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于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贬所_

苏轼于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贬所_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轼于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贬所_经过号称“万里”的长途跋涉,十月二日苏轼终于抵达贬所惠州。北人南迁于此,往往不易生还,所以人们一提岭南,便有谈虎色变的恐惧。苏轼虽已久经磨难,并且胸怀超逸,善于随缘委命,一路上也免不了对未来生活的悬想与担忧。苏轼在《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一诗中这样写道: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先生来年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苏轼于绍圣元年十月二日抵达惠州贬所_

经过号称“万里”的长途跋涉,十月二日苏轼终于抵达贬所惠州。岭南,当时属于蛮貊之邦,瘴疠之地,气候与北方迥然相异,生活条件又极为艰苦,一向被视为险恶军州,只有“罪大恶极”的官员才会被放逐到这里。北人南迁于此,往往不易生还,所以人们一提岭南,便有谈虎色变的恐惧。苏轼虽已久经磨难,并且胸怀超逸,善于随缘委命,一路上也免不了对未来生活的悬想与担忧。他时时慨叹自己坎坷的命运,也时时联想起有着同样命运的前辈先贤:流放夜郎的李白,沦落江州的白居易,远谪潮州的韩愈,死守愚溪的柳宗元等等。他们的生命体验,他都一一揣摩过,也细细品味过,现在惠州就在眼前,迎接他的到底是什么呢?在清远县曾有一位顾秀才与他盛说惠州风物之美: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枝然(同燃)。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船至清远县,见顾秀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www.guayunfan.com)温润的空气中常常荡漾着桂花的清香,新雨过后,满树的荔枝鲜艳夺目,恍如燃烧的火焰,黄柑朱橘更是惠州的特产,漫山遍野,根本不值钱,听说当地的人常常顺手摘来掷打鸟雀,就像扔小石子一样随便……真实的情形到底怎么样呢?苏轼在《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一诗中这样写道: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因为)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虽然是初来乍到,却觉得“仿佛曾游”。在苏轼一生中这种“仿佛曾游”的经历有过很多次,都带有极为神秘的色彩。如《答陈师仲主簿书》记载“在杭州尝进寿星院,入门便悟曾到,能言其院后堂殿山石处”。新丰,是陕西临潼东北的一座小镇,建于西汉初年。当年汉高祖刘邦建都长安,将父亲接到京城,尊为太上皇,但是老人眷恋故乡丰邑(江苏丰县),竟至思归成疾。为了慰藉父亲,刘邦命人在长安附近建造新丰,街城巷里一一仿照丰邑的格局,并将丰邑的百姓全部迁到这座新建的小镇居住,“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途,亦竟识其家”(汉·刘歆《西京杂记》)。无独有偶,惠州之北也有一县名新丰,诗中借这一典故抒写他初到惠州时这种“仿佛曾游”的亲切之感,颇为贴切。惠州与汴京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对于当地的官吏和百姓来说,苏轼的名字却并不陌生。他的到来,既令人欣喜,又令人惊讶,人们扶老携幼,成群结队前来迎接,嘘寒问暖,不明白朝廷为什么要放逐他们所敬爱的苏学士。父老的盛情令苏轼十分感动,环顾周围那一张张洋溢着温情的笑脸,环顾周围那葱茏繁茂的草木,他想:顾秀才之说果然不虚。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岭南万户”本为酒名,古时常以“春”名酒。这里“岭南万户皆春色”一句则包含着多重意思,既借指惠州家家户户都有美酒,也比喻这里的民众热情好客,使人有如沐春风之感,同时也是写实,正如诗人此后在《食荔枝二首》其一中所写到的: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确,在这样民风淳朴、风光秀丽、四季如春的地方,还有什么可忧虑的?汉武帝时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在异域,十九年才得返汉,三国时代,管宁避乱辽东,原拟终老,三十七年后仍归故地,那么,我今天在惠州长住又有何妨?管它有没有北归的一天。

名满天下的苏轼虽是贬谪而来,地方上仍待以殊礼,他被特许在三司行衙(北宋最高财政机构的官员按临本地时所住的宾馆)的合江楼暂住。合江楼位于东、西二江汇合处,这里风景优美,宁静清新,登楼远眺,但见云水浩渺之处,青山隐隐:

海山葱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寓居合江楼》

在这样怡人的环境中美美的睡上一觉,真令人有走近仙山,可与神人相往还的超尘出世之感,旅途劳顿,一洗而空。这地方对苏轼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但行衙毕竟不可久留。十几天后,苏轼又像初贬黄州时一样,搬迁到一座佛寺——嘉祐寺,伴着晨钟暮鼓,在一种极为熟悉而亲切的氛围中住了下来。在寺旁漫步,在林下悠游,又一次成为他的日常功课。一天,他来到离住处不远的松风亭下,只见一树梅花星星点点,兀自开放,他的眼前又出现当年乌台诗案后贬谪黄州途经湖北麻城春风岭上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种难言的感受: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曾经抚慰过愁心的梅花,又在患难之中相遇,如同人间知己,更似海上仙人: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黄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鹤栖荒园。

天香国色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喙,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也。)

——《再用前韵》

当年春风岭上,细雨梅花油然引发诗人失意的愁苦,如今面对相似的情景,苏轼的心境却显得非常平静: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佳樽。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清凉的境界,没有燥热的安宁,有一种无需言表的妙意在落月窥人的时候隐隐约约地存在着,在空气中弥漫着。这种体验也许只有苦行而不觉其苦的高僧才能得到,一种平淡而神秘的心灵境界。

先生来年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多情好事余习气,惜花未忍都无言。

留连一物吾过矣,笑领百罚空罍樽。

——《花落复次前韵》

他依然爱花惜花,但不再因花的幽独飘零而自伤身世,而是以一种清澈澄明的了悟来看待世间的无常。在花落花飞的季节,“披衣连夜唤客饮”(同上),不过是过去生活习惯使然,所以他幽默地自嘲、“自罚”,畅饮百杯而不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