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洋洲华语广播节目的内容编排和语言特色

大洋洲华语广播节目的内容编排和语言特色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大洋洲华语广播节目的内容编排和语言特色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规律来看,“一个广播电台的整体形象和风格都反映在该台节目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当中,特别是反映在其节目播出人员的‘播出风格’上。”

二、大洋洲华语广播节目的内容编排和语言特色

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规律来看,“一个广播电台的整体形象和风格都反映在该台节目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当中,特别是反映在其节目播出人员(如新闻播音员和其他专栏节目主持人)的‘播出风格’上(赫伯特·霍华德、麦克尔·基夫曼,2000,p.235)。”无论是公共还是商业广播电台,其良好的电台形象和市场竞争力,都取决于它是否能制作出有竞争力的栏目,能否满足目标听众(target audiences)对各类信息、娱乐或其他类型节目的需求。

近年来,大洋洲的华语广播能够稳步发展,就在于各类华语广播电台能够把握好华人听众收听需求——在获取所在国各类信息的基础上,还希望能进一步了解中国和港澳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信息的获取。他们由此准确定位,搞好节目选题、丰富节目内容,办出了一批颇具特色的节目。

和其他地区电台一样,大洋洲华语电台也擅长通过主持人节目经营自己的电台形象。每个电台都拥有多个在听众中有影响的优秀节目主持人。这些主持人共有的特点是:受过新闻或其他相关专业的高等教育,从业时间较长,阅历丰富;综合业务能力突出、对当地和中华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主持节目时,他们能够自如地协调和兼顾来源不同的听众对节目内容的需求,以及他们的欣赏习惯、思维方式、文化品位以及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简言之,这些主持人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从容自如地把握不同文化语言环境中的跨文化交流和沟通技巧以及节目的语言表达分寸。

在此,本节重点选取了澳广(RA)和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两个公共广播公司,2CR澳洲中文广播、3CW墨尔本中文电台和新西兰华人之声(Chinese Voice)三家商业华语广播电台的普通话节目(mandarin program)为研究个案,试图通过华语广播节目的内容来源、编排特色以及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特点,来分析当今大洋洲华语广播节目的特色。

1.华语广播节目的内容来源和编排特色

一般说来,“门类式节目安排”是目前大洋洲华语电台较常见的样式。“门类式”就是把节目归到信息类、音乐类等独立项目当中,在全天节目中有相对固定的播出时间段,为听众提供内容常新、别具特色的节目服务(赫伯特·霍华德、麦克尔·基夫曼,2000,p.226)。

例如,澳广(RA)中文普通话节目每天只播出一至一个半小时,但是内容却短小精致,是典型的“门类式节目安排”。从其2006年1月1日起执行的《节目安排播出表》可以看出,除新闻类以外,还有专题类、教育类、生活资讯类和娱乐类等共五大类节目。如表一所示。

表一

img8

(注:图中黑体字部分为新闻类节目。)

其中,澳广(RA)最重要的新闻类节目播出时间是30分钟,在全天节目播出时间中占了近40%,主要包括:《新闻》、《今日话题》、《时事综述》和《亚洲报道》。专题类节目是:《澳洲音乐》、《澳洲通讯》、《环境与发展》、《健康你我他》、《澳洲万花筒》(包含《澳洲纵横》、《澳洲通讯》和《澳洲故事》)等,教育类节目主要是:《英语教学》、《金融世界》系列讲座和《全球化系列节目》,生活资讯类节目是:《网路天地》和《新人类特区》等,娱乐类节目主要有:《点歌台》。这些专题类节目,会定期根据社会生活新变化、新情况,以及听众关注点的转换情况,跟进和补充大量丰富、新颖的节目内容。在《节目播出时间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确保了听众对澳广节目保有“常听常新”的感觉。

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华语普通话节目,采用类似的节目安排方式。每天节目的固定播出时间也是1小时,前25分钟或30分钟是新闻类节目:《新闻报道与时事追踪》,后30分钟是以下8类专题节目:《华社动态与青年天地》、《体育与休闲》、《艺术与文化》、《生活情调/听众热线》、《故乡情思》、《科技与医学》、《娱乐大世界》和《经济与商贸》等。这些节目在每周固定时间依次播出(特别广播服务公司b,2006)。

从节目编排可以看出,公共广播电台的节目类型主要由新闻和娱乐组成,基本上遵循了“资讯和娱乐为主”的经营理念。不足之处是,节目内容相对简单和规整,“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节目编排方式相对于当今“窄播”趋势,缺乏突出的频道特色,对吸引不同的听众群体、扩大电台影响力会有一定的难度。

当然,这两家公司华语节目相对“单薄”的节目内容,主要受制于播出时间。原因是华语节目只是所属公司国际广播频率中非英语语言节目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专门的播出频率。至于今后是否会设立专门的中文播出频率,目前还没有数据或文件显示有此意图,无从知晓。

与公共广播公司相比,大洋洲的三家商业华语电台的突出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播出频率,在节目设置上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权,每天节目播出时间通常超过9个小时,自办节目丰富多彩。有些商业华语电台还为信奉宗教的听众开办了宗教节目。

“资讯与娱乐并重”,也是商业华语电台节目设置的主要特色。其中,以3CW墨尔本中文电台的节目设置和安排最具代表性,以其《周一至周五节目安排表》为例,如表二所示(3CW墨尔本中文电台b,2006):

表二

img9

续表

img10

从3CW墨尔本中文台的《节目播出安排表》,我们可以看出其节目编排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节目由不同单元和主题组成,属典型的板块式节目形态——“节目内容综合性较强,且呈段落式安排;时间安排较为多元化;主持人直播节目占主导地位(3CW墨尔本中文电台b,2006)”这种安排方式,较前文提及的“门类式节目”虽然显得有些老套,但最能较好地满足“多元化”听众的需求。

二是,商业华语电台的新闻和资讯类节目在全天节目中所占比重最大。全天近17个小时的节目中,新闻类节目播出时间近8个小时,约占47%;以转播英国BBC、美国之音等电台的新闻节目,来弥补其自办新闻节目能力不足的弱势,同时提供了多元化的新闻节目,满足了来自不同地区听众“兼听”的需求。此外,针对年龄较大、有过中文环境生活经历的听众,3CW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安徽、天津等省级广播电台,在周六和周日播出大量有关中国内地文化生活的节目,如《你好,墨尔本》、《时尚中国》、《来自天津的问候》等,迎合了此类听众群体对祖国的思念和关切心理。

三是,主持人直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或互联网,促进了与听众的互动。这一点较公共广播公司更为灵活,也更充分地发挥了“快捷传播”的优势。除转播节目以外,3CW基本上采用了主持人直播方式。

总之,在坚持“资讯与娱乐并重”理念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听众的基本需求,是商业华语电台在设置安排节目时最主要的出发点。

(1)大洋洲华语广播新闻节目的来源、选题和编排特色

由于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的“主力”节目,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广播电视机构新闻采集能力和水平。所以,大洋洲各类华语电台都非常重视新闻节目的制作和编排,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家电台的新闻节目制作特色:

第一,各华语电台新闻节目的来源受制于所属广播公司的新闻采集和制作实力。

在大洋洲,公共广播公司凭借自身实力雄厚的新闻采集实力,其新闻节目绝大多数属自办。以澳广(RA)新闻节目为例,由于公司拥有数量充足、遍布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和通讯员,新闻采集迅捷,新闻素材丰富翔实,其可信度和公信力在大洋洲听众中享有盛名。

例如,2005年,澳广中文播音组在北京市平安大街直播了“北京文化节游行活动”。在整个直播节目过程中,真实、完整、快速的游行现场信息整合和报道,以及独特的报道视角,在听众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充分显示了澳广华语新闻节目的制作水平。

而大多数的商业华语电台是通过合作电台,如英国BBC、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或美国之音提供的新闻节目,来补充其新闻节目量的严重短缺。像澳广跨洋直播“北京文化节游行”这样的新闻报道活动,对运转资金、设备和报道人员相对有限的商业华语电台来说,目前还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多数商业华语广播电台,都采取了从“权威新闻机构获取新闻信息,结合当地华人收听需求丰富自办新闻节目”的策略。比如,2CR澳洲中文广播(China Radio Network),其新闻来源以当地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为主,如《澳大利亚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和《先驱太阳报》(The Herald Sun)等澳洲知名报纸,其他新闻来源是联合国的中文新闻节目和香港电台新闻节目;而3CW墨尔本中文电台的新闻来源,除了澳广、英国BBC和美国之音,还有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省电台等。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商业华语电台今后要想提高新闻节目的可信度和可听度,完善和加强自身新闻“信息源”的采集能力是关键。

第二,各华语电台新闻节目,能够抓住华人听众对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状况的最新“兴趣点”,“巧妙”地平衡新闻报道内容。

一般说来,出于工作和生活需要,大洋洲华人听众最关注的新闻,首先是本国的时政要闻,其次是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时政和经济动态。因此,除全球性重大新闻外,各华语台每天的新闻节目,主要是从以上两方面入手选择新闻话题、安排内容,顺序大体如下:

·重大时政新闻事件;

·主要新闻事件的访谈;

·民意测验调查(互联网或电话)。

例如,澳广(RA)的《新闻播报》和《今日话题》节目,前者以“时政消息”播报为主,除世界重大新闻,主要围绕“中国政治、经济动态”、“台海局势”、“中澳关系”等展开报道。《今日话题》是新闻访谈节目,对“热门话题”作全面深入报道,话题选取比较切合华人听众兴趣点,以2006年3月《今日话题》部分“话题”为例(澳大利亚广播公司c,2006)。如表三所示:

表三

img11

从表三可以看出,2006年3月期间,澳广的华语新闻“议题设置”基本围绕着“台海关系”、“中国能源问题”等华人长期关注的新闻事件来安排,既讲求事件的时效性,又兼顾事件的新闻价值,确保了节目的可听度。

此外,在节目的具体制作过程中,《今日话题》还注意把握“客观、平衡”的报道原则,在新闻人物、新闻素材、专家、学者选取等方面,注重“听取第三方的分析和见解”。比如,报道“台海问题”时,除了采访设计和了解新闻事件的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有关人士,通常也会选取新加坡或澳洲本国的专家、学者作为访谈对象,多角度、多侧面地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层背景和含义,力求“专业化”地报道新闻。

当然,作为西方传媒的一部分,大洋洲华语广播出于历史、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等原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对中国发展现状“误读”的现象。中国内地一直在努力改善的“人权”、“宗教”、“环境”等问题,常常以“负面报道”形式出现,而且报道量比重较大,其准确度和客观性值得商榷。例如,2006年3月16日至20日,澳广(RA)普通话新闻播出了三条有关“中国人权”的报道:《福建一维权农民遭受审判》(3月20日)、《中一异议分子判刑十年》(3月17日)、《中国释放西藏尼姑》(3月16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c,2006)。在这三条短消息的内容里,对“新闻信息来源”和“新闻事件具体过程和细节”的表述含混模糊,很容易使听众失去相对准确的判断,对中国司法、人权等状况形成较差的印象。

众所周知,“任何媒体的‘真实’,都被媒体所属的社会、政府、权利、精英文化和传统文化所局限着。所谓纯粹‘客观、公正’的报道都是相对而言的(约翰·艾尔德里奇,1993,p.8)。”

在各类华语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里,澳大利亚本国的敏感话题如“难民营问题”、“原著民问题”等极少被报道,可见“巧妙地”把握新闻选题和内容的“平衡性”,也是华语电台遵循的一条西方新闻报道原则。

(2)文化和服务类节目的内容选题和编排特色

生活资讯、服务和文化类节目,是华语电台除新闻节目以外,另一个重要的“经营项目”。至于节目定位,一是加强华人社区与主流社会的沟通,唤起听众对政府管理、社会问题的关注;二是满足不同听众群体对与移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税务、置业、投资等资讯需求;三是满足华人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保健、文学戏曲、传统教育等内容的需求,以及对祖国内地文化动态如电影、电视、文学、绘画艺术等的关注心理。

在具体运作时,各类华语台的节目做到了“选题精当、针对性强”,确保节目可听性和娱乐性。各类华语电台在节目选题和编排上,大致以三类内容为主:

·生活资讯类节目:帮助听众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提供生活常识,解决具体问题。内容有汽车维修和保养、教育资讯、心理辅导、医疗保健、家居风水等;

·文化类节目:以宣扬中华文化的内容为主,如中国历史讲座、中文学习、思乡情节倾诉,华人文学、电影和音乐等发展动态等;

·娱乐类节目:介绍娱乐信息,分析华人导演最新的影视作品和国内热门影视剧等。

以上类别的节目中,以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文化类节目最为出色——节目内容丰富,形式精致多样,可听性强。比如,有关介绍华夏文化的专题节目,播出内容能够“传统与现代兼顾”,形式灵活多变,既有像《狗年话狗》这样用“对播”形式讲述农历新年的“贺岁节目”,也有像由历史学专家萧虹博士以讲“趣事”的方式“说古谈今”的《闲话历史》这样寓教于乐的“讲座节目”,信息含量大,形式灵活,在传播华夏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受当地听众的欢迎。

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娱乐节目,也紧跟中国内地影视界的发展动态,及时介绍和分析最新的国内影视作品,满足了中国内地移民的收听需求。如在《艺苑采风》节目中,播出2005年中国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中国式离婚》剧组人员访澳座谈会,张艺谋导演最新力作《千里走单骑》的讨论会,等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各类华语电台很重视新闻和文化娱乐两大门类节目的编排和制作。在准确把握听众收听需求的基础上,能够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创办出相应的名牌节目,巩固和发展了一定的听众群体,并稳步扩大了市场和影响。但是,就节目定位和编排而言,大洋洲的华语电台普遍缺乏突出的“个性”和“特色”,即节目内容和形式看起来很丰富和多样,但是重复和雷同的地方很多,各个电台之间的节目内容和风格差异不大,这对于日趋细分的听众群体来说,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华人听众,节目吸引力会有所减少,这对电台的未来发展尤为不利。

2.华语广播普通话节目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1)华语普通话节目主持人概况

大洋洲华语电台普通话节目主持人,主要由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的华侨、华人组成。每个电台的普通话节目主持人,人数虽少却很精干(通常不超过10人),常常能够身兼数职,出色地完成记者、编辑、翻译和主持节目等任务,综合业务素质普遍较高。

总体说来,公共广播公司华语电台的普通话节目主持人,通常具备这样一些特点:深入了解中澳、中新两国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精通英语和中文,能够用双语进行新闻采访、翻译和主持节目;在澳洲或其他英语国家接受过新闻、传播学或英语语言研究等方面的高等教育;在从事电台工作以前,有过新闻或其他行业的从业经历,社会阅历丰富;中文表达基础较好,语言流畅、表达自然生动、内容清晰。不足之处是受过普通话专业训练的主持人极少,地方音明显、语言表达形式较为单一。

1989年之前,澳洲公共广播公司华语部负责人主要由来自台湾的华人负责,节目主持人大多讲台湾普通话,听众也以港台地区移民居多。1989年之后,内地移民数量激增,一批原先在国内从事过新闻媒体工作的华人,以及在澳洲、英国等西方国家受过新闻或传播学等专业高等教育的内地华人,开始陆续进入到当地的新闻机构从事相关工作,逐渐占据了华语电台的主要工作岗位,相对标准的普通话自此开始成为公共广播公司华语节目的主流(李晓华、胡正荣,2004,p.188~189)。目前,就华语普通话节目语言总体表达水平而言,两家公共广播公司的普通话节目最好。

相比之下,大洋洲商业电台的普通话节目主持人,来源相对复杂一些,70%的从业人员来自香港和台湾等方言地区,在电台主持工作之前从事其他行业,如医生、律师、英文翻译等;专门受过新闻和传播学高等教育的主持人所占比重也较小。而且,一些商业华语电台的节目“重心”大多放在广东话节目(Cantonese program),对普通话节目要求不高,所以很多主持人方音较重,表达不规范的现象也较常见。

所以,无论是在新闻采编业务方面,还是在普通话语音和表达技巧方面,公共广播公司节目主持人占据着较大优势:业务水平普遍较高,语音较标准、清晰;交流感强。少数新闻和专题节目的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水平,甚至不亚于中国内地省级电台的播出节目。因此,以下主要以澳洲公共广播普通话节目,澳广(RA)和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主持人的播出语言为研究样本,对比、分析和总结出大洋洲华语普通话节目的语言表达特色。

(2)三种主要节目类型的主持人语言表达风格和特点

依据节目类型,华语普通话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特点:

一是,新闻类节目——以“播读”方式为主。这种语言样式“类似‘播讲’,播音员依靠播读技巧,将稿件内容编码处理后,转述出来(李晓华、胡正荣,2004,p.33)。”在澳广(RA)和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新闻节目中,主持人大多用声松弛自然,音色柔和。语音方面,以北京音普通话较常见,吐字较清晰工整,语速适中(较国内新闻播音员慢);也有来自台湾的“国语”式普通话,语尾习惯性上扬,形成一种固定的语调。

但就新闻播报而言,大部分主持人在表达新闻内容时,能够做到语句目的明确、重音基本准确、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显示出较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与国内不同的是,澳洲华语新闻主持人对“硬新闻”或“软新闻”的处理较为粗糙,从语气、语调、声音色彩与节奏等方面,对新闻分量的处理和区分不够明显,显现不出头条新闻(或重大新闻)的分量和重要性。从某种程度来说,削弱了整个新闻节目的宣传力度。

两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新闻播报,在语气和语调方面,较内地新闻播报更为轻松随意。如来自北京的SBS电台主持人灵光,有着近10年的华语电台从业经历,音色浑厚动听,语言表达自然大方,但在处理新闻语句的“语尾”时,总是习惯性地往上扬起,形成一种固定的语调,显得有些单一呆板,不够灵活多变。这一表达习惯,在他主持的专题与访谈类节目时,也有所表现,使得有些节目内容表达层次变化略欠细致。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新闻主持人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习惯,个人特点较明显,听辨上就能区分出其所属的华语电台。例如,澳广(RA)的女主持人马健媛,音色甜美轻柔,吐字清晰自然,虽然说的是“台湾国语”,但语言表达非常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听她主持的新闻播报或专题节目,内容很清楚,语气轻松随和;不同节目的播出样态,能够把握自如、过渡自然。

二是,文化专题类节目——这类节目主要介绍中国和大洋洲的历史、文化、人情世故与风俗等内容。播出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由一位主持人叙述、串讲节目内容,并采访有关当事人(或嘉宾)。例如,澳广(RA)反映澳洲百姓现实生活和情感的《澳洲纵横》和《澳洲故事》,就是此类节目的代表。该节目文学性较强,节目内容蕴含的情感较丰富、细致,采访交谈灵活生动,对主持人的语言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有高超的采访提问技巧,来引导节目内容的发展方向、掌控节奏和气氛,拓展节目的深度和广度;又要有准确恰当、语气贴切的评论和叙述……简言之,需要主持人具备在多种语言表达样态中朴实自然、游刃有余的“转换”能力。

《澳洲纵横》与《澳洲故事》的主持人,大多能以简洁自然、亲切朴实的主持口语,来“叙述主持人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简洁明了、生动自然地传达出节目丰富饱满的情感(张颂,2003,p.502~503)。”其中,又以刘江主持的《澳洲纵横》给人印象最为深刻,这是一档介绍澳洲社会动态和风土人情的专题节目,通过典型的社会生活事件或人物故事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风貌,属典型的新闻通讯类节目。

主持人刘江以“从容舒展、生动细致”的播讲状态,将新闻故事讲述得有情有趣、生动活泼。他音色明亮,吐字清晰,节奏把握较明快,语气转换灵活自然,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欣赏性。例如,刘江在2006年3月5日《澳洲纵横》中播出的《养马人皮特·安德鲁斯的故事》,通过“说、念、播”多样化的语气,将一位澳洲牧场主皮特·安德鲁斯原先成功经营养马场,后来因改造牧场土地付出沉重代价却永不放弃的故事讲述得分寸恰当、有理有据、真挚感人。

文化专题类节目的另外一种播出方式是两人“对话式主持”,在轻松愉快、活泼风趣的对话当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观念生动地传达给听众。这类节目中,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主持人崔晓是比较出色的一位,她反应敏捷、活泼轻松,和搭档配合默契,擅长在交谈中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调节气氛和节奏;同时,她一口流利的北京普通话和爽朗的笑声,颇具亲和力。比如,她和倪尉佳主持播出的贺岁节目《狗年话狗》(2006年1月26日播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的来历入手,依次谈到“狗年运程”和习俗等内容。两位主持人通过精炼、准确和默契的交谈,风趣幽默、生动活泼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春节的习俗传达给听众。整个节目信息含量高,但从头至尾没有枯燥无聊的感觉,气氛始终轻松活跃,显示了主持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澳洲华语电台的文化专题类节目,内容多以“中国历史典故与民俗文化”内容为主,由于要兼顾当地听众的文化背景和中文修养,要想达到“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融娱乐、文化和审美欣赏于一体”的播出水平,对主持人来说并非易事。所以,两家公共华语电台在制作此类节目时,虽然在选题与内容编排等方面颇费心思,但由于一些节目主持人语言表达方式和分寸把握不够灵活,有的节目显得晦涩枯燥,呆板乏味,降低了可听度。例如,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九州同礼》(2006年2月播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从始至终平淡呆板,缺乏亲和力,把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典故说得毫无情趣,影响了内容的有效传达。

总体来看,和中国内地优秀的同类节目主持人相比,澳洲华语电台的一些主持人的语言表现力和掌控节目进程的能力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体现在对节目中情感细节的处理与整体节奏的把握方面。个别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不够丰富,个人的态度和情感没有和节目内容恰当地融合起来,使得部分文化专题类节目听上去缺乏个性和情趣。

三是,生活资讯类节目——主要是为听众提供各类生活资讯、健康美容常识等内容的节目。

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汽车诊所》、《亲子热线》、《七嘴八舌话打工》,澳广(RA)的《健康你我他》和《新人类特区》都属此类节目。

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的节目播出方式和中国内地同类节目很相似,由一至两名主持人(或嘉宾)主持,通过热线电话或互联网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提供各种生活服务信息,及时帮助听众解决有关难题。在节目中,大部分主持人都能用通俗易懂、准确简练的语言完成串联、互动等环节的主持,反应机智灵活,态度平和亲切,节目进程流畅。

不足之处是有些主持人不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来调动节目气氛、增进与听众的情感交流。如特别广播服务电台(SBS)《汽车诊所》主持人胡玫,音色甜美,语气自然随和,能够灵活地把握和转换话题,与听众、嘉宾之间的交流大方周到。但是,她有时反应不够敏捷,很少用机智幽默的话语来化解节目中的沉闷气氛、转换话题、更新节奏……使节目显得节奏拖沓沉闷,影响了内容的传达,显现不出资讯节目应有的鲜活明快、热情轻松的语言特色。反观中国内地同类节目,一些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以机智灵活的反应、智慧幽默的语言,常常能将枯燥乏味的节目内容说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北京交通广播频率《1039交通服务热线》的主持人高潮东和王为,擅长用机智幽默的语言将汽车养护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配合默契的主持让时长一个半小时的节目极少出现“冷场”现象,从始至终吸引着听众。

而澳广(RA)的生活资讯类节目,基本没有互动环节,由一名主持人采用传统的播讲方式介绍医疗保健、流行资讯等内容,播出形式相对保守。而主持人的语言也多采用介于谈话和播讲之间的样式,用声自然松弛,语速平缓,不乏交流与亲切感。

以上三种节目类型显现出的主持人语言风格,只是澳洲华语普通话节目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样式。就语言表达的总体水平而言,目前澳洲华语普通话节目主持人较中国内地电台尚有一段距离;同时,澳洲主持人中能够依据节目内容和风格,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个人语言表达风格的,目前尚未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