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纵观五个核心概念与五个关键问题

纵观五个核心概念与五个关键问题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剖析媒介信息的切入点:纵观五个核心概念与五个关键问题“五个核心概念”和“五个关键问题”是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媒介素养中心创立者伊丽莎白·托曼提出的概念和方法,这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释和剖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

一、剖析媒介信息的切入点:纵观五个核心概念与五个关键问题(4)

“五个核心概念”(Five Core Concepts)和“五个关键问题”(Five Key Questions)是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媒介素养中心(Center for Media Literacy)创立者伊丽莎白·托曼提出的概念和方法,这是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阐释和剖析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五个关键问题是从五个核心概念对应得来的,而这五个核心概念与相应的五个核心问题又是围绕传者、受众、媒介产品、媒介产品所承载的意义以及传播目的展开的,将信息传播的横断面和盘托出,使驾驭信息的切入点和方法得到有效表征。

媒介素养的五个核心概念与五个关键问题对照表

img4

续表

img5

对五个核心概念及对应关键问题的诠释如下。

img6

从媒介文本产生的渊源来分析,无论是报纸文章、电子游戏、电视广告,还是动漫、手机短信等,都不是浑然天成而是经过人为设置和雕琢的,无论如何逃脱不了建构的牢笼。传播主体对信息的建构就像建筑工人建造大楼一样,只是材质不同罢了。在建构媒介文本的过程中涉及报纸的版面布局、字号大小、格式设置、线条粗细;电视新闻画面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摄像机角度;涉及画面颜色、图层、灯光以及音响效果等等。既然信息是被建构的,那么是谁创制了这个信息?带着这样的追问,让青少年更明确信息的来源,即信息的制作者,新闻是记者采集、由编辑整理、经总编审定,还要经过新闻审查等等。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追问:这是什么类型的文本?传者在建构信息的过程中省略或舍弃的内容受众是看不到的,受众所能捕捉到的是已被建构的媒介文本。在媒介上选择什么、舍弃什么或强调什么,标示了“议程设置”在媒介信息建构中的主导性。

这是从传者角度来诠释媒介信息的生成实质,从“所有的媒介信息都是建构的”不难看出所有的媒介文本都不可避免体现建构主体的主观性,当然可能包含偏见、虚假、杜撰和夸张的成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看电视、听音乐、上网,而是我们在接触媒介信息时应该批判地观看、认真地思考,不为媒介所左右。

img7

每一种媒介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语码建构方式和语法结构来传递其特定意义。这种特殊的语法、句法通常以刺激受众听觉、视觉为主,从而使受众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运用灯光、音响、色彩、对话、叙事等,比如用可怕的背景音乐来渲染恐怖影片;用阴雨天象征故事悲剧色彩;用红色调彰显喜庆色彩;用大字标题来突出事件的意义重大等等。让青少年感受媒介信息建构规则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动手来制作,亲身经历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参与制作广告文本、利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对日常生活进行拍摄,然后制作成光碟或上传网站等,有机会也可以参观一些电影、电视剧拍摄现场去感悟媒介信息的建构方式。

这是从技术形式和信息建构规则的层面来阐述媒介信息的生成特征,现代的三维动画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加上一些特技镜头,可以塑造野兽的猖獗、英雄的勇猛等等,如果青少年知晓媒介产品的语码编辑形式及其所凭借的技术表现手段,就可以增强“免疫力”,产生信息抗体,也就不会感染“角色病毒”。

img8

受众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对同一媒介信息的解读,不同的人“读出”不一样的意义。由于受众的年龄、社会地位、阅历、性别等社会学因素决定了其认知能力的不同,从而形成对相同信息的不同理解状况。比如,同是观看电视剧《亮剑》,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与现役军人是有不同感受的。父母与孩子对《奥特曼》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存在着受众个体的差异性,但是在解读媒介文本的过程中不断设置疑问,青少年问题越多,就会越理性地对待媒介信息。

这是从受众方面来厘定媒介信息的接受差异,从接受美学的“读者即接受”角度表述,对媒介文本的解读会出现“千人千面”的差异,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读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img9

媒介信息的建构性决定了其承载着建构主体的意志和价值观,带有传播者的倾向性,而受众解读时如果不考虑信息所蕴含的这个层面意义,而不加审视全盘接受,势必为信息所控制。青少年在媒介接触过程中更应理性地把握和挖掘信息的隐含意义,而不只是简单、被动仅凭感性盲目追逐和随意接受。这样,青少年才不会被媒介信息“牵着鼻子走”,也不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如“网瘾患者”。识别出媒介文本的“潜台词”,才会使青少年在信息环境中“找到自我”,从而确保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得到确立和良性发展。

这是从媒介内容的角度来衡量媒介信息,如果青少年能够不断对其质疑,媒介信息所隐含的东西就会浮出水面,解读就会入木三分。比如电视食品广告在吸引青少年注意时,极尽“一面提示”之能事,放大和张扬该食品的优点、特点,舍弃或回避其缺点,如果知晓信息被放大和被舍弃的部分,青少年就会权衡利弊并轻松跳出信息迷障。

img10

媒介信息传播的背后隐藏着强大的利益集团。商业利益的驱使或权力的主宰,使各种媒介覆盖着广告。事实上,很多人看不到的是媒介在把广告抛给受众的同时,等于把受众卖给了广告商。电视节目没完没了地插播广告,报纸、杂志大版面覆盖着广告,为什么?收视率和发行量决定制播主体与出版商的经济命脉,电视节目和报刊文章的真正目的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样媒介控制主体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时间或空间让广告商来登广告,也就是说媒介控制主体将受众连同媒介空间一同卖给广告商。正如美国记者托德·考贝尔(Ted Koppel)2005年11月在《华盛顿邮报》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夹杂在这些商业广告中的节目不过是充当捕鼠器的诱饵而已”。另外,此新闻的抢播和彼新闻的压播、禁播,在其背后都有一定的权力在操纵,阶级利益不可避免地要通过媒介来掌控。

这是从媒介信息背后隐藏的目的或动机来剖析,我们应该明白为什么各种媒介产品上的广告铺天盖地,这是利润驱动所致。我们也应该清楚,为什么有些新闻被压下不能播出,这是权力使然。

可以看出,“五个关键问题”发端于对应的“五个核心概念”,但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来说,而是偏重于“五个关键问题”,因为它能更直接地引导青少年理性思考。通过问题设置逐步导出解读媒介的入口和路径,青少年在求解问题答案的时候,也就是解剖媒介信息的过程,“识出庐山真面目”,进而“解毒”和“解读”媒介信息建构的意义。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决定着我们对其所做出的反应,后现代社会的媒介已经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一个社会系统,运用这种社会分析方法解读媒介,可以从更广泛的视野来看待媒介、理解媒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