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看健康类节目如何讲故事

看健康类节目如何讲故事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看健康类节目如何讲故事_中国传媒经典个案看健康类节目如何讲故事■兰孝兵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朋友得知我在《中华医药》工作时,最初的反应往往很不理解,甚至有人会说:“太专业了,你怎么能做得下去?”作为一个健康类栏目,《中华医药》通过多年的摸索,牢牢把握住了观众的这个需求,创作者明白必须首先讲好引人入胜的故事,才能最终让大家接受非常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在这一点上,《中华医药》的确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看健康类节目如何讲故事

■兰孝兵

曾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朋友得知我在《中华医药》工作时,最初的反应往往很不理解,甚至有人会说:“太专业了,你怎么能做得下去?”对此我不多言,只是建议他收看《中华医药》,因为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再次表达自己的感受:“不错啊!受益匪浅,故事讲得很精彩!”前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差,很显然,是目前很多健康类电视节目败坏了观众的胃口,他们从中“尝”到的要么是低劣广告的浓重味道,要么是医学术语的艰涩味道,要么是说教式的淡而无味,于是乎给人一个印象,健康节目那么庸俗、肤浅、枯燥、没意思!可是,电视节目怎么可以如此没有意思呢?不要忘了,无论你做的是新闻、剧集,还是健康节目,人们来看电视是有所期待的,这期待绝不是想听别人讲不知所云的理论课程或天花乱坠的产品推销,对大多数的观众来说,看电视是带着消遣倾向的,说白了,是期待看到“有意思”的东西,即便对一些教学频道的观众来说,打开电视是为了学习知识,但也要首先讲得有意思,他才会看得下去,那这“有意思”的东西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是让人类从古至今都没有厌烦过的故事。能不能挖掘和讲出好故事,对所有传媒从业人员包括电视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作为一个健康类栏目,《中华医药》通过多年的摸索,牢牢把握住了观众的这个需求,创作者明白必须首先讲好引人入胜的故事,才能最终让大家接受非常实用的养生保健知识。在这一点上,《中华医药》的确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一、患者、医生、疾病:天生的角色搭配和故事冲突

在常见的虚构故事,比如在小说、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中,必须要有主角,最好主角还身陷某种重大冲突之中,这样故事才会精彩。为此,故事还要有一个反面角色,反面角色与故事主角针锋相对,形成各种冲突,于是情节便依次展开。我们不难发现,要讲好一个真实的健康故事,这些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毋庸置疑,健康故事的主角已经选定,他(她)被某种健康问题困扰,甚至面临重大疾病的威胁,比如一个身患晚期癌症的美食家,或者一个被莫名脚疼困扰的女士等等。其次,健康故事的冲突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角向往健康正常的生活,而疾病剥夺了健康,甚至带来死亡的危险,是疾病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成了健康故事的反面角色,而且由疾病制造的冲突由轻到重,带来了关于“死亡”的终极恐惧,这正是人们最关心的内容之一,一个美食家身患晚期胃癌,即使全胃切除,生命仍然十分危险,她的命运会怎样?一个被莫名脚疼折磨的女士,怎么也查不出原因,她痛不欲生,难道是致命绝症?这个反面角色的力量是强大的,主角与它的冲突看上去力量相差悬殊,而人们对它的了解仅仅来自医学的判断,即便如此,仍有很多的未知,我在明处、敌在暗处,何去何从?于是故事便开始变得“有意思”了,因为“只要安全一受到威胁,悬念就开始,在电影史上最卖座的是十部影片中有六部用死亡危险作为戏剧动力”,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在虚构的故事当中,这种冲突也是非常让人关注的,更何况是真实发生的。再次,观众总是同情弱者的,当健康故事的主角面临反面角色疾病带来的巨大威胁,一个呼声必然产生:谁来拯救他(她)呢?于是,你会发现,健康故事是一个塑造英雄的故事,或者是主角利用自己的智慧,克服重重困难,总结出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拯救了自己。比如一个身患严重乳腺癌的患者,医生断言只能活两年,她利用自己的方法居然活过了20多年[1],主角被塑造成一个自救的英雄。更多的情况有赖于另一个角色——医生的出现,他(她)利用高超的医术,透过扑朔迷离的表象,准确诊断,科学施治,帮助主角击败疾病,解决了冲突,正是医生的出现,最终帮助那位被莫名脚疼折磨的女士发现,原来她的病因是并不常见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然后手术治疗,病痛解除。[2]在这里,医生被塑造成拯救者和英雄,他(她)是另一个主角。你看,健康故事完全可以如此看待,这跟一个类型电影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电影可以虚构,而健康故事是真实的,而且,它天生就具有非常巧妙的角色搭配和巨大的故事冲突。

二、紧张、缓解、紧张:可以行进的悬念和情节

有了角色,有了冲突,是个很好的开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可以发展出一个好的健康故事,或许稍不注意,健康故事就失去了让人继续看下去的吸引力,或者讲成了虎头蛇尾。那么,该如何在既有的基础上讲好一个健康故事呢?不妨让我们再向虚构故事的艺术形式学习一下。美国剧作家威尔斯·路特说过:“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悬念故事。”[3]他认为,悬念是讲故事的技术,能把戏剧中的能量释放出来,而“高度的悬念总是按照自己特有的格式发展,它叫作紧张和缓解格式”。[4]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要做到跌宕起伏,利用悬念吸引观众,一直看到故事的最后。一个好的类型电影可以如此,一个好的健康故事也应该有类似的过程才会引人入胜。

事实上,只要很好地研究健康故事本身,你会发现,生活丝毫不亚于戏剧,因为其中有很多没有被人发现的悬念可以利用。一个人被健康问题困扰甚至生了重大疾病,渴望正常生活而不成,这个冲突本身就带来了悬念。它制造健康故事最根本的也是最初的紧张,然后他(她)可能自己想过办法,偶尔也能见效,于是紧张缓解;但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效果,而且病情加重,再次紧张;找到医生进行治疗,紧张缓解;但医生发现,问题严重,非常棘手,紧张加剧;医生找到治疗方法,但结果难料,紧张升级;然后治疗终于见效,紧张缓解。真实的故事居然如此符合紧张、缓解、紧张的悬念行进格式,像在戏剧或电影中那样突出表现它,你的故事就会讲得诱人!制造悬念和发展情节的手段有很多,但健康故事讲述中常用的方法可以参考如下:

1.疾病带来的可怕结局

这是一个可能触发人类普遍情感的悬念,一种疾病,如果不能治愈,它将给主角带来非常可怕非常悲惨的命运,有关生还是死,生存还是毁灭等等。这个冲突只要还没解决,悬念就一直存在,可以据此生出紧张和缓解格式。例如这样的故事,一个30多岁的美食家,一直认为自己是“铁胃”,却突然被诊断患上了晚期胃癌,这种情况生存率很低,她还能活下去吗?紧张出现;她接受了化疗,肿瘤在缩小,大家仿佛看到了曙光,紧张缓解;然而医生在手术台上发现,她的病情非常复杂,必须全胃切除,没有了胃,她还能生存吗?紧张出现;经过手术,她做了人造胃,写了很多发人深思的博客,并复出工作,又仿佛看到了曙光,紧张缓解;不久发现癌症转移,生命再次受到威胁,紧张出现;美食家最终离开人间,但留下了沉重的思考,一个凄美的结局。[5]疾病可能带来的结局,让观众关心人物的命运,这一直吸引观众看到最后。

2.生活情理与医学现实的矛盾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医学上的很多事实是未知的,他们只能用生活情理来推断某种疾病带来的结果,但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往往发现疑问,一种常规的推理与另一种现实相矛盾,这就激发了观赏者的好奇心,从而造成了可以不断发展的悬念。比如上面说到,美食家不得不接受全胃切除,从情理来讲,没了胃人还怎么生存啊?于是就产生悬念,但观众并不知道医学上的解释,人也是可以把小肠提起来做人造胃的。再比如这样的故事,一位女士被莫名脚疼困扰,四处治疗从不见效,几乎痛不欲生,最后碰到一位医生,他能怎么治疗呢?如果还发现不了原因,她就要准备放弃了,紧张出现;结果医生发现她的病从症状上与红斑肢痛症几乎就是一致的,从情理上讲就可以确定就是这种病,紧张缓解;但最终有一项医学检查证明不符,红斑肢痛症被排除,没有确诊,紧张出现;然后又通过一一比对,发现非常像脉管炎,按理说就应该是这个病了,紧张缓解;但医学事实证明,判断还是错误的,紧张出现,如是者四,最终所有可能都排除了,仍然没发现病因,女士几欲自杀,紧张升级;医生反复思考,曾经有一个病人也是如此奇怪,但最后确诊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难道……他有了大胆猜测,认为是女士也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紧张缓解;但这个猜测从情理上讲可能性不大,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是有腰疼症状的,但女士根本就没有腰疼,怎么可能?紧张再次出现;经过检查,发现果然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终于确诊,治疗见效,紧张缓解。[6]生活情理与医学现实制造的矛盾、引发的悬念,在这个故事里一直延伸到结尾。

三、浓缩、还原、释放:发现事实背后的“戏”

有时候,我们所发现的选题本身具有一定的关注度,但看上去又不足以发展成一个非常跌宕的健康故事。比如,一位著名的女歌星突然告别歌坛,我们了解到原因是她得了一种疾病,但是她选择了一种副作用很大的手术,成功拯救自己,再次复出歌坛。这是一个可能吸引观众的故事,因为女歌星比较有名气而且漂亮,但是如果这样讲,也许用不了10分钟就讲完了,而我们的目的是要利用她和疾病的冲突,发展出一个更长、更吸引人的故事,那又该怎么办呢?

没错,一个故事的素材,事实本身在局外人看来,也许非常简单,那是一段个人生活的标本,就像一个实验室里的动物标本一样,很多生动的过程被浓缩在瞬间,以至于显得十分简单。这时,编导首先要运用的绝不是技术手段,而是凭借对生活的敏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这些简单的事实背后,找出那些体现了人类普遍经验的事实和冲突,而这些东西本身就有戏剧效果。如果缺乏敏感和想象力,你就会错过一个好故事,这种敏感和想象力,首先就是要对浓缩了的生活事实还原,它现在这样,但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其中的人类普遍经验是什么?冲突和悬念又何在呢?经过了解,原来这位歌星在事业高峰期,突然身体发胖闭经,被诊断为脑垂体瘤,是一种危险的疾病,于是无法继续唱歌了,她甚至开始给自己买保险,前途未卜,第一个冲突出现。但是,病情并不因为她的积极治疗而好转,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根本无法承受,该怎么办呢?第一个冲突在加剧。这时,她必须选择手术,一种手术直接切除肿瘤,但伤害声带,另一种手术是伽马刀,可以消除肿瘤,但影响生育,事实是歌星选择了后者,但是这恰恰是创作者需要注意还原的,一个女歌星,面临要生育还是要歌唱事业困惑,两难抉择,这是一种人类的普遍经验,我们要还原的就是这个人类的普遍经验,这个抉择本应该是困难的,伤害声带,就意味着永远告别歌坛,影响生育,就意味着不能做母亲。对一个女性歌手来说,哪一个都是难以割舍的,于是第二个冲突(做歌手还是做母亲)和悬念(她会怎么办)马上就有意思了。事实上,当创作者将这个人类的普遍经验还原之后,第二个冲突成了故事要重点表现的段落,冲突更激烈,悬念更诱人。在这种谁都会举棋不定的情况下,歌手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歌唱事业,这是个放弃之后的沉重选择,结果更让人欷歔感慨。[7]否则,将第二个冲突轻描淡写,也就是表现为一个浓缩了的事实,大家发现选择原来那么简单,故事的效果也就打了折扣。

有时候,还原还体现为另外一种情况。一位患者胃痛难忍,浑身发黄,被诊断为黄疸性肝炎,但是治了53天,胃还是疼,身上还是黄。找到另一个医生,医生看了他的症状,断定他患的是胆结石,但是各种检查又发现没有结石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部位的胆结石,不注意几乎发现不了,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结石,手术后病痛解除。[8]这听上去是一个蛮曲折的故事,但是对我们来说,它仍然存在着浓缩过的事实,一个看上去浑身发黄,也被诊断为黄疸性肝炎的患者,为什么到了医生那里,即刻就被断定是胆结石,如果这样,黄疸性肝炎怎么解释呢?原来,患者出现腹部疼痛、黄疸、发烧的症状,这叫做夏科氏三联征,据此医生直接就判断他是胆结石而不是黄疸性肝炎。这是事实,或许医学知识告诉医生,看到夏科氏三联征就能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像我们知道勾股定理,所以看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马上就会得出它斜边的长度一样。但是,对观众来说这是个疑问,或者说有悬念,你必须把这个浓缩过的事实还原,才能解决这个悬念。也就是说,在故事讲述中,你必须首先挑起这个疑问制造悬念,然后告诉观众,原来除了肝炎可能造成黄疸之外,结石堵塞胆管也能造成黄疸,而只有胆管堵塞才能同时出现腹部疼痛、黄疸和发烧,所以原来的诊断是错误的,他不是黄疸性肝炎而是胆结石。这就像对一个不知道勾股定理的人来说,你不能只告诉他你知道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是多少,而是告诉他你有个神奇的方法,只要知道a,再知道b,就马上能知道c。想知道为什么吗?告诉你,因为a2+b2=c2,而这个定理的合理性是这样的……这种对被浓缩过的判断进行还原,本身就增加了悬念,丰富了情节,也实现了科普的目的。对于浓缩了的事实,必须还原其本来面目,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故事要素,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真实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戏剧能量,增加有意思的环节,直到把它变成一个好故事。

我们需要知识,我们也需要故事,“因为,正如评论家肯尼思·伯克所言,故事是人生的设备”[9],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人类已经积累了数不胜数的经验,《中华医药》仍在这条路上学习。我们的宗旨不是讲故事,而是弘扬中医药文化,传播养生保健知识,但这就像为了疾病恢复需要吃药一样,药是必需的,但它可能是苦的,直接吃苦的药,总是比较难接受,这时候,需要一杯糖水,把药用糖水送下,尝不到苦涩,我们就愉快多了。《中华医药》传播的知识,或许直接听有些枯燥,这时需要故事,把知识融在故事情节里,大家就都愉快地接受了,仅此而已。

【注释】

[1]详见《中华医药》2007年第13期《遭遇乳癌》。

[2]详见《中华医药》2007第21期《我的脚怎么了》。

[3]〔美国〕威·路特著:《论悬念》,宫竺峰译,《世界电影》,1982年第3期。

[4]同上。

[5]详见《中华医药》2007第38期《反思胃癌的美食家》。

[6]详见《中华医药》2007第21期《我的脚怎么了》。

[7]详见《中华医药》2006第42期《李慧珍:做歌手还是做母亲》。

[8]详见《中华医药》2008第43期《腹内追“凶”》。

[9]〔美〕罗伯特·麦基著:《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周铁东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