节目策划的《美国偶像》原班策划人马之一福洛特·寇塔兹如此说道。其实创新与创意,有时就在一纸之隔,关键在于我们对市场的感悟和对受众需求的基本判断。

电视栏目创新更要重原创。原创性节目应当是电视栏目创新的最高境界,它为电视媒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像《生存者》、《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和《美国偶像》等,从节目模式创意到节目制作营销,乃至衍生产品链,都充满着巨大的诱惑,这一切都根源于节目的创新。创新,凝聚着策划人员的聪明才智,然而,其创意并非凭空而来,更多的是来自丰富的想象力和节目形态融合的联想。

从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涌现的新节目看,既有内容上的原创,如民生新闻,也有形态上的原创。在形态上常常融合了真实性、游戏性、明星、综艺元素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组合形态越来越多。

《一日厨师》就是将真人秀节目形态融入服务性节目之中。每期节目由一位意大利明星在一家著名餐厅体验担任专业厨师长的滋味。4位名厨组成的特别小组将辅助这个新厨师长:一位专长于开胃菜,一位专长于主菜,一位专长于肉类和鱼类烹饪,一位专长于点心制作。明星必须为每个类别设计2个新品种,在4位名厨的帮助下现场烹饪,并根据他们的建议加以改进。这些新菜将进入当天的特殊菜单。餐馆开门后,顾客和3位美食家在不知情的状态下点菜,品尝食物。最后,“一日厨师”走出厨房,来到餐厅,接受顾客和美食家的点评。

其实,这个节目形态仍然是明星+游戏的真人秀组合。

《坐出租车赚钱》表现的是不知情的乘客搭乘一辆出租车,却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然幸运地成为节目的答题选手,司机就是节目主持人,在送你去目的地的途中,他抛出一个个智力问题,每答对一道题可依难易程度赚得10、50、100、500英镑;答错3道题,司机会随时停车,叫选手在半途中下车。选手答题时,可以各有一次机会求助路人或打手机求助朋友,这在严格的游戏规则之外,增加了节目不可预知的戏剧性。节目走出演播室,使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参与者,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收视心理。该节目在2005年收视不俗,并产生全球影响,版权输出到10余个欧美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丹麦、挪威、澳大利亚、罗马尼亚等。其实,这个节目的创意就在于,将知识竞赛节目的场景进行了更换而已,与此相应,奖惩的方式也稍作改变。

三、电视栏目创新的步骤

电视栏目的设置与策划,需要精心设计与组织。它不是一般的出点子、靠拍拍脑袋就能办成,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借鉴一些前人的经验,按照一定的步骤实施。一般来说,策划需要经过提出目标、收集资料、制造创意、确定方案等阶段。

1.明确目标

栏目的设置与策划是一种决策性的工作,而正确的决策又取决于对多种信息的掌握和对客观实际以及未来走向的一种准确判断。如果信息不充分,决策就失去了根本依据。信息不畅也可能导致决策失误。

信息的收集是以不同的目标和需求而定的。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没有明确目标的信息选择,或者不加以限定的选择,将会无从策划,既定的策划也会失去有效的基础。

目标的确定,就是要从复杂的策划内容里发现最有价值的项目。但是仅有价值还不够,还必须找到卖点。有时价值就是卖点,有时价值不属于卖点。卖点是项目赖以出售的那个部分。项目好不好卖,有没有经济市场,能否引起广告主和观众的注意,特别是能否让广告主慷慨解囊,就看卖点如何。

有人说,卖点就是商机。有人说卖点就是节(栏)目的定位。也有人认为,所谓节(栏)目的卖点就是节(栏)目最具有吸引力的个性化品质特征,这是媒体策划的灵魂。因此,既有价值又有卖点的项目,才是策划确定的目标。

当目标初步确定之后,就要围绕这一预定的目标收集资料,以证实这一目标的确定是否正确。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原《相约星期六》栏目,在筹备期间曾在上海市年龄20—25岁,中专至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年轻人中做过一个广泛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的年轻人感到生活中结识异性朋友的机会较少;有84%的年轻人承认对爱情婚姻问题存在许多迷茫和困惑,希望交流。而年轻人从媒体上所接触的有关爱情的内容多来自报纸杂志,来自电视的几乎为零。在“通过电视来结识异性”这一问题上,有60%以上的人选择了“有兴趣,但是有顾虑”这一项。为此,《相约星期六》的主要策划人决心要打破上海电视这个“零”的局面。

目标的确定,还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频道节目的整体规划布局,具体节目允许安排的时段与时间,相关节目运作的实际状况,制作条件的保障程度(包括人员状况、经费保障、设备保障)等。总之,既要考虑主观条件,又要考虑客观环境,以及本单位的条件是否可能。虽然有时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但创造条件也要有一定的基础。在具备了以上条件之后,便可将目标具体化了。比如,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创办之初,想以播放电视剧吸引观众的注意和广告客户的青睐,但她们所购买到的电视剧往往并不都是第一流的节目,还不具备与省级大台抗衡的实力,鉴于这个情况,为了提高电视剧的收视率,她们就创办了一个专门配合、服务电视剧的栏目《三个女人一台戏》,每晚请几个社会知识女性就当晚播出的电视剧情节、人物、主题展开评论谈话,以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结果在《来来往往》的播放期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使这部重播电视剧,在长沙同时段内取得了较其他节目更高的收视率。

2.收集信息

信息资料是策划的基础,也是目标确定的重要参考因素,一个好的策划,也是从信息的收集开始的。因此,在策划前要重视资料收集,要着重了解观众需求的新变化,了解兄弟电视台有关栏目的设置与运作情况,了解本台栏目设置的空白点,了解当代电视发展的趋向,力求信息收集的全面、可靠,特别要注意收集系统外的原始信息,这一部分往往是策划当中的点睛之笔的原始依据,如中央电视台对美国CBS的《60分钟》、《现在请看》、《面对面》等栏目信息的收集整理。有人说:“策划,从商业角度来说,便是利用别人的金钱和别人的权力、产品与智慧为自己创造利益。”此话虽说得有点尖刻,但不无道理,如《东方时空》的结构、《焦点访谈》的调查报道方式,也离不开对西方电视节目的借鉴。

信息的收集是电视栏目设置与策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栏目策划运作前期,一定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收集一些有效的信息。一般收集信息的方法有:

(1)走访调查,即走访其他新闻媒体,走访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走访受众等。

(2)抽样调查,即通过抽取受众样本、发放问卷、统计数据的方法获取受众信息。

(3)召开座谈会,即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受众以及媒体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座谈、讨论、研究。

(4)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吸引社会各界为媒体献计献策。

(5)个别交谈,即与有关采编人员、管理人员个别交流,获取内部信息。

(6)文献研究,包括从有关刊物、内部通报、相关文献资料中获取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信息获得后,还得对各类信息加以分析,归类处理,发现栏目策划可以发展的空间,以及原策划方案中的缺陷和问题。

在信息的处理中,要注意信息的真伪辨析,包括信息产生的环境、来源、主流倾向、可行性、可信性等。对某些数据化的信息,在必要时还要进行深入的调查走访,比如,这部分观众为什么喜欢这类节目,以利于进行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

3.创意构思

创意,是指为了确定和表现栏目的主题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以富有创造性的主意、意念或点子贯穿在策划的全过程中,并以新颖的策划方案和可视(听)形态表现出来。

创意是策划的前提,是策划的核心,是策划的艺术境界。如果创意错了,即使再好的策划,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意科学是十分发达的,像美国的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创意专修课。日本号称“创意人口”几千万。不过,在美国、日本的“创意运动”侧重于与商业运作有关的创意。

创意的价值在于创新,这是电视媒体获得最佳效果的制胜法宝。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电视娱乐节目都是互相“克隆”,没有新的创意。创意并不反对借鉴,如果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独创,仍然是较好的创意。

《东方时空》栏目借用了杂志型的编排方式,吸收了美国著名栏目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中国特色”的新闻杂志节目,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对《东方时空》栏目成功的创意进行分析,于我们进行栏目策划是很有意义的。

《东方时空》栏目开播于1993年5月1日,当初于每天7:20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首播,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早间板块节目,也是新闻评论部标榜的新闻杂志类电视栏目。说它是自我“标榜”,是因为初创阶段的栏目还不是纯粹的新闻杂志型栏目。直到1996年1月27日《东方时空》在播出千期后进行改版,改版后作为纯粹的电视新闻杂志,才拥有了更高的收视率。

《东方时空》的最初创意,是基于满足观众多层次多方面需要的考虑,而在内容的设计上涵盖了栏目的新闻性、社会性、服务性和娱乐性,于是,在子栏目的安排上就有了相应的如下设计:

《东方獉獉之子》     8分钟

《东方时空金曲榜》    8分钟

《焦点时獉刻》      9分钟

《生活空獉间》      8分钟

如上着重号所示,将四个小栏目名称里的一个字相连,便有了《东方时空》的名称。后来,由于评论部另一个“焦点”栏目———《焦点访谈》的诞生,而将《焦点时刻》子栏目改为《时空报道》。“金曲榜”栏目由于与“新闻”相去甚远,虽说观众也比较喜爱,但为了“纯粹”,也只得忍痛割爱,从此在《东方时空》栏目中消失,而以子栏目《面对面》取而代之。

《东方时空》子栏目《东方之子》是一个人物栏目。此前,中央电视台曾有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物述林》栏目,为了与其专题片式的摄制方法相区别,《东方之子》的策划者选择了访谈方式,其创意策划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一是对时代变化的适应。人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和与社会交流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强烈,人们希望传媒提供更多的表现他们自己的机会,那种封闭式的、一厢情愿的、不和观众的心灵情感相交流的节目已经明显地失去观众,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访谈则可以使电视节目和观众的交流更直接、更深入、更真切。

二是为了在屏幕上留下更多真实的话语和面容。不“导演”,不拔高,追求真实自然的流露和记录。

三是为了推出全新的主持人。这个强烈的愿望几乎成了创办这个栏目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四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如经费问题,考虑到节目的用量大,访谈相对来说制作简单、开支少、周期短。

在表现形式上,《东方之子》采用了三种制作方式———

单一访谈式:主持人与人物在某一固定环境中交谈。背景多以演播室为主,还可利用家里和办公室。

访谈+现场实录式:在主持人与人物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切入同期记录的人物活动;但这种纪实性段落必须体现人物的性格及其行为特点。

访谈+现场实录+解说式:如果人物背景材料丰富,为传达更多的信息,可在访谈加现场实录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解说词。

在人物选择上,《东方之子》注意把握“焦点”,即被访人的独特的业绩与经历,以此作为整个交流过程的核心。它不以介绍人物的业绩和经历为主,不铺陈其成功或经历的具体过程,而着重展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感受。以写意方法从“焦点”切入,抓住若干主要方面,深入开掘,以点带面,勾勒出独特的人物形象。《东方之子》还注意人物具有的新闻性,但点到即止,不刻意渲染,以区别于常见的新闻人物专访。特别注意挖掘与展示人物未曾被发现的、有价值的、独特的“那一面”。另外,根据当今广大观众的基本需求,《东方之子》侧重揭示人物的“变化”,即对时代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和相应的行为选择取向,给观众留下一种整体性的感受。

电视栏目的创意往往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生活空间》为例,《生活空间》在创办之初的策划思路,只是模仿《为您服务》定位在一个服务性质的栏目,教人怎么过日子,内容飘移不定,还没有找到自己明确的目标。在尝试了各种改版方案之后,曾有一段时间,定下了三个小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健康城》———通过个案的发生传授健康知识。第二个板块是《红地毯》———文体明星的趣闻轶事。第三个板块为《老百姓》———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以上三个节目每个长度为5分钟,隔天插花播出。而天天播出的栏目只有两个,即《走天下》2分钟———旅游节目,《话今日》1分钟———历史上的今日故事。

1993年8、9月份,《东方时空》召开了一个研讨会,在会上《生活空间》放了一个《老百姓》的故事叫《老两口蹬车走天下》(1993年8月24日播出),讲的是一对老夫妻退休后将旧三轮车改成多功能交通工具,骑着它到全国各地去旅行的故事。这个片子在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专家说,通过这个片子所看到的这种生活态度而得到的感悟,不亚于读一本书。这个评价引起了领导和制片人的注意,后来,又加上其他原因的促进(如需要替代方案),就将《老百姓》打通做8分钟节目,在1993年11月8日,《生活空间》打出了自己的标版语“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节目创意基本定型。

栏目的创意要出新,必须打破框框富于想象力,要在联想、意象的重组中创造机会。要善于反向思维、出奇制胜,超越习惯的思维方式。

创造学理论认为,创意构思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而仅仅存在于头脑思维当中的东西。“人的每一项创意都是运用思维超越性的结果。创意的价值在于指挥人类的活动,当创意实现以后,物质世界就发生了变化。”常用的创意方法有———

(1)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与传统会议截然不同的会议方式,给与会者创造一种智力互激、信息互补、思维共振、设想共生的特殊环境,并形成主动思考、大胆联想、积极创新的良好气氛,从而有效发挥集体智慧”。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创造学家阿历克斯·奥斯本由精神病理学术语引入创造学,随即为世界各国所推广应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高度自由联想。一般是通过小型会议让与会者提出各种构想,相互诱导,追求产生一种创造性的意念。

这种方法有两条非常独特的原则:一条是禁止批评,就是说在讨论过程中,即使是幼稚的、荒诞的、错误的想法也禁止批评,以避免“风暴”被削弱或被扼杀;另一条就是鼓励无所顾忌,无拘无束地自由思考、畅所欲言,思考越狂放,构想越奇特越好。

这种方法还提出一定的创造性设想的数量来保证创意的质量,并注意重视对各种设想的组合,做到每个与会者都要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在别人的启发下及时修正自己不完善的设想,或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想法进行综合,取长补短,再提出更完美的创意或方案。这种方法早已在我国广告策划中采用,现在在新闻媒体的策划中也比较流行。

(2)核对表法。核对表法来源于著名的“奥斯本核对表”法,是在工商企业开发新产品时常用的一种创意法。即将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用文字或记忆的形式一一排列出来,以便更完整、更丰富地认识事物,找准策划的切入点。由于这种方法使用表式操作,所以叫“核对表法”。

我们在前面讲到新闻媒体定位的依据时,曾讲到北京电视台《北京特快》超越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策划,就可用核对表法。策划前将《东方时空》的定位和一般新闻节目中的不足排列出来,最后确定《北京特快》栏目的超越是:从新闻量与新闻深度的结合上,满足观众对新闻栏目的需求和深度的渴望。

(3)借用法。此法是借用别人的创意,模仿相似的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加以改造而构成新的创意。像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栏目,在它之前已有东方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和凤凰卫视播出的《非常男女》,但由于凤凰卫视在很多地方未“落地”,而东方台又未上星,于是湖南台借着卫星覆盖全国的优势,模仿《非常男女》的男女派对的方式,借用长沙“弥赛亚”婚介所每周末的“玫瑰派对”的环节,成功地策划了一个“在电视上谈恋爱”的栏目,立即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4)改变法。此法对原有栏目的宗旨、定位、串联方式、主持人的形象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有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生活空间》栏目,原来是定位于服务型节目,后改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前后效果和影响大不一样。

(5)变大法。此法是在节目中加上一点内容,往往可以争取吸引一大批观众坐到电视机前。像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就是在节目里加进了抽奖的内容,才吸引了不少想碰碰运气的观众。

(6)减小法。此法是在节目中去掉一些不适宜的内容,反而会使节目定位更准确,目标观众更明确。如《东方时空》将原《东方时空金曲榜》减去后,使栏目真正成为“电视新闻杂志”。

此外,还有类比思维法,即根据两个对象某些相似或相同的特点,从而发现自己的发展空间,这对开拓策划思路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4.策划方案(文本内容)

栏目策划的信息收集、创意构思、媒体定位完成之后,就要编制详细的策划方案,并付诸文本。策划方案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完善策划思路、理清思路的过程。策划方案的文本还是供领导审批的重要依据。因此,策划文本的撰写也是关系到策划能否成功实践的前提因素。

策划文本的撰写因内容和形式而异,也因人的表述习惯而有所不同,“文无定法”用于此也是十分恰当的。不过,策划方案作为一种文书形式,经过许多策划人的实践,仍有一些基本规范是必须遵循的。其基本格式如下:

(1)封面:注明策划栏目标题,策划主体、策划时间等。

(2)目录:与一般书的目录一样,让人由一页而知全貌。

(3)序文(或前言):主要涉及策划动机、主要特色等,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4)目标受众:根据受众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区、文化水平、兴趣爱好、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形成不同的受众需求组合。

(5)主要内容:这是策划书最重要的部分。内容因栏目策划的类别不同而有所区别,应注意具有可操作性,避免学术化的阐释。

(6)表现形式:包括风格定位。

(7)运行设计:包括节目流程或组织运作。

(8)经费预算:整个栏目运作的经费计划,力求准确,包括来源方案也可一并写在其中。

(9)策划进度表:即把策划活动全部过程拟成时间表,何日做何事,标示清楚,以便策划实施检查落实,保证策划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下面以美国著名商业类真人秀《学徒》(The Apprentice)的节目模式(17)为例,进一步分析和掌握节目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学徒》于2004年1月8日在NBC开播,到2007年4月,已播出了第六季。一时间《学徒》的内容成为美国高层次消费人群中的话题,“你被淘汰了”(Youre fired)成为美国商业写字楼中的流行语言。

《学徒》第一季在18至49岁人群中总收视人口达1010万;第二季平均收视率为7.8%,总体收视人口(18—49岁)1240万。2005年1月20日开播的第三季第一集收视率为7.4%,收视人口(18—49岁)为1560万。

《学徒》在全球的影响力也迅速扩散,引起了广泛的“复制”风。

四、电视栏目创新的样本

(一)《学徒》内容设计

1.主持人设计:某一领域的大腕做主持人

《学徒》主持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毕业于美国沃顿商学院,资产涉及不动产、博彩业、体育以及娱乐产业等。他与NBC联合拥有世界三大选美赛的电视版权。其经历是美国人成功的典型。他的经历和风格也成为《学徒》节目的重要看点之一。

节目的奖励———年薪6位数美元的职位,成为各位选手参与节目的最终目标。实际上,这也是特朗普公司的真实需要。特朗普拥有纽约及美国各地的大量不动产,随着新项目增加,公司需要能胜任的项目负责人。公司业务的发展为《学徒》胜者能获得诱人的奖金提供了保证。所以,主持人特朗普成为《学徒》情节的关键人物。在《学徒》淘汰选手的过程中,特朗普也会听取两名亲信的意见,但他作为公司老板的权威性,自始至终贯穿节目,他是一个随时能改变选手命运和《学徒》情节的人。

在《学徒》中特朗普除了主持人需要的老板、裁判身份外,他还表现出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比如,在节目中他除了会对选手在各个环节上的表现做出评判外,在第一季的节目片段中,他还有充满激情的演讲。

他本人的社会活动经验和著书立说经历,为他主持人角色增色不少,同时又在节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张扬。比如,在第二季中,选手们除了完成各种各样的商业挑战之外,也有完成诸如“为警察局的招募活动做宣传”这样的特殊任务,这些任务提高了特朗普热心公益的形象。

因此,NBC在节目开播前认为,即使这个针对相对高端人群的真人秀节目不能为他们在收视上拔取头筹,但特朗普本人的知名度足以引起大家的关注,他本人的故事应该会成为《学徒》的卖点,所以节目也应由特朗普担纲主持人。现在有业内人士认为,“特朗普”品牌的知名度已不亚于“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

2.环节设计:竞技性的环节设置+剧情式的故事情节

《学徒》在播出伊始就被认为是美国另类真人秀节目的代表。一般真人秀节目的基本特点是参与者之间互相竞争,逐一淘汰,最后获胜者赢得一个极大的荣誉或奖励(如《幸存者》和《阁楼故事》等),他们常常以性、冒险故事或浪漫史或蛮勇作为吸引观众的看点。而在《学徒》中,没有人为设置的碰撞、折磨等。《学徒》更接近世俗世界,特别是商业社会,是让现实中的生意场上的竞争者们走到一起进行一场脑力竞技,所谓的人生的梦想成为节目的诉求。《学徒》使真人秀节目的真实力量变得强大了。

(1)面试———选出具有可看性的参与者,展现他们的真实个性和思想。

《学徒》的成功要素在于参选人的可看性。第一季中的“学徒”们是从21万参赛选手中遴选出16位选手。《学徒》节目的制片人马克·伯内特(Mark Burnett)是非常有经验的真人秀节目制作人,这类节目的制作人也是“不用脚本”的导演。他最后确定的16名选手被特朗普称为“非常漂亮”的人,这些人的经历是被选上的重要因素。第一季冠军Bill在来应聘特朗普的公司之前有自己的软件公司,第二季的获胜者Kelly则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高级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选手在屏幕上呈现出来的状态,在观众看来与影剧演员无二。每一位选手在面试的时候都有录像面试的环节,并不像通常的职位面试只看选手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这或许是《学徒》能挑选到在镜头面前有表现力选手的办法之一。

在第一季中,一位最后被淘汰的女选手Amy Henry还因为她的美貌、幸运以及在节目中的出色表现受到观众的追捧,甚至有人为她设立个人网站。

(2)“情节”设置———控制悬念的机制和环节,分组进入节目,并围绕不同商业任务竞赛。

《学徒》节目的基本竞技规则是,把选出来的选手分成两组,每一集,特朗普布置一个商业任务,宣布比赛规则和获胜的评判标准,然后限定时间决出胜负,胜方将获得奖励(比如,到特朗普的豪华私人俱乐部享受阳光午餐等);输方将回到节目中的所谓“声名狼藉”的会议室接受评判委员会(评判委员会除了特朗普以外,还有他的两个老部下,这两个人负责观察选手的整个参赛过程)的询问,接着由领队率领两人接受最后的淘汰审讯,最终有一名被淘汰。

《学徒》也是个悬念环环相扣的真人秀电视。每一季的《学徒》有两个最主要的情节,一是谁会最后获得六位数年薪职位;一是哪支队伍更强。节目中的队伍组织和人的胜负就是《学徒》节目的基本悬念。

在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学徒》节目中,最初是根据性别不同把参与者分成两组,观众可以看到在商业活动中是否像《学徒》第一季开头的第一句话所言“纽约,是座男人的城市”。而在第三季中将《学徒》的参与者按照大学学历和高中学历进行分组,就是将队员分成“教育组”和“经验组”,并且主持人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目前“经验组”的收入比“学历组”高出三倍左右,从而强化了这一季的大悬念。

此外,节目还会加一些小环节,以控制整个节目的进展。比如,获胜队的领队可以在接下来的一轮免遭淘汰。

(3)剧情式的故事情节

《学徒》节目当中除了主要的悬念线索以外,还设计了各种情节冲突的副线。这种情节的产生并非像影视剧那样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实现,而是通过对参与者的采访以及主持人的盘问等环节呈现在节目中。

如第一季第12集,两组队员除了“看谁以更高的价格把楼层出租出去”这个主要线索以外,还有四条冲突的副线。在这集中,共有五名选手,分成两组角逐胜负。Protg队中有比尔、克瓦姆和特罗伊,比尔是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的白种人,克瓦姆是有哈佛学位的黑人,特罗伊是没有很好教育背景的白种人。Versacorp队的选手是漂亮的艾米和英俊的尼克。爱情、友谊、学历和种族这些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冲突在其中逐一展现。

①爱情冲突线

艾米和尼克是这一季中的“绯闻选手”,突出这一情节的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通过旁白。

在这一集的上集回顾中,旁白说道:“艾米和尼克之间的浪漫感觉正在弥漫着。”在新的一集继续说道:“艾米是否会淘汰掉尼克呢?特丽娜(上集中可能被淘汰的选手)是否会重提尼克和艾米的浪漫情事呢?”

b.通过引导选手回答。

艾米紧接着上面的“旁白”说,“我并不知道自己对尼克的感觉究竟如何。或许我会去了解一下的。”编进片子的这段话也并没有否认两人之间感情存在的可能性。

c.通过主持人来强调和引导。

在上一集,主持人特朗普询问可能被淘汰的选手:你认为尼克和艾米是否有男女关系呢?

弗西卡(选手)回答:“几乎可以肯定。”特朗普(主持人):“真是太让人吃惊了。可是我没看见。现在我不得不说,我必须得看过去的表现,而艾米过去的表现十分优秀。所以我只好淘汰你了。”

在本集中,主持人在比赛开始以前公开两人的玩笑。主持人在宣布比赛规则的时候,谈到胜利方的奖励,看着艾米和尼克主持的节目时说:“赢家在乘上王牌公司的飞机到人们心目中最奢华的私人俱乐部去。到佛罗里达的摩洛拉哥去,在帕尔姆海岸享用午餐。那会是顿很好的午餐,很浪漫的。你们要努力啊,或许就能去了。我不知道你们俩之间的关系。你们有关系吗?”

尼克:“我们在生意上关系很好。有时她会找我聊聊天。”

特朗普:“那太好了。答得好。祝你们愉快。”

在节目已经角逐出艾米和尼克获胜以后,他们获得了乘豪华专机去享用阳光午餐的幸运。主持人又一次提到这个情节。特朗普(主持人):“这架飞机真的好极了。尼克和艾米会过得很愉快的,如果他们真是情侣的话就会尤其愉快了。他们会成为情侣的。在飞机上他们会发觉的。我想他们最好别辜负了我的飞机。”

d.通过采访选手之间的对话和反应来激起矛盾。

尼克和艾米的爱情关系在节目中也不是那么明确。因为商场(节目比赛)的残酷和各自从前的情感经历为他们两人的感情增添了不确定性。

在一开头,节目就展现了艾米对尼克的某些消极评价以及尼克的“反击”。在比赛前夜,尼克、艾米以及比尔都在会议室里,他们当时还没有分组,面临明天的选人。

艾米:“我或许更喜欢尼克一些。但是比尔是个炒股高手。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会选一个能让我离胜利越来越近的搭档。我想比尔可以做到。我想尼克也已经感觉到了,我觉得他还不够机敏。”

(尼克听了要走开,比尔追问)

比尔:“你又想上哪儿去呀?”

尼克:“她用不着在会议室说出来。因为我知道,她的角度是,我是不是个值得提防的人。可能她的信念就是她要赢。可能明天她就会忽略掉我了。”

通过这样简单的情节对照,两人之间的矛盾就显现了出来,而且,贯穿整个节目的商场如战场的理念也暴露无遗。在两个有可能是对手,并不能保证赢的时候,感情是被置后的。而在两人已经获得胜利以后,看似可以有进展的时候,尼克爸爸说的话非常明显地刺激了艾米(节目组为了给两位获胜选手惊喜,将尼克的父亲和艾米的妹妹接到飞机上与他们同行)。

穆斯(尼克的父亲):“艾米是个非常非常有魅力的女孩,她妹妹也是。但我必须提醒艾米一件事,尼克有一段不好的感情历史。”

艾米妹(问尼克):“你们俩在一起了吗?你是单身吗?”

穆斯:“他有很多女人。”

尼克:“不不,我还是单身。”

穆斯:“那个不愿离开你的多娜呢?”

(艾米面露不悦的特写镜头)

尼克:“爸爸,你在说些什么呀。”

两人的爱情故事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渗透在节目当中,让观众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

②友谊冲突线。

在这一队中,特罗伊和克瓦姆的友谊被明显地强调和描述,成为后面矛盾冲突的伏笔。

特罗伊,“克瓦姆和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克瓦姆有着哈佛学位,他懂得如何与他人互动。所以我可以颇为自豪地说,我这次竞赛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个很亲密的朋友。”

克瓦姆:“我和特罗伊的确建立了一种关系,那是真正的友谊,所以我们会互相照顾。”

(特罗伊和克瓦姆的生活场景,两人互相看着装是否合适)

特罗伊:“领带和衣服配吗?”

克瓦姆:“蛮配的。颜色很配。”

比尔:“过去的四个星期中,克瓦姆和特罗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管是从表面来看还是从内心来看,我会考虑给他们的关系打上满分。”

而在后来他们三人输掉比赛,必然有一人要遭遇淘汰时,特罗伊有选择谁和他一起留下接受淘汰的可能,特罗伊恰恰选择的就是他的好朋友克瓦姆。

特朗普:“特罗伊,现在到决定的时候了。有人能够争到上位,有人要被踢出局,可能就是你。那么到底谁会夺得上位呢?”

特罗伊:“我想邀请克瓦姆和我一起留在会议室,继续接受甄选。”

特朗普:“别开玩笑,别开玩笑。噢,我非常惊讶。(对克瓦姆说)你的朋友挤对你。”

特罗伊:“生意归生意,朋友归朋友。”

特朗普:“那么,那好。比尔,你胜出了,祝你过得愉快。克瓦姆和特罗伊,你们也到外面去,过一会儿再回来。”

3.包装设计:增加节目的剧情效果和悬念

节目包装非常强调《学徒》将给选手带来的成功。

(1)候选人的英雄式、明星式的包装

在每一集的片头,候选人都被用大幅照片以及快节奏的音乐打造成行业精英的模样。

(2)特别场景的凸显

在第二季中,主持人特朗普在宣布两组的组队和任务时候,都会站在“王牌世界大厦”的顶层,以突出“君临天下”的英雄主义效果。

(3)在失利队要宣布被淘汰的选手时,整个会议室的布置是非常阴森和凝重的。

在这一方面,中央二台的职场节目《绝对挑战》在雇佣方进行决策时的场景布置与此非常相像。

(4)音乐贯穿整个节目,或舒缓或紧凑,与情节的配合度极高。

(二)《学徒》运营设计

《学徒》经营的特别成功之处是在NBC、特朗普和参加比赛选手等方面创造了多赢的局面。

对于NBC而言,它靠这个节目在美国电视网晚间时段中位居前列;特朗普更是把他旗下所有的产业都亲自宣传了个遍,并且也为他的项目找到万里挑一的人才,更为有意义的是,《学徒》的热播使面临官司的特朗普至少在公众当中赢得信任分,甚至有人说:“如果说与媒体的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特朗普把它变成了科学。”而参加《学徒》的诸位俊男靓女即使解雇了,也被商家看中,或者成为大众明星。

《学徒》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除了制片人和特朗普精心选择内容,并赋予其“美国梦”的积极意义以外,它与观众的互动、与广告客户的互动从《学徒》第二季的网站中可见一斑。

《学徒》网站中的内容非常全面,包括:在线申请、节目介绍、主持人、制片人介绍、节目跟踪、脚本、选手动态跟踪、观众民意的票选以及由节目而来的商业课程、剧情中相关的场景以及产品卖主链接。

与其说《学徒》的网站介绍是它自己的节目网站,不如说是所有有志于实现自己美国梦的人的俱乐部,所有这些内容都以非常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1.网站上和观众互动

在线申请包括电话和网上提交申请,《学徒》的工作人员在28天之内造访美国29个城市。

网站上有各选手的彩色照片,被淘汰的选手照片变灰色。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选手的竞争状态。

2.《学徒》中的生活起居等相关产品的推广

节目中参赛选手的会议室、休息室、起居室乃至厨房卫生间都以奢华著称。在每集的片段转接中都有长达1分钟以上关于选手生活环境的展示。网站上有各个细节物品的产品展示。每张图片点击进入都有更加详细和精致的照片以及厂商和地址。网页上有专门的卖主介绍,有关家具生产厂家的网站和电话介绍。

3.与剧情相关的商业课程

美国商业管理学会(AMA)根据《学徒》的情节进展,组织专家收看视频,并就其内容———展开简短而实用的组织管理课程的培训,他们每周在网上张贴这些课程的内容。这样的做法既能够满足《学徒》迷们的心理,美国商业管理学会也借此机会做一次推广(见表1-1)。

表1-1 《学徒》各集任务环节设计表

img2

(续 表)

img3

(续 表)

img4

4.大企业营销内容自然融入节目

《学徒》第一季主要是以特朗普的产业作为节目的资源,与此同时也为特朗普的各个产业做了广告。在第二季中,有报道称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要求进入节目设计环节。

对于这些客户的回报,他们不但可以和一群追求梦想、高素质的美国年轻人的故事捆绑在一起,而且也可以免费地使用这些年轻人的商业头脑和能力。特朗普还安排了这些企业的老板在节目中共同担任评判,并且特朗普本人还会亲自为这些企业做强力的介绍和推荐……种种回报,令企业相当满意。见表11中的“品牌和行业”栏。

有评论说美国真人秀节目的类型走向是“收视下降了,但是内容更加健康了”,《学徒》是实现了收视和内容的双赢。

在普通观众看来,《学徒》更像是一部“美国梦”精神的影视剧。在节目收视方面,它已经可以与肥皂剧和情景剧抗衡;在节目形式和内容方面,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真人秀模式;在商业运作方面,《学徒》获得了多赢的局面。

本章小结

电视栏目随着我国电视的诞生而起步,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探索、形成和发展阶段。总体趋向为:从电视专题向电视专栏发展;从栏目规范化向栏目个性化发展;从频道专业化向频道品牌化发展。

电视栏目的设置与策划,包括电视栏目的对象定位、内容定位和形式定位。定位的依据涉及栏目的外部影响因素(栏目的接受者、竞争者、控制者因素)和栏目的内部影响因素(栏目的人才资源、硬件资源和节目信息资源)。

电视栏目的创新要做到抢先机、蓄后劲、创名牌、占市场、重原创。在方法上,可以先采用模仿的途径,包括引进中的模仿、相似中的差异和跟进中的超越。在创新步骤上,要依次完成目标设计、信息收集、创意构思、撰写方案等。

思考题

1.电视栏目的类型有哪几种?

2.电视栏目策划定位的内容包括哪些?

3.电视栏目设置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电视栏目创新有哪些方法?

5.分析某一名栏目的定位。

6.查看一档境内外电视节目新形态。

7.设计一档电视栏目并撰写策划方案报告。

【注释】

(1)杨伟光:《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2)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编:《世界广播电视资料》,1988年版,第12页。

(3)杨伟光:《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界定》,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4)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页。

(5)庞啸:《实用电视新闻理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117页。

(6)郭镇之:《中国电视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8—29页。

(7)同上书,第31页。

(8)《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的广播电视(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9)于广华:《中央电视台简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10)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48页。

(11)王传玉:《电视宣传管理论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7页。

(12)张海潮:《频道分众化与媒体市场》,《电视研究》2001年第4期。

(13)季晓敏:《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调查》,《电视研究》2001年第4期。

(14)刘沙白:《电视节目规模化生产的尝试》,《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年第7期。

(15)叶其:《创新的“湖南定义”》,《综艺》2006年第23期。

(16)〔英〕安妮·谢泼德:《美学———艺术哲学引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17)鲍晓群:《节目模式报告》,学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