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时间:2023-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不少同情中国人民及其革命斗争的外国新闻工作者陆续来到中国。这些客观报道,不仅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友谊,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宋庆龄的介绍,急于探寻中国苏区奥秘的斯诺,成了最佳人选。

一、外国记者对中国社会的客观报道及其积极作用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不少同情中国人民及其革命斗争的外国新闻工作者陆续来到中国。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本着真实、客观、公正的立场,报道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斗争,揭露中国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这些客观报道,不仅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民的理解与友谊,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批外国进步记者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的表现最为杰出,对中国人民及其革命斗争的贡献也最大。埃德加·斯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曾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28年夏,埃德加·斯诺来到上海,至1941年才被迫离开中国返美,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3年,写下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客观报道。埃德加·斯诺一生中最出色的新闻报道活动,是1936年7月至10月的陕北行报道。1936年春,为了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真实报道中国工农红军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共中央从陕北密电上海地下党组织,嘱咐邀请一位诚挚的西方记者和一位医生到苏区访问。经宋庆龄的介绍,急于探寻中国苏区奥秘的斯诺,成了最佳人选。当年6月中旬,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斯诺由美国医生马海德陪同,经西安转赴红区,于7月15日抵达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城,成为第一个采访陕甘宁根据地的外国新闻记者。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非常重视埃德加·斯诺的到来,当天就接见了斯诺并同他进行了第一次谈话。之后,毛泽东连续数天接受斯诺的采访,常常是通宵达旦的长谈。自8月初到9月20日前后,斯诺又深入到甘肃、宁夏的红军前线部队,采访了彭德怀、徐海东、左权、聂荣臻、程子华等红军领导人。9月下旬斯诺回到保安后,毛泽东又同他谈了十几个晚上,主要谈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和红军长征的经过。1936年10月12日,斯诺怀着惜别的心情离开保安。

10月25日,斯诺回到北平。11月14日、21日,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首先发表斯诺采写的题为《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的长篇报道和毛泽东头戴缀有五角星的八角军帽的照片。1937年初,上海的英文《大美晚报》、北京的英文刊物《民主》,以及英国、美国的一些报纸,又陆续发表斯诺采写的关于红色陕北的报道。美国的《生活》杂志发表了斯诺在陕北红区拍摄的70余幅照片,美国《亚洲》杂志发表了斯诺采写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等。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斯诺又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一书。1937年10月,该书首先由英国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两个月内再版4次,发行10多万册。1938年1月,美国纽约的兰登书屋也出版了斯诺撰写的这本名著。1938年2月,在已沦为“孤岛”的上海租界上,中共秘密党员胡愈之等上海进步文人、报人,自筹经费,以“复社”名义翻译出版了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为便于发行与流传,胡愈之等人将书名译为《西行漫记》。该书多次再版,在国统区、革命根据地及港、澳、东南亚一带广泛流传,影响巨大。斯诺对陕北红区的报道,特别是《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突破了国民党政府对红区整整10年的严密新闻封锁,最早向全世界详细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