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报业的初步发展

《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报业的初步发展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报业的初步发展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正式签订,清政府将香港永久割让给英国。总之,1860年前,香港报业的基本格局是《德臣报》、《香港纪录报》和《中国之友》三报鼎立。之后,由于《中国之友》迁往广州、《香港纪录报》产权转让并日趋萧条,香港报业又出现了《孖剌报》与《德臣报》两强对峙的新格局。

二、《南京条约》签订后香港报业的初步发展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正式签订,清政府将香港永久割让给英国。之后,大批英国移民涌入香港,使该地区的外国侨民跃居全国首位,为香港报业的崛起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使香港成为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第一个重要基地。英文商业报纸的成批出现,是这一时期香港报业崛起的标志。

1843年6月,由当时著名的怡和洋行大班马地臣出资创办的《广州纪录报》由澳门迁至香港出版,并改名为《香港纪录报》(Hong Kong Register)。之前,怡和洋行自身也率先将自己的总行从澳门迁至香港。《香港纪录报》持反对香港政府的态度,但主要是代表一些外国商人对香港政府在侵华策略上的不满,认为香港政府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不断扩大侵华范围的要求。该报十分重视刊登有关中国的材料,曾将《三国演义》译成英文在报上连载。该报对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关系及商务活动记载甚详,现已成为后人研究早期中英关系的重要原始资料。1845年,《香港纪录报》增出附刊《大陆纪闻与行情》(The Overland Register and Price Current),对当时的中英商务言之甚详。该报产权曾几度变换,但报纸的基本立场不变,至1858年停刊。

之后,一些原在广州等地出版的报纸也纷纷迁至香港出版。1844 年10月19日,美国人主办的《中国丛报》从澳门迁至香港出版。

新创办的英文商业性报纸则数《德臣报》(The China Mail)和《孖剌报》(Daily Press)最有声名。《德臣报》创刊于1845年2月20日,又译作《德臣西报》、《中国邮报》,初为周刊,1862年2月1日起改为日报。《德臣报》的创办人兼主笔为英国出版商肖德锐(Andrew Shortrede),英商狄克逊(Andrew Dixson)参加创办事宜,后独家购得该报所有产权。狄克逊(Dixson)一词在粤语中译为“德臣”,故中国人将该报叫做《德臣报》。在政治上,该报持亲政府态度,自创刊至1858年,曾获得刊印香港政府公报的合同。1847年,该报曾资助容闳、黄胜、黄宽等3名学生赴美留学,开中国人出国留学之先河。黄胜回国后一度在该报担任印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德臣报》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直到1974年8月才停刊,历时129年。

《孖剌报》创刊于1857年10月1日,为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日报。该报在政治上对港英政府持批评态度,敢于揭露港英政府的弊政和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该报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是美国人赖登(George M.Ryden)。翌年,因该报所刊评论攻击怡和洋行,赖登被香港法院以诽谤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其主编一职改由莫罗(Yorick J.Murrow)继任。莫罗(Murrow)的粤语音译为“孖剌”,故中国人将这份英文日报叫做《孖剌报》。1867年,《孖剌报》增出周刊《香港周报及大陆商报汇报》,每星期五出版,每期约30页,专载商业及船舶消息。《孖剌报》的出版历史也很悠久,直至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后才停刊。

总之,1860年前,香港报业的基本格局是《德臣报》、《香港纪录报》和《中国之友》三报鼎立。之后,由于《中国之友》迁往广州、《香港纪录报》产权转让并日趋萧条,香港报业又出现了《孖剌报》与《德臣报》两强对峙的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